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吴双(1994.2-),汉,女,黑龙江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远山淡影》作为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女性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一位日本女人悦子借“自己的朋友”佐知子隐喻自己,回忆自己的移民到美国之前的经历。本文拟以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远山淡影》进行解读。
  一、《远山淡影》的叙述视角
  视角是叙述者在叙述时所采用的观察故事世界的角度。小说从女主人公“我”的视角展开,向读者讲述故事。小说中,主人公悦子在暮年时期通过与二女儿的聊天中开始回忆自己在日本时期的朋友“佐知子”发生的故事,来反思自己逃离日本的对错。
  本书以个人叙述声音所展开,但聚焦人物却是“佐知子”。主人公悦子在叙述中将自身的经历投射到另一个人佐知子的身上,转而将再婚不久的日本传统女性时期的自己当做真正的自我,与佐知子对话。在回忆中,以他人身份来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既是一种逃避,也是挣扎的表现。
  在小说中,故事分成了两个部分,真实世界中的我和女儿景子的故事,以及回忆中的佐知子与其女儿万里子的故事。老年的悦子,凭借自己的回忆去衡量自己当时所做的对与错。对于当时传统的日本妇女悦子来说,佐知子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最初悦子将自我的独立性压抑在主妇的身份之下,得不到女性应得的待遇;战争之后的佐知子,拒绝了在日本的一切可能,而却选择相信一个酒鬼期待着同他去美国。尽管女儿显示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样子,但在佐知子的眼睛里却依然她觉得美国更适合女孩子成长。在这种观点背后,是由于战争给日本女性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导致女性宁愿牺牲亲人的幸福也迫切希望逃离当下的意愿,佐知子带着万里子离开了日本。但是当我们随着悦子的讲述明白万里子就是景子的时候,也就知道了景子早在故事的开始就自杀了。在悦子与二女儿妮基回忆的时候说:”可是你瞧,妮基,我一开始就知道。我已开始就知道她在这里不会幸福的。可我还是决定把她带来。”这种前后的矛盾,正展现出,当代女性为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但又为其意义而感到疑惑。
  悦子通过自己的叙述视角,不仅将悦子与佐知子进行比较,也在将万里子、景子,以及妮基做了比较。悦子离开日本的结果是景子的自杀,以及妮基成为了区别于自由女性。但在书中后半段,妮基未婚同居,她的话语中表露出她认为结婚和家庭主妇是没有意义的。但悦子却说“可说到底,妮基,没什么别的了。”在书中,除了与大卫同居之外,并没有提到妮基的其他生活,甚至在悅子问起她的打算时显得很生气。可是无论是悦子或者是妮基争取到自己的作为人的自由选择性之后来说,她们却又迷失在自己的意义中。
  二、《远山淡影》的性别主体
  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论点是:成为凝视对象是受压迫的标志。
  在悦子的叙述中,首先成为“聚焦者”的是佐知子。佐知子在男性的压迫下度过了前半生。以至后期即使在藤原太太的店里打工的时候,佐知子也没有想过在日本安静顺从的生活下去,她在寻找一个不会压抑自我的地方,为此她和弗兰克去了小旅馆。她不仅做了,还认为这样弗兰克一定会带她去美国的,她可以开始新的人生了,可以给万里子自由的生活。尽管她成功的离开了日本,但随着景子的死亡,悦子开始怀疑自己决定的正确性。这种反思并不仅仅属于悦子一个人,而是所有的女性。
  万里子是第二个“聚焦者”。万里子的童年是惨淡的,被所有人忽略,佐知子一心要把万里子带出国,让她成为自由的新女性。但是她却忽略了作为一个母亲所应尽到的责任。佐知子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而且在唯一能够让女儿感到开心的游玩里,选择将女儿得到的篮子以及小猫一同遗弃在河里,杀死了女儿的天真和对母亲的信任。当他们要出发去美国的前一天,万里子拒绝,但佐知子保证说:“你要是不喜欢那里,我们随时可以回来。”这种保证当景子在英国自杀的时候,恰恰变成了嘲讽。
  妮基是第三个“聚焦者”,在全书人物中,无论是在名字还是生活上,妮基是最接近于新女性的。妮基的名字是悦子和丈夫妥协的结果,悦子想要一个英文的名字,摆脱过去,但她的丈夫正相反。妮基是东西方的产物,她的存在是具有代表性的,这体现在妮基对人生的态度上;不婚、同居、无业、没有追求。妮基看似脱离了男性的压制,但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她无法找到自我。
  三、结语
  石黑一雄在书中所写的女性形象,叙述着女性追求自由的过程。尽管书中并没有大量的描写男性人物,但它却笼罩着整部书的构成,悦子没有权利为小女儿取名字,为了出国不得不和酗酒的弗兰克在一起,景子在家里的不受重视。这些所有的背后都有着男性的影子。本书的意义在于,通过悦子在年老时期的反思,向我们展示究竟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获得女性自由的道路,具体的进程绝不会像书中人物一样,但真正如何取得女性的平等地位,石黑一雄与我们女性一样,都在摸索的路上。
其他文献
摘 要:凯尔泰斯的写作对奥斯维辛进行自杀性的思辩,思考人类的存在境况。从罪孽中感受屈辱,生存即屈从;但同时,屈从中也有抵抗。个体被高压的专制机器几近碾碎时,他将写作看做一种救赎,以对绝望的深挖反抗绝望。  关键词:凯尔泰斯;屈从;反抗;写作  作者简介:侯艺璇(1996-),女,汉,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并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防支架再狭窄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方法:瑞舒伐他汀作用于对TGF-β_1诱导的VSMCs的实验浓度为0、1、2、3、4、5、6μmol/L,测定时间点分别为瑞舒伐他汀作用24、48、72小时。1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反应(MTT法)测定瑞舒伐他汀在不同浓度下对T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并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她凭借其细致、独特的洞察力,对一个分裂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并描写了发人深思的女性形象。鉴于此,本研究剖析了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直面困境的、独立自主的、充满母性意识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发生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地点在纽约。小说发表于1925年,它的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的分析,及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来分析美国梦出现的缘由及特点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 要:席勒作为德国18世纪的诗人、哲学家、剧作家以及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具有反映时代特征,揭露社会现实,以及强烈的自由、平等的内心意识的抒发等特点;其诗歌语言朴素而不失深意,简洁而蕴味无穷,可以让人聆听得到一个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以及整个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席勒;诗歌;语言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战禹良(1994-),男,汉,吉林省长春市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基金项目:外研社委托项目项目名称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实践,项目编号2018091005。  摘 要:翻译理论的飞速发展对文学翻译批判带来了巨大影响,而文学翻译批评又是将翻译理论及实践衔接在一起的关键环节。落后的、经验主体的批评始终存在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理论更加需要进行理论性的批评。在大量的翻译理论中,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有效打破了对等翻译理论的限制,将文学批评放在了动态化的环
摘 要:安吉拉·卡特与艾丽斯·门罗都是世界著名的女性作家,并且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两者对于女性形象的书写与定位都带有女权主义的鲜明特点,但是又各自拥有独特的审美风格。通过对两人著名的短篇小说的阅读并对比发现两人对于女性话语表达上的差异表现在创作目的、两个主要女性之间的关系和小说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上。  关键词:《染血之室》;《不一样的》;女性话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提出在阐释文本时,作者的作用不再重要.此观点的出现颠覆了以作者为批评中心的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使得二十世纪的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文本,强调读者.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CD4+CD25+Foxp3+Tregs)和HO-1在EAE病程中的相关性,以及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确立依达拉奉对MS的治疗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脊
摘 要:犹太民族作为一种历经千年、底蕴丰厚的文化,其流而不散的根源在于犹太民族的宗教性,正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孕育了它的凝聚力,催生了犹太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唤醒了他们的集体共同记忆。本文试从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的宗教仪式层面归纳犹太民族生活的宗教性,阐述宗教性对犹太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犹太文化;宗教性;仪式  作者简介:谢曼丹,女,汉族,福建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