阿德勒心理学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以社会文化为取向,强调家庭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简要探讨个体心理学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对中国家庭教育起到启发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理论
  1.1 阿德勒简介
  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的富商家庭,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人物。他自小患病,上学时也成绩平平,与优秀的哥哥形成鲜明对比。阿德勒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初为一名眼科医师,后转向精神病学追随弗洛伊德。后来,两人因学术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阿德勒另立门派,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2阿德勒经典理论
  阿德勒十分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自卑与超越”、“社会兴趣”、“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等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自卑与超越理论
  由于幼年身体残疾,阿德勒尤其看重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力。他认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生理缺陷,这些生理缺陷会阻碍人的身心机能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现实中生理缺陷不具有普遍性,因此阿德勒后期开始强调精神上的自卑感。自卑感并不是一种病态的象征,它是驱动人不断前进的动力。自卑感的出现总是会造成紧张情绪,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出现。个体会持续一生地寻求完美、追求卓越,这种愿望是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的。阿德勒认为克服自卑感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他人合作,只有个体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才能使他的社会兴趣不断发展,以应付其生活、生存问题。
  (2)社会兴趣理论
  阿德勒把个体和社会联结起来,提出社会兴趣的概念。他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社会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发展而来的。阿德勒根据社会兴趣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统治——支配型:这种人喜欢统治和支配别人;②索取——依赖型:这种人喜欢依赖别人,向别人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③回避型:这种人总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避免失败;④社会利益型:这种人能正视问题,试图以某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解决问题。
  (3)生活风格理论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风格因人而异,但根据社会兴趣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确健康的生活风格,另一类是错误病态的生活风格。具备社会兴趣的个体往往具有正确健康的生活风格,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合作。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往往更加关注自我,难以和别人交流合作。阿德勒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它是以“原型”的方式无意识表现出来的。两种生活风格同时形成,至于最后到底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取决于他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及社会环境。
  (4)创造性自我理论
  创造性自我是个体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个体在他们形成的生活风格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阿德勒认为个体的生理缺陷会使人形成自卑,因此他认为个体的身体发展水平影响着精神发展。每个人出生时都带有不同的遗传潜能,但是遗传因素起作用的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他认为遗传和环境只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但是人不是被动消极地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即使具有相同的遗传条件和环境因素,也很难形成两个人格完全相同的人。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理论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格直接参与个体的命运,并决定了与外界的关系程度,提升了意识的地位,对自我更加重视,这一点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2 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單位,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命运。《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由此可见,“齐家”和“治国”密不可分,因此,注重家庭教育在我国古代就已成为社会共识。我国古代还十分重视家庭的早期教育,甚至提出了胎教的主张。《颜氏家训》中指出:“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到了现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这堂课如何上,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2.1 培养合作意识
  阿德勒认为合作是克服自卑感的最佳方式,只有合作的人才会做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儿童良好社会兴趣和健康生活风格的关键,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的合作互助有利于让儿童理解合作“是什么”。此外,父母还需要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合作,鼓励他们通过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困难。其次,应当教会儿童一些必要的合作技能,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培养,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对于小学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个体,父母应当鼓励他们多参与团体活动,多与外界交往。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合作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正如阿德勒说的“人类对于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共同之处”。
  2.2 重视早期教育
  阿德勒指出,人从出生后就要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就形成并固定下来,这会对儿童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只有从早期开始训练儿童,才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性特征以及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阿德勒认为,婴儿从出生起,就想把自己和母亲联系在一起,因此,儿童最早的影响来自母亲,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在孩子遗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调整训练孩子的行为模式、想法和观点,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社会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风格,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作为父亲,要尊重母亲,对于全职妈妈,更是要肯定她的工作,教会孩子平等待人。父母还应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器官缺陷,无论是自己的缺陷还是别人的缺陷,都应该正视,在正视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方式弥补。   2.3 给与适度的爱
  刚成为父母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在中国,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已成为中国式家庭的主要结构。中国有句话叫“隔代亲”,即祖父母会比父母和孩子更亲近,养育孩子已经不单单是父母的事情,也是祖父母的事情。随着年轻人晚婚晚育的比例逐渐升高,新生儿的降生已成为家庭头等大事,伴随而来的是对孩子的溺爱,尤其祖辈的“有求必应”更是让孩子变得极端自我中心化,父辈、祖辈的溺爱导致孩子独立性差、应对挫折能力差、难以与他人合作、缺少和社会的联结、无法建立有利于社会的生活风格。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忽视甚至遗弃,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价值感的怀疑,影响孩子和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都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满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平等和尊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风格。
  2.4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阿德勒认为,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会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婚姻美满、互相尊重,共同经营家庭,这种积极正向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父母不应过多地强调某一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应该互相尊重,分工合作家庭事务,共同商讨家庭决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营造和谐、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父母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化解孩子的自卑感。此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在团体活动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等。这样有利于孩子培养社会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
  3 结语
  教育始终是家庭、学习、社会的头等大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阿德勒的家庭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家长科学育儿。当然,他的理论把人看成是追求优越的单一动机的个体,难免有其局限性,然而我们要做的是立足于中国实情,“中体西用”,借鉴其积极的一面,将其结合我国实际,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家庭教育的模式,促進儿童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曹晚红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7:43-55
  [2]霍利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2008(08):60-62
  [3]刘黎明,何夙旎.论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J].教育文化论坛,2014(1):51-56
  [4]罗晓路,余国良.阿德勒:社会文化定向的个体或自我心理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1):33-36
  [5]吴杰,郭本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8(5):92-96
  [6]杨宇.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42-43
  [7]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79-85
  作者简介:盛雯(1993年12月—)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学生,心理学硕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他们的教育问题深受党和国家的关切。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帮扶案例,来总结一些留守儿童帮扶的方法和措施,期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李明(化名),男,15岁,我校七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北京务工,现在的监护人是外公,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沉浸性、想象性以及交互性等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并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然与教育的结合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虚拟资源被应用到课堂环境中。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教育的结合还不是很完善。为更深入了解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初中地理课为案例,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开展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缺点,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
期刊
摘要:语文要素是贯穿教材的一个主线和明线。那么什么是语文要素呢?怎么去认识和理解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首先整体把握,针对低中高段年级语文要素的梯度编排;其次厘清各单元要素层级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去实施具体要求;最后紧扣课后习题,展开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低中段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中低段教学中,对语文要素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整体把握;课后
期刊
摘要: 在当前中国油画市场的发展中,充斥着很多的炒作与投机,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创作者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并在创作上加以创新,而在追求绘画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从构图,色调,材料等各个方面来寻求创新。而且,油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逐步朝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同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转变传统模式的色彩运用以及结构方式,同时也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光影范围,充分融合丰富多元的绘画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朴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地加以渗透呢?以下根
期刊
摘要: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奥运会口号中三个核心概念的三个隐喻: 热情是火,纯洁是冰,希腊是家,“火”隐喻体现了各国以及各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参与热情; “冰”隐喻反映了奥运健将纯粹无畏的运动激情; “家”隐喻表达了雅典奥运会对全球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最诚挚最热烈的欢迎盛情。本文同时也探索了这三个主要隐喻背后所体现的奥运会主办国举办奥运的愿望和意图,其生动形象的宣传效
期刊
摘要: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现,绘本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充足的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绘本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对绘本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以充分体会,对绘本教学的作用加以发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使学生可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
期刊
摘 要:关于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大多都是理论方面的研究,但具体结合实例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将以初中课程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来具体阐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立足于初中生的特点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探究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素养。  关键词:初中數学 运算能力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
期刊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主要阵地,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实际情况更新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思政课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通过对某中学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两节同课异构课的课堂实录进行整理,经过比较和分析,发现其共同点是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挖掘不够深入,课堂教学在形式上体现了新课标的部分理念,但是实质上并没很好地落实,那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自然无从谈起。基于此,本文将反思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改变对策,提出了挖掘数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的3个建议: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