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核心部分就是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最为重要的就是老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就是把学生引向知识世界的重要的钥匙。因此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就要以问题作为整节课的主线,用若干个小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刻体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真正的实现以问题为引领就要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编排好一节课的每个小问题,我们称之为问题串,本文就针对初中教学实践中问题串的设计谈谈看法。
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实际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的设置首先要能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客观要求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储备形成矛盾,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4.2《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对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教学,可设计以下问题串。
问题1:要在墙壁上最少钉几个钉子能在钉子固定住?
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学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激活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问题2:如图,经过一点O,能画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呢?
学生思考,画图之后交流
问题3:经过两点画直线有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来概括吗?
师生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学生了解了经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基本事实后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问题串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指的是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从教学的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的实际,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层层设计问题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抓住教学的难点有目的设问,做到有浅到深,化难为易。围绕本节的教学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设计问题串。
如七上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大小、与角的运算,可与线段的大小比较与运算类比教学,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困难,困难在于准确地完成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可进行以下问题串的设计
问题1: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请在练习本上画两个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你是如何比较的。
提问马上指向今天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展示交流。
问题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用量角器、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归纳各操作要点。
三、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堂忌讳教师随意提问,没有经过精心思考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维不起导向作用,老师问的突然,学生思考茫然,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价值,会造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所以每节数学课,就要要求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编排,调整好问题串,使课堂的教与学朝着我们的目标有序,高效的方向前进。
人教版九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片段
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能使每周利润最大?
问题1:当涨2元时候,少卖几件?是几件?
问题2:此时利润是多少呢?你认为:利润、进价、销量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利润=销量×(售价-成本)
问题3:涨5元时候呢?少几件?是几件?利润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 =(60+ -40)(300-10 )
本问题如果不设计问题串,把教学目标层层分解,那么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丝毫头绪的,通过这样的问题串思维清晰,层次分明,导向明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数字基础上探索归纳出一般的情形,这也是学习代数的基本方法。
总而言之,数学问题串的设置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要想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数学教师必须要当好导演,写好剧本,精心设置好每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学会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实际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的设置首先要能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客观要求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储备形成矛盾,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4.2《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对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教学,可设计以下问题串。
问题1:要在墙壁上最少钉几个钉子能在钉子固定住?
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学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激活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问题2:如图,经过一点O,能画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呢?
学生思考,画图之后交流
问题3:经过两点画直线有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来概括吗?
师生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学生了解了经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基本事实后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问题串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指的是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从教学的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的实际,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层层设计问题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抓住教学的难点有目的设问,做到有浅到深,化难为易。围绕本节的教学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设计问题串。
如七上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大小、与角的运算,可与线段的大小比较与运算类比教学,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困难,困难在于准确地完成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可进行以下问题串的设计
问题1: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请在练习本上画两个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你是如何比较的。
提问马上指向今天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展示交流。
问题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用量角器、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归纳各操作要点。
三、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堂忌讳教师随意提问,没有经过精心思考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维不起导向作用,老师问的突然,学生思考茫然,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价值,会造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所以每节数学课,就要要求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编排,调整好问题串,使课堂的教与学朝着我们的目标有序,高效的方向前进。
人教版九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片段
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能使每周利润最大?
问题1:当涨2元时候,少卖几件?是几件?
问题2:此时利润是多少呢?你认为:利润、进价、销量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利润=销量×(售价-成本)
问题3:涨5元时候呢?少几件?是几件?利润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 =(60+ -40)(300-10 )
本问题如果不设计问题串,把教学目标层层分解,那么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丝毫头绪的,通过这样的问题串思维清晰,层次分明,导向明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数字基础上探索归纳出一般的情形,这也是学习代数的基本方法。
总而言之,数学问题串的设置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要想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数学教师必须要当好导演,写好剧本,精心设置好每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学会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