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教材 发散学生思维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的学习和考试中,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并不需要专攻难题和偏题,教材就是基础,过好教材这一关,基础才能扎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们重视教材,重视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不能因为课本比较基础简单就忽视掉.以课本习题为立足点,在这个基础上对相关的题型和思维进行发散,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不用四处找辅导书,找新题型.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习题中的一些可拓展点,帮助学生们进行发散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本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精心设计的,从基础到逐步深入,从直接运用知识到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无论是在题目的难易度上,还是在题目的综合性方面,都很好的体现了梯度性,方便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课本上的习题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部分题目都非常基础,正是因为它的基础性,使得题目有更多可拓展的方向,如,一题多解或变式题,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更是要引导学生们用好教材,重视课本上的每一道题,尽量多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出教材中习题的功效.对于课本上的习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挖掘和利用,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下面以苏教版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来谈如何透过课本习题发散思维.
  一、一题多解训练,拓展思维广度
  一题多解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通过一道题目思考多种解法,能横向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为答案而解题.有些教师往往没有注意这个方面,在求得答案之后,认为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不会再进一步分析和思考了.
  如,题目求
其他文献
别再犯这样的错误 朱广科
综观近几年的各地化学高考卷,不难发现,选用数据和图表的题目明显增多.此类题目既能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对数据图表的加工和处理的能力,是一类相当好的试题.
粒子浓度大小的判断是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两种混合溶液粒子浓度大小更是让学生无从下手.如何才能突破重难点?笔者尝试用抓住主要矛盾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两混合溶液不反应  1.判断溶液酸碱性.  2.据溶液酸碱性写出主要物质电离或水解方程式.  3.将其他微粒看成对主要物质平衡的影响.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经济构成要素中最具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然而,与世界许多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旅游购物吸引力明显滞后,导致旅游
pH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能反映溶液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一、pH和pOH的关系  酸碱的电离理论是1884年瑞典科学家阿仑尼乌斯(Arrhenius,S.1859~1927)提出的,它是中学化学教材关于酸、碱定义的基础和蓝本.我们常用到一些H+浓度很小的溶液的时候,如果直接用H+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使用和记忆都很不方便,这时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的概念是索伦森(Sorews
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自1978年以来,以《中国公民出国留学相关政策法规》(1986)、《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1986)、《中国高等学校接受海外留学生管理规定》(2000)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
巧妙的解题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高考答题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答完、答好规定的题目,取得优秀的成绩,更显出解题技巧的重要.如有关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参与的反应,或者题中有+1、+2、+3价等化合物混合组成的成分确定,可用“变”化合价法,简单、快捷、正确地解出.  一、巧变化合价,计算混合物的组成比  例1 取铁、铝混合物W g与盐酸作用,放出氢气恰与W g镁与盐酸作用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复习氨和铵盐这个知识点必须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4的检验;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一、归纳知识点  (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无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2.分子结构  电子式: H∶[KG-*3]N[DD(]·[KG-*3]·[]·[KG-*3]·[DD)][DD(][HT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过程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是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电力自动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