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着眼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而富有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下面我就《邓稼先》一课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段历史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我就鼓励他们去图书室或网上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摘录、下载、存储到自己的信息夹中。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我就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包括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生平简介,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作者杨振宁的介绍,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资料、图片等。通过收集、整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地发布给同学们,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如讲到第五部分“我不能走”时,就可将有关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资料、图片演示给同学们,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邓稼先及其所率领的部下在荒凉的古罗布泊表现出来的奋斗牺牲精神是多么可敬,这样教学难点便得以突破。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①上网搜索有关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设计一组“戏曲知识问答”;③自制幻灯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中国戏曲。
这一教学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不仅知道了很多戏曲剧种,而且了解了如京剧、吕剧、黄梅戏等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的演变故事,了解了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喜爱之情。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丰富课外作业的内容
作业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是“一刀切”,即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毫无自主性可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我就布置学生上网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图画等,经过自己的设计,做成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业,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春天的美景。这样的作业学生从情感上乐于接受,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假期利用互联网BBS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文。这种方式的快速、及时,师生间交互的灵活、广泛、深入等,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
总之,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师生交互对话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快速筛选获取有效信息、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为生机盎然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更添一片新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而富有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下面我就《邓稼先》一课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段历史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我就鼓励他们去图书室或网上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摘录、下载、存储到自己的信息夹中。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我就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包括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生平简介,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作者杨振宁的介绍,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资料、图片等。通过收集、整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地发布给同学们,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如讲到第五部分“我不能走”时,就可将有关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资料、图片演示给同学们,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邓稼先及其所率领的部下在荒凉的古罗布泊表现出来的奋斗牺牲精神是多么可敬,这样教学难点便得以突破。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①上网搜索有关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设计一组“戏曲知识问答”;③自制幻灯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到的中国戏曲。
这一教学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不仅知道了很多戏曲剧种,而且了解了如京剧、吕剧、黄梅戏等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的演变故事,了解了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喜爱之情。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丰富课外作业的内容
作业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是“一刀切”,即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毫无自主性可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我就布置学生上网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图画等,经过自己的设计,做成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业,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春天的美景。这样的作业学生从情感上乐于接受,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假期利用互联网BBS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文。这种方式的快速、及时,师生间交互的灵活、广泛、深入等,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
总之,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师生交互对话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快速筛选获取有效信息、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为生机盎然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更添一片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