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通感”,创意无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抽象画是相对于具象画而言,由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是对具象的概括性符号表达。一些人认为抽象画是让人难以理解和喜欢的艺术,怎么样去画?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其实,抽象画也是来源于具象,是对具象形的概括。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如何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画的学习和创作,是许多教师比较困惑的。以苏少版小学美术的课程为载体,结合课堂实例谈谈对抽象画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抽象画;小学低段;美术教学
   【案例背景】
   在抽象画课堂欣赏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评价:“咦,老师我看不懂他画的是什么?”“我觉得画得有点丑。”“这个画得一点都不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能力的改变,孩子们往往不容易对抽象画有审美认同。但同时,他们也对抽象画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却又在创作时表现出了畏难情绪。教师也常常觉得问题棘手,如何唤起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抽象“比喻系统”呢?这其中蕴藏着人对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能反应,在固有概念外也能对未知事物有理解和把握。同时,它也能多渠道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审美和自由创作拥有更多可能。
   很多人都知道,人的感觉是相通的。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色彩似乎会让人感觉到冷暖,无形的声音似乎有了形状。比如看到重复的图形会联想到音乐重复的旋律,闻到清新怡人的柠檬香会联想到被风轻轻吹动的薄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感觉移借”,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感觉和另一种感觉交流,它就好比一座“桥梁”,使人的多种感觉互相沟通和转化。即我们熟悉的“通感”。
   在抽象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可以运用好“通感”,使可视的造型元素在不同感官中互相交流转换,启发孩子用多种美术工具和语言来表现感觉。这里,笔者借二年级《画触觉》课例试谈:
   【案例描述】
   《画触觉》一课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和体验深入了解“触觉”的概念,并通过线条、色彩等造型元素把自己的感受外现为可视的艺术作品。新课标中亦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用孩子强烈的表现欲去“画感觉”。笔者将分以下几步深入浅出地展开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
   第一步,游戏——体验“通感”片段
   教师: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看,我这里有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摸上去不同的东西(热水袋、玩具熊、硬卡纸、丝巾、硬石头),请小朋友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并把你摸到这个东西时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其他小朋友猜一猜它摸到的是什么?
   学生上台大胆摸物后,开始了语言描绘和表演;摸到热水袋的小朋友说:“呀,真烫!”说着还摆了摆手;摸到石头的小朋友瘪瘪嘴说:“硬硬的,冷冷的,还有点粗糙”;摸到丝巾的小朋友笑眯眯地说:“软软的很光滑,很舒服。”
   臺下的小朋友根据他们的语言描绘和生活经验,不难猜出他们摸到的物体。
   第二步,引导——建立“通感”的意识片段
   学生分四组摸四种不同的物体,进一步体验触觉,并尝试着把触觉画出来。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认真画出了自己摸到东西的感觉,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石头给我感觉很硬,我用直线来表示;
   生2:石头摸起来很粗糙,所以我用了许多点点;
   生3:丝巾摸起来真软啊,我用弯曲的线条来表示。
   教师:真厉害!你们知道用点和线来表现感觉。
   生3:热水袋给我感觉烫烫的,我用红色表现。
   教师:嗯,你用了块面和色彩来表现感觉,真棒。
   生4:玩具熊给我感觉很软,毛茸茸的,碰到感觉痒痒的,所以我用一团团像毛线一样的线来表示。
   ……
   第三步,探究——自主参与“通感”片段
   1.欣赏作品,畅想“触觉”的色彩
   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你们一定深受启发,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摸一摸冰块,感觉怎么样?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色彩?
   生:蓝色、绿色、紫色……
   教师:冰冷的感觉使我们想到冷色调,清新的颜色。
   教师:摸到热水的感觉呢?
   生:红色、金黄色、橙色……
   教师引导参与:(课件展示)一起连连看,这些感觉可以连接什么样的颜色?
   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说说看你们为什么这样选择,畅谈自己的想法。
   2.畅想“触觉”的造型元素
   (1)欣赏不用的画触觉作品,找出这些作品中的点。(圆点、方点、水滴点、爱心点……)
   (2)欣赏并找出作品中的线。(直线、折线、蚊香线、波浪线、虚线……)
   用这些线还可以表现什么样的触觉?
   (3)这些感觉,又是如何画出来的?用了哪些特别的工具?(用尺子刮、用毛笔干擦、画的表面撒了盐……)
   3.示范创作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完成黏糊糊的感觉,引导学生尝试在画面上加入适量胶水,也鼓励不同的想法。
   教师: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了,那就拿出你们课前带来的物品,用你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画出与众不同的触觉感受吧!比比谁画的触觉最特别。
   【案例反思】
   本课力图找出“触觉”中的“视觉”造型元素,巧妙运用“通感”,使不同的感觉彼此相通交融,相互“转移”完成艺术的创作和表现。结合上述课堂实例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低段抽象画教学应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体验,寻找“通感”桥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地寻找各种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低段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抽象画系列课程对他们来说新鲜又陌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他们同时也充满好奇和学习的热情,如何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真正融入课堂活动中,适合的参与和体验十分重要。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感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由自在地联想。正是主体参与时思维迸发的火花,给予了他们更多创作的灵感。对小学生而言,像游戏般快乐的摸一摸、说一说、演一演给了他们创作的养分。但游戏是要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游戏也身背它的“使命”,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方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通感”的桥梁。
   2.走进大师作品,积累审美经验
   低段抽象画教学中,大师作品就像是孩子们艺术创作中的指路明灯。当他们经常有意识地欣赏抽象画,慢慢地便能感悟到其中的韵味,从而获得启迪,厚积而薄发,生成再生造型语言,让个性创作充满更多可能。蒙特里安、德庫宁、吴冠中、特罗斯勒等大师的作品都是小学抽象画课堂中的优秀赏析范作。
   例如特罗斯勒的《清脆声》,亮黄色鲜艳活泼,画面铺满粗粗细细的折线和棱角分明的几何形,毫不拖泥带水,给人明快、干脆之感。抽象画派创始者之一的蒙德里安,他的作品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崇拜直线美,作品简约而不简单。儿童没有成人那么多的固有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不受约束,更易接受抽象画作品。让孩子们走近大师,我们不必把作者的作品原意强加给他们,而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3.引导学生感知,善用美术语言
   对于点线面、色彩这类美术语言,小学生在使用时容易显得“套路”,缺乏打动人心的“真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就能让他们不拘泥于形式地创作。激发儿童对各种造型元素的兴趣,维持新鲜感。教师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而他们在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接受多种造型元素的熏陶,能够唤醒他们本能的直观感受,激发内心对造型元素的喜爱,并表现在作品中。
   4.适度课堂示范,激发创新灵感
   教师示范对小学生而言非常具体和直观,是美术课堂中无可替代的环节。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教师示范了学生会跟风盲从,不示范又会让我们担心学生无从下笔。在抽象画课堂示范中,我们可以师生同台一起完成范作,如请学生选择一种想要表现的触觉(打针的感觉),再请学生思考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接着请生上台创作。与此同时,教师在投影仪下进行自己的示范,并且也邀请其他同学来和自己一起创作,边画边讲述。
   师生同台作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明白了抽象画并不是他们之前认为的胡乱涂鸦,而是经过自己体验和思考后的,创造性地运用美术造型元素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示范之前的讨论和交流,也利于培养学生先思考再动笔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发散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低段抽象画的启蒙教学,仿佛在孩子心里播下了一颗“新”的种子,引领着他们求新、创新,在培养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创作,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通感”在抽象画教学中的运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的乐园,值得我们在之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和实践。教师也应不断摸索,稳中求新,力求让抽象画课堂充满趣味和快乐。
   参考文献:
   郑淑珠.小学美术抽象画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
  编辑 冯志强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对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新课改的提出,促进了学校教育多方位地发展,音乐教育同样获得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发生转变的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情感意识、行为能力、道德品行、健全人格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在“生活中开出花儿来”,有效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使小学生充分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内涵和主旨,科学运用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进而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充满挑战、乐趣、新奇,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多方面阐述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法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基于此,针对群文阅读进行探索,在简单了解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方式方法后,从高中语文教师教学《采薇》和《赤壁赋》这两个案例入手,以实际应用案例具体概述应用对策。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古典诗歌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基础科目,古典诗歌作为高
摘 要: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策略。结果表明,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基于此,简要阐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策略:立足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引导,激活学生思维;总结交流,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合理设
摘 要: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模式,也是素质教育阶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要在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下,探究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足球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足球教學成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体育;足球;课堂教学   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要想全面实现教学创新发展,就要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
摘 要:识字是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始终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着力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效益,教师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浓厚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识字方法、识字作业和识字评价”三个方面,例谈一些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生字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主动学习;生字兴趣;有效方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就是对学习
“认识垂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垂线与平行线”单元中的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版块。   教学思考:   1.教学的意义在哪里?   本课是学生对于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次探索,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通过测量,也不难发现“点到直线,垂直线段是最短的”。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意义是让学生在两条直线的运动过程中感受位置关系的变与不变,
摘 要:新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与装修是每个建设者、管理者都要慎重考虑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确保新公办幼儿园各方面的建设、装修标准都与国家提出的标准要求相符合,才能够为幼儿建设更健康、完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新公办幼儿园才能够获得稳定且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新公办幼儿园;建设;装修;标准   在具体建设中,设计人员除了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能力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创新也逐渐深入人心。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创新的要求以及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我国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基础课程改革。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课程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理解程度较低,教师课堂节奏混乱,课堂效率较低。对此,部分地区开始推进5G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班级管理的水平关键取决于对“后进生”的管理,怎样对待这些“后进生”是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转化;教育   新一轮中、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聚焦“素质教育”“学科素养”,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1],作为基础教育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