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众多数学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下面作者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初浅的认识。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表达和交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也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表达和交流,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在教学中,表达和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表达和交流就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溶入,个性的张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表达和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搭建表达交流的平台,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数学交流,是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过程。因此,它定位了教师角色,是学生发展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是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的引导者。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运用数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的基础和工具。数学语言是以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三种形式表达出来,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换。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基础,通过阅读、倾听、理解获取数学语言,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对三种语言的理解和转化,通过表达、交流,丰富数学语言,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各种数学能力形成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开始,在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听、读、说、写是学生获得数学语言的基本途径,听和写已经被长久的重视,比如听讲课,写作业几乎成了数学学习的代名词。目前应该重视、加强读和说,课堂安排学生读数学课本,让学生自主回得基本的数学语言,感受数学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组成,把课本传递的语言信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课堂中教师应精心引导,善于启发,激活学生,使他们有交流的欲望和激情,有陈述、发表自己对数学理解的冲动,当然,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进行。总之,课堂应为学生发表见解,表达交流提供机会和情节。可以师生、生生表达交流,还可由学生提问、回答、反驳、论证,以此展示和表达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在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完善,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四、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练习、作业时,让学生先说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再形成书面解答。
五、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学生做数学练习,记学习笔记,做数学作业,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表达和交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也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表达和交流,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在教学中,表达和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表达和交流就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溶入,个性的张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表达和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搭建表达交流的平台,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数学交流,是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过程。因此,它定位了教师角色,是学生发展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是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的引导者。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运用数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的基础和工具。数学语言是以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三种形式表达出来,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换。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基础,通过阅读、倾听、理解获取数学语言,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对三种语言的理解和转化,通过表达、交流,丰富数学语言,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各种数学能力形成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开始,在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听、读、说、写是学生获得数学语言的基本途径,听和写已经被长久的重视,比如听讲课,写作业几乎成了数学学习的代名词。目前应该重视、加强读和说,课堂安排学生读数学课本,让学生自主回得基本的数学语言,感受数学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组成,把课本传递的语言信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课堂中教师应精心引导,善于启发,激活学生,使他们有交流的欲望和激情,有陈述、发表自己对数学理解的冲动,当然,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进行。总之,课堂应为学生发表见解,表达交流提供机会和情节。可以师生、生生表达交流,还可由学生提问、回答、反驳、论证,以此展示和表达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在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完善,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四、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练习、作业时,让学生先说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再形成书面解答。
五、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学生做数学练习,记学习笔记,做数学作业,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