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美肤祛斑汤结合面膜法对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患者以中药汤剂美肤祛斑汤结合面膜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4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6例(13.0%);显效23例(50%);好转11例23.9%,无效6例(13.0%),总有效率87.0%;结论:美肤祛斑汤结合面膜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字】美肤祛斑汤;肾虚血瘀型;黄褐斑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86—01
黄褐斑,中医称为“黧黑斑”,是由于皮肤色素改变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的皮肤病【1】。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涂擦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黄褐斑。其特点是: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现我科室采用美肤祛斑汤结合面膜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46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中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诊断标准。均为2011年3月-2013年1月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共观察46例,女44例,男2例,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发病年龄:28岁到48岁,其中28岁到35岁共25例,29岁到48岁21例,发病季节以夏重冬轻。且均排除其他血管性皮肤病、血液病及其他内科疾病。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的黄褐斑患者,姓名年龄不限。②能够接受本方案的治疗。
2.2 排除标准 ①因各种原因,自身不能完成治疗者。②1个月内使用过脱色剂及内服过维生素和光敏类药物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瘢痕体质、各种面部皮炎及外伤后色素沉着者。④从事室外工作、无法避免过度日晒者;⑤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等内脏疾病者。
3 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
3.1诊断标准
① 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 无明显的自觉症状;③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 病情常有季节性,夏重冬轻;⑤无明显的内分泌症状,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中医辨证: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月经量少或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痛经、目花、耳鸣或耳聋、眠差、夜尿频、便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涩【2】。
3.2疗效标准
根据黄褐斑《诊疗标准》,基本治愈:①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90%,色素基本消失;② 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色斑明显变淡;③ 好转:肉眼观察色斑面积>30%但<60%,颜色变淡;④ 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2】。
4 治疗方法
美肤祛斑汤组成:熟地12g 当归15g 白芍10g 川芎12g 茯苓10 g丹皮10g 丹参10g 白芷10g 白蒺藜10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桃仁12g 红花12g 香附12g 仙灵脾10g 柴胡12g 益母草10g 甘草6g。其中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用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失眠多梦者可加生龙牡、珍珠母、夜交藤等养心安神;褐斑日久色深加入白僵蚕。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二煎加温水300毫升煎煮20分鐘,取汁200毫升,两煎药汁混匀,每次200毫升,分早晚服用。1月为一个疗程,视病情可连服3-5个疗程。并配合面膜:茯苓30g 白芷30g 银耳30g 共研极细末, 用蜂蜜调成糊状,每晚外涂患处, 次晨洗去(夜间使用。白芷怕见光,白天做面膜肤色会变黑)。3次/ 周, 10次为1个疗程,视病情可用3-5个疗程。
5 结果及病历
5.1结果
46例患者口服中药配合美容面膜最短3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以上,结果示:基本治愈6例(13.0%);显效23例(50%);好转11例23.9%,无效6例(13.0%),总有效率87.0%。
5.2典型病历
患者李某,女,28岁,2012年3月初诊,病史:面部生色斑1年伴失眠烦热2年。现证:面颊部双侧呈蝶形淡褐色斑片,边界分明,光滑无突起,以颧骨周围皮损显著,色褐暗黑,无痛痒,日晒后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月经量少或痛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涩【2】等症状。诊断:黧黑斑。辩证:肾虚血瘀证;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治疗上给予美肤祛斑汤加生龙牡各9g、珍珠母9g、夜交藤12g,14付,水煎400ml,早晚温服,配合使用面膜。二诊:患者自诉:褐斑颜色有所变淡,失眠状态好转,但烦热未见,给予美肤祛斑汤加知母12g,黄柏12g,14付,方法同上;三诊,患者自诉:褐斑变淡,部分消散,面有光泽,烦热减,其他症状已除。继续服用上方,褐斑大部分消退,只有少许,面红润有光泽,继续口服 ,治愈。现每年服用1月,至今1年为止,未发。此为肾虚血瘀证,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品后临床效果良好。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属传统的“面尘”、“黧黑斑”范畴,其发生机理①黄褐斑患者打破了麦拉唐宁和MSH 的生理平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体内雌激素升高,雌激素消除了谷胱甘肽、SH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增加黑色素量;②内分泌的紊乱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加强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色素;③激素的代谢受到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生长因子的影响,降低黑色素细胞抑制因子浓度,抑制作用的减弱导致黄褐斑的生成。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升高是女性患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男性患者占有的比例大大减少。④自由基能够实现平衡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作用,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LPO 的变化而改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结果是其大量堆积,黄褐斑患者就存在这种机制障碍【4】。而传统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面; 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故治疗上均不忘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但笔者认为黄褐斑患者中肾虚血瘀比例占到百分之七十。故使用美肤化斑汤和中药面膜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以补益肝肾为主,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大于山茱萸和山药,故仍以补肾为主。当归补血兼具活血行气之功效,川芎、丹皮、丹参、柴胡,其趋于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虚,行气无伤阴之弊,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解肝气之郁结,行气开胸;茯苓、仙灵脾健脾利水渗湿,桃仁、红花、益母草为活血调经之要药;香附、白芷、白蒺藜为养颜美容要药;甘草调和诸药【5】。纵观全方,补益而不伤正,活血与行气药相配伍,行血分之淤滞,又解气分之郁结,达到肝气条达。现代药理研究:补益药如山药、山茱萸、熟地对调节内分泌和抗自由基损害的作用【7】;白芷、白术有美白功效,且白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5.14 %。白芷在中低浓度时对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6】;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具有养颜功效 ;茯苓、仙灵脾具有保肝、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7】的作用。故根据临床疗效观察,美肤祛斑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配合美容面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168
[2] 吴少祯,吴敏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8-229
[3] 高学敏等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7-172
[4] 周颖华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M]中外医学研究 2011;163-1647
[5] 沈映君等 中药药理学专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203
[6] 林新瑜,周平,李利.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7(5):85 -287.
[7] 邓燕.调和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一军医大学,2003.
【关键字】美肤祛斑汤;肾虚血瘀型;黄褐斑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86—01
黄褐斑,中医称为“黧黑斑”,是由于皮肤色素改变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的皮肤病【1】。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涂擦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黄褐斑。其特点是: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现我科室采用美肤祛斑汤结合面膜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46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中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诊断标准。均为2011年3月-2013年1月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共观察46例,女44例,男2例,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发病年龄:28岁到48岁,其中28岁到35岁共25例,29岁到48岁21例,发病季节以夏重冬轻。且均排除其他血管性皮肤病、血液病及其他内科疾病。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的黄褐斑患者,姓名年龄不限。②能够接受本方案的治疗。
2.2 排除标准 ①因各种原因,自身不能完成治疗者。②1个月内使用过脱色剂及内服过维生素和光敏类药物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瘢痕体质、各种面部皮炎及外伤后色素沉着者。④从事室外工作、无法避免过度日晒者;⑤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等内脏疾病者。
3 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
3.1诊断标准
① 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 无明显的自觉症状;③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 病情常有季节性,夏重冬轻;⑤无明显的内分泌症状,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中医辨证: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月经量少或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痛经、目花、耳鸣或耳聋、眠差、夜尿频、便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涩【2】。
3.2疗效标准
根据黄褐斑《诊疗标准》,基本治愈:①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90%,色素基本消失;② 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色斑明显变淡;③ 好转:肉眼观察色斑面积>30%但<60%,颜色变淡;④ 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2】。
4 治疗方法
美肤祛斑汤组成:熟地12g 当归15g 白芍10g 川芎12g 茯苓10 g丹皮10g 丹参10g 白芷10g 白蒺藜10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桃仁12g 红花12g 香附12g 仙灵脾10g 柴胡12g 益母草10g 甘草6g。其中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用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失眠多梦者可加生龙牡、珍珠母、夜交藤等养心安神;褐斑日久色深加入白僵蚕。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二煎加温水300毫升煎煮20分鐘,取汁200毫升,两煎药汁混匀,每次200毫升,分早晚服用。1月为一个疗程,视病情可连服3-5个疗程。并配合面膜:茯苓30g 白芷30g 银耳30g 共研极细末, 用蜂蜜调成糊状,每晚外涂患处, 次晨洗去(夜间使用。白芷怕见光,白天做面膜肤色会变黑)。3次/ 周, 10次为1个疗程,视病情可用3-5个疗程。
5 结果及病历
5.1结果
46例患者口服中药配合美容面膜最短3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以上,结果示:基本治愈6例(13.0%);显效23例(50%);好转11例23.9%,无效6例(13.0%),总有效率87.0%。
5.2典型病历
患者李某,女,28岁,2012年3月初诊,病史:面部生色斑1年伴失眠烦热2年。现证:面颊部双侧呈蝶形淡褐色斑片,边界分明,光滑无突起,以颧骨周围皮损显著,色褐暗黑,无痛痒,日晒后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月经量少或痛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涩【2】等症状。诊断:黧黑斑。辩证:肾虚血瘀证;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治疗上给予美肤祛斑汤加生龙牡各9g、珍珠母9g、夜交藤12g,14付,水煎400ml,早晚温服,配合使用面膜。二诊:患者自诉:褐斑颜色有所变淡,失眠状态好转,但烦热未见,给予美肤祛斑汤加知母12g,黄柏12g,14付,方法同上;三诊,患者自诉:褐斑变淡,部分消散,面有光泽,烦热减,其他症状已除。继续服用上方,褐斑大部分消退,只有少许,面红润有光泽,继续口服 ,治愈。现每年服用1月,至今1年为止,未发。此为肾虚血瘀证,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品后临床效果良好。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属传统的“面尘”、“黧黑斑”范畴,其发生机理①黄褐斑患者打破了麦拉唐宁和MSH 的生理平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体内雌激素升高,雌激素消除了谷胱甘肽、SH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增加黑色素量;②内分泌的紊乱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加强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色素;③激素的代谢受到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生长因子的影响,降低黑色素细胞抑制因子浓度,抑制作用的减弱导致黄褐斑的生成。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升高是女性患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男性患者占有的比例大大减少。④自由基能够实现平衡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作用,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LPO 的变化而改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结果是其大量堆积,黄褐斑患者就存在这种机制障碍【4】。而传统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面; 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故治疗上均不忘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但笔者认为黄褐斑患者中肾虚血瘀比例占到百分之七十。故使用美肤化斑汤和中药面膜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以补益肝肾为主,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大于山茱萸和山药,故仍以补肾为主。当归补血兼具活血行气之功效,川芎、丹皮、丹参、柴胡,其趋于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虚,行气无伤阴之弊,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解肝气之郁结,行气开胸;茯苓、仙灵脾健脾利水渗湿,桃仁、红花、益母草为活血调经之要药;香附、白芷、白蒺藜为养颜美容要药;甘草调和诸药【5】。纵观全方,补益而不伤正,活血与行气药相配伍,行血分之淤滞,又解气分之郁结,达到肝气条达。现代药理研究:补益药如山药、山茱萸、熟地对调节内分泌和抗自由基损害的作用【7】;白芷、白术有美白功效,且白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5.14 %。白芷在中低浓度时对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6】;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具有养颜功效 ;茯苓、仙灵脾具有保肝、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7】的作用。故根据临床疗效观察,美肤祛斑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配合美容面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168
[2] 吴少祯,吴敏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8-229
[3] 高学敏等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7-172
[4] 周颖华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M]中外医学研究 2011;163-1647
[5] 沈映君等 中药药理学专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203
[6] 林新瑜,周平,李利.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7(5):85 -287.
[7] 邓燕.调和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一军医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