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后进生语文学习厌烦心理,主要产生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学生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学校教学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社会学习风气不良,学校周围环境中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在诱惑后进生,特别是网络的虚拟世界着实让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关键词】语文学习 厌烦 心理对策
一、何谓语文“后进生”
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每所高中学校里面,都存在着后进生。主要表现为:①学习语文行为习惯偏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习语文时精力不能集中;②语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焦虑感;③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后,在语文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这样就没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最终丧失了仅有的信心。
二、后进生成因分析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差别,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个人原因
目标不明确,个性不良好。学习语文目的不明确,学习心态不端正,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无疑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反感。每当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表现在言语上就是经常这样想“我行吗”“语文这么难,我怎么做得出呢”,诸如此类。
在个性方面,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成绩压力大,他们的自由空间就少之又少,显然会导致沟通能力差,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上课、做作业和考试缺乏积极地思维。
(二)学校原因
1.教育体制。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鼓励学生学习倾向于数理化。于是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非语文科目上,从而产生轻视语文心理。同时,学校不大强调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而且,高考的“指挥棒”促使许多教师过分地关注优等生从而忽略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因而造成后进生自暴自弃。
2.教学观念。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表现在:①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照本宣科,缺乏或完全放弃了对教学内容、教材文本的调试、加工的过程,仅仅是将课本知识向学生灌输。②学生喜欢接受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缺少现代气息,学生毫无兴趣。③片面的教学评价。学习成绩是我们教师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在选干、评优过程当中学习成绩还是作为最主要的参考标准;课堂提问、评判作业都有分数的印痕,许多活动都与差等生无缘。久而久之,后进生对用分数来评价学习已经不感兴趣。④考试操作非人性化,缺少人文关怀,标准答案呆板化,缺少开放性,这样的考试评价抑制了学生兴趣。
(三)社会原因
社会学习风气不良。现在社会的学习风气很难再恢复到古人学习的境地了,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理想和信念,周围环境中充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习无用论”等有失偏颇的言论,其自身又未有任何方面的压力和动力。同时,周围环境中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也在诱惑后进生,使他们很容易偏离学习语文轨道。
三、解决对策
综合以上对高中后进生学习语文厌烦情绪原因的分析,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心理干预
1.认识方面。①改变观念,接受自我。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转变学习观点。②赏识教育,树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老师通过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③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兴趣所在,有意创设机会与情境实现他的表现欲,给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逐步消除因失败而产生的失望、无助、畏惧、憎恨等各种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2.行为方面。①应进一步做好管理和监督的强化工作。跟他们不定期进行谈话,充分肯定其进步,明确下一步努力目标,逐步规范其行为。②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伙伴关系。③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使其自律,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学生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学生是非感,提高学生道德认识。④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克服内外困难、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抗拒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干扰的策略、方法,设法实施有效教育;在适当的时候对后进生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促使他们逐步培养抗诱惑的意志力。
3.学习方面。①由于学习成绩差,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因此,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②指导厌学者学习语文,帮助他们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尝到丰收的喜悦,消除他们的学习焦虑感。③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要采取种种措施,激励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随着成绩的提高和知识的丰富,他们的是非观念会逐渐明确,其他不良习气就容易克服。
二、学校与教师的保驾护航
作为担负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学校与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起消除和矫正学生厌学语文情绪的重任。学校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作为学校首先要重视语文教学,给予足够的教学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1.学校要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学校和语文教师不占用学生的所有时间,还他们自主自由学习,让他们有时间阅读必读书目和自己喜欢的语文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
2.学校得注重图书馆的建设,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空间上的保障。在保障足够的阅读时间的同时,要为学生创建学习语文的空间。比如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开放,都要做到实处。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让学生走出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光在课堂。一出戏剧表演,一场辩论会,一次朗读比赛,这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要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将会有力的激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自然也会消减一部分的厌学情绪。
4.语文教师要做好引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所以,要想不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关键点还在老师,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
5.语文教师要博学。教师的知识面除了专业的知识外,还有必要储备其他多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博览群书,终身学习,涉猎古今,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学习你所传授的知识。
6.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好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关键。要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应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课堂上的互动,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趣味无穷,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社会的宏观把握
笔者认为国家应当调整相关政策,创造一个纯净的母语空间,给学生一个学语文浓厚的氛围。另外,国家教育部门要尽早实施更科学的语文考试形式,从而指导语文教学。一个科学的语文考试形式,可以让老师把丰富多彩的语文全景式的展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全部的语文素养表现出来,得到一个真实而公正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电视电影和音像制品中不规范的语文现象。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的教育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大大超过了老师甚至学校。因此,社会上下都有责任净化社会语言环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教师、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宁明县宁明中学。
【关键词】语文学习 厌烦 心理对策
一、何谓语文“后进生”
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每所高中学校里面,都存在着后进生。主要表现为:①学习语文行为习惯偏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习语文时精力不能集中;②语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焦虑感;③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后,在语文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这样就没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最终丧失了仅有的信心。
二、后进生成因分析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差别,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个人原因
目标不明确,个性不良好。学习语文目的不明确,学习心态不端正,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无疑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反感。每当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表现在言语上就是经常这样想“我行吗”“语文这么难,我怎么做得出呢”,诸如此类。
在个性方面,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成绩压力大,他们的自由空间就少之又少,显然会导致沟通能力差,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上课、做作业和考试缺乏积极地思维。
(二)学校原因
1.教育体制。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鼓励学生学习倾向于数理化。于是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非语文科目上,从而产生轻视语文心理。同时,学校不大强调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而且,高考的“指挥棒”促使许多教师过分地关注优等生从而忽略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因而造成后进生自暴自弃。
2.教学观念。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表现在:①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照本宣科,缺乏或完全放弃了对教学内容、教材文本的调试、加工的过程,仅仅是将课本知识向学生灌输。②学生喜欢接受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缺少现代气息,学生毫无兴趣。③片面的教学评价。学习成绩是我们教师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在选干、评优过程当中学习成绩还是作为最主要的参考标准;课堂提问、评判作业都有分数的印痕,许多活动都与差等生无缘。久而久之,后进生对用分数来评价学习已经不感兴趣。④考试操作非人性化,缺少人文关怀,标准答案呆板化,缺少开放性,这样的考试评价抑制了学生兴趣。
(三)社会原因
社会学习风气不良。现在社会的学习风气很难再恢复到古人学习的境地了,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理想和信念,周围环境中充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习无用论”等有失偏颇的言论,其自身又未有任何方面的压力和动力。同时,周围环境中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也在诱惑后进生,使他们很容易偏离学习语文轨道。
三、解决对策
综合以上对高中后进生学习语文厌烦情绪原因的分析,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心理干预
1.认识方面。①改变观念,接受自我。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转变学习观点。②赏识教育,树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老师通过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③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兴趣所在,有意创设机会与情境实现他的表现欲,给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逐步消除因失败而产生的失望、无助、畏惧、憎恨等各种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2.行为方面。①应进一步做好管理和监督的强化工作。跟他们不定期进行谈话,充分肯定其进步,明确下一步努力目标,逐步规范其行为。②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伙伴关系。③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使其自律,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学生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学生是非感,提高学生道德认识。④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克服内外困难、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抗拒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干扰的策略、方法,设法实施有效教育;在适当的时候对后进生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促使他们逐步培养抗诱惑的意志力。
3.学习方面。①由于学习成绩差,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因此,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②指导厌学者学习语文,帮助他们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尝到丰收的喜悦,消除他们的学习焦虑感。③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要采取种种措施,激励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随着成绩的提高和知识的丰富,他们的是非观念会逐渐明确,其他不良习气就容易克服。
二、学校与教师的保驾护航
作为担负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学校与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起消除和矫正学生厌学语文情绪的重任。学校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作为学校首先要重视语文教学,给予足够的教学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1.学校要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学校和语文教师不占用学生的所有时间,还他们自主自由学习,让他们有时间阅读必读书目和自己喜欢的语文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
2.学校得注重图书馆的建设,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空间上的保障。在保障足够的阅读时间的同时,要为学生创建学习语文的空间。比如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开放,都要做到实处。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让学生走出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光在课堂。一出戏剧表演,一场辩论会,一次朗读比赛,这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要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将会有力的激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自然也会消减一部分的厌学情绪。
4.语文教师要做好引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所以,要想不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关键点还在老师,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
5.语文教师要博学。教师的知识面除了专业的知识外,还有必要储备其他多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博览群书,终身学习,涉猎古今,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学习你所传授的知识。
6.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好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关键。要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应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课堂上的互动,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趣味无穷,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社会的宏观把握
笔者认为国家应当调整相关政策,创造一个纯净的母语空间,给学生一个学语文浓厚的氛围。另外,国家教育部门要尽早实施更科学的语文考试形式,从而指导语文教学。一个科学的语文考试形式,可以让老师把丰富多彩的语文全景式的展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全部的语文素养表现出来,得到一个真实而公正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电视电影和音像制品中不规范的语文现象。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的教育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大大超过了老师甚至学校。因此,社会上下都有责任净化社会语言环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教师、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宁明县宁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