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协作交往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杜威主张 “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模拟化的社会环境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是基本相通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适当的途径能够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活动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载体;增强专业意识,获得良好的专业体验,适应行业需求;加强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98-02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因此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优先选择的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大多数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与人沟通的能力有限,易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和排斥,因此缺乏自信心。在中职教学中,老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面对研究生、本科生如云的劳动就业市场,若想使中职生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较强的专业岗位技能,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
在教学和实践中使学生领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能生巧”的道理。比如,中英文录入是中职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与学生分享练习打字的亲身经历:为了练习指法,提高打字速度,有时练到手臂酸痛,常用3000字不知打了多少遍,容易拆错的字都记在本上,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工作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最初速度提高很快,但逐渐就出现了瓶颈,告诉学生持之以恒加上正确的方法就会体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中职生大多数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往往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学这一平台,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往。可以在教学中开展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体验互帮互助、团结协助,在合作中体验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以活动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载体
学校就是小社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早自习五分钟演讲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尊老爱老、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关爱老人、关爱社会,成为一个奉献社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篝火晚会、校体育运动会、元旦联欢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形式多样的竞赛
在校园生活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了解、认识、评价他人,承认个体差别,认同并接纳别人的眼界学识、习惯特长、组织才干,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与人为善。提高集体凝聚力,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发展。比如专业技能竞赛、中英文计算机录入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足球联赛、书法竞赛、手抄报比赛、广播站主持人选拔赛、学生会竞选赛、师生联谊赛、演讲比赛等。
三、增强专业意识,获得良好的专业体验,适应行业需求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从其入学开始就进行了专业的定向,如果在三年的中职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了较强的专业意识,获得了良好的专业体验,就会在将来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一)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
学生入学伊始,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由专业部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使学生清楚:(1)我选择的专业主要开设哪些课程?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就业前景如何?(2)中职与初中学习方法有何不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法又有哪些区别?(3)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
(二)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
职业学校的特点不仅赋予了专业课教师教书的职责,更应承担起育人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对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发挥榜样的力量,宣传“工匠故事”,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鼓励学生努力提高技能,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在汗水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专业意识的唤醒,单凭说教是无效的,需要教师的感召,需要教师经常的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教师用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将学科前沿最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无疑是学生在专业发展中的灯塔和航标。
(三)就业指导课和专题讲座报告
学生面对择业和就业时,既陌生又向往,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组织专题讲座,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了解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到单位见习或顶岗实习
在课业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
当中职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有些则不然。在复杂的职业情景中,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中职学校应该具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自身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优势,对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要开设专题心理辅导讲座,指导学生在求职创业时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清醒地认识到,择业、就业、创业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了固然值得庆幸,但是我们也应笑着面对失败。要认识到失败只是对意志的小小磨炼,挫折是一种鞭策,只有经得起失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对个案的辅导,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学生變化,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职业生涯。
[关键词] 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98-02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因此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优先选择的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大多数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与人沟通的能力有限,易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和排斥,因此缺乏自信心。在中职教学中,老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面对研究生、本科生如云的劳动就业市场,若想使中职生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较强的专业岗位技能,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
在教学和实践中使学生领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能生巧”的道理。比如,中英文录入是中职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与学生分享练习打字的亲身经历:为了练习指法,提高打字速度,有时练到手臂酸痛,常用3000字不知打了多少遍,容易拆错的字都记在本上,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工作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最初速度提高很快,但逐渐就出现了瓶颈,告诉学生持之以恒加上正确的方法就会体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中职生大多数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往往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学这一平台,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往。可以在教学中开展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体验互帮互助、团结协助,在合作中体验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以活动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载体
学校就是小社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早自习五分钟演讲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尊老爱老、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关爱老人、关爱社会,成为一个奉献社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篝火晚会、校体育运动会、元旦联欢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形式多样的竞赛
在校园生活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了解、认识、评价他人,承认个体差别,认同并接纳别人的眼界学识、习惯特长、组织才干,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与人为善。提高集体凝聚力,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发展。比如专业技能竞赛、中英文计算机录入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足球联赛、书法竞赛、手抄报比赛、广播站主持人选拔赛、学生会竞选赛、师生联谊赛、演讲比赛等。
三、增强专业意识,获得良好的专业体验,适应行业需求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从其入学开始就进行了专业的定向,如果在三年的中职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了较强的专业意识,获得了良好的专业体验,就会在将来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一)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
学生入学伊始,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由专业部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使学生清楚:(1)我选择的专业主要开设哪些课程?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就业前景如何?(2)中职与初中学习方法有何不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法又有哪些区别?(3)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
(二)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
职业学校的特点不仅赋予了专业课教师教书的职责,更应承担起育人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对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发挥榜样的力量,宣传“工匠故事”,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鼓励学生努力提高技能,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在汗水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专业意识的唤醒,单凭说教是无效的,需要教师的感召,需要教师经常的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教师用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将学科前沿最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无疑是学生在专业发展中的灯塔和航标。
(三)就业指导课和专题讲座报告
学生面对择业和就业时,既陌生又向往,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组织专题讲座,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了解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到单位见习或顶岗实习
在课业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
当中职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有些则不然。在复杂的职业情景中,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中职学校应该具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自身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优势,对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要开设专题心理辅导讲座,指导学生在求职创业时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清醒地认识到,择业、就业、创业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了固然值得庆幸,但是我们也应笑着面对失败。要认识到失败只是对意志的小小磨炼,挫折是一种鞭策,只有经得起失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对个案的辅导,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学生變化,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