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汗流浃背地赶路,站在阴凉的地方,幻想一下前方的美好终点,这自然是更轻松也更愉悦的选择。这就是在今天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成功和成功学是两码事。后者被定义为:一套以指导人通向成功为目标的理论方法体系。它不等于成功本身,仅仅代表着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真正成功的人,谁还会渴望这个呢?换言之,这是只有郁郁不得志者才会孜孜以求的学问。机场的书店是这种学说的重灾区,微信的朋友圈里也流传着不少。不信打开你的微信,往前翻三天,如果看不到任何一条类似于“成功人士必备的N种素质”“与XX对话录”“XX上市背后的真相”这类标题,并配上一张西装革履指点江山的商界领袖照片,那只能说明你的社交圈子太窄了。
成功是好事情,但对于成功学却要有一点警觉,我认为它迎合了大众心里一步登天的幻想,而最终的结果是让我们的脚步变得沉重。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看着将来。
我小时候总结出一条规律:第一次走一段路的时候,这段路往往特别漫长,而返回时就会轻快很多。过了十几年,我才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路本身没有变,只是走路时的心态不同。第一次走这段路的时候,不知道距离远近,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没到?应该快了吧?”注意力全放在未知的目的地上,每一步都要耗费额外的心力,负担过剩的焦虑感,时间仿佛被拉到无限长,以至于难以忍受。而返程时,通常已经确定路线,不至于神思不属,非要把终点时刻当作任务,在脑子里盘来算去,便可以将节省下的心力用于此时此刻,欣赏路边的风景,跟同行的人聊天说笑。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到了,一点都不费劲。
这就是说,心里时刻有一个目标,念兹在兹,对走路的人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脑子里总想着将来的目标,并不会对眼下这段路有特别的好处。因为路毕竟是要用脚来走的,快就是快,慢就是慢,一步就是一步,没走就是没走,永远不可能无中生有。再怎么翘首以盼,没真正走到终点之前,所谓的“目标”也只是幻想而已。落实到成功学上,这幻想就是“等到成功的那天,一切该有多么称心如意”。这种想法,相当诱人,却也相当没有意义。想得再多,入戏再深,也都是逃避现实。我以前在高校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年轻的学生,胸怀远大,但是一开口,总是“前几天遇到了一个超牛的学姐,她告诉我……”“读到一个学霸写的日志……”“我们系第一名是这么学的……”一面说,一面流露出心向往之的神色,好像也能看到自己名满天下的那一天。这种话听得多了,我替他们惋惜,忍不住问一句:“那你呢?你是不是现在就该开始做点什么了?”
问题在于,这种对将来的幻想常常让我们忘了现在应该做事。因为跟将来的“美好”相比,现实无疑是惨不忍睹,难以正视的。谁愿意待在这样的现实里呢?也就是说,乍一看我们被成功学鼓舞了士气,好像明天就可以功成名就一样,可是那兴奋劲儿都是幻想带来的。把眼光收回到现在,我们会变得既沉重,又烦躁,觉得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价值。现在很多人给自己贴“拖延症”的诊断标签,说自己“不上进”。恰恰相反,真正不上进的人,才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拖延症。那些被拖延所苦的人,往往对“成功”有着超强的渴求,但是他们美好的心愿,结果只是把自己拖入了现实的泥沼: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段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忍不住满心的哀怨,自然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缺乏动力的现象。
“烦啊,还是先睡一觉,吃点零食,刷刷淘宝,养精蓄锐再开始奋斗好了……”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结果一望而知,只能是距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大多数人在心态上,都有一种贪图方便省事的倾向。相比于汗流浃背地赶路,站在阴凉的地方,幻想一下前方的美好终点,这自然是更轻松也更愉悦的选择。这就是在今天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香车美人,万人景仰,衣锦还乡,这些光在脑子里想一想就觉得血脉贲张,而且一点都不费事,好像自己真的离这些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一样。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幻想虽然美好,却也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现实中的沉重,逃避,与浮躁。这还不算某些借“成功”之名,却别有用心,蓄意欺骗的“人生导师”或“速成方案”,他们带来的危害更加难以预计。什么人最容易上传销的当?正是那些梦想发财的狂热分子。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把目光从不切实际的未来,转回到此时此刻。只管走脚下的路,管它还有多远呢?这时候我们的心就会渐渐安定。然后你会发现,路上不但一点也不难熬,反而有着不少的风景。有时候,这些风景甚至比成功本身,更加令人神往。
成功和成功学是两码事。后者被定义为:一套以指导人通向成功为目标的理论方法体系。它不等于成功本身,仅仅代表着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真正成功的人,谁还会渴望这个呢?换言之,这是只有郁郁不得志者才会孜孜以求的学问。机场的书店是这种学说的重灾区,微信的朋友圈里也流传着不少。不信打开你的微信,往前翻三天,如果看不到任何一条类似于“成功人士必备的N种素质”“与XX对话录”“XX上市背后的真相”这类标题,并配上一张西装革履指点江山的商界领袖照片,那只能说明你的社交圈子太窄了。
成功是好事情,但对于成功学却要有一点警觉,我认为它迎合了大众心里一步登天的幻想,而最终的结果是让我们的脚步变得沉重。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看着将来。
我小时候总结出一条规律:第一次走一段路的时候,这段路往往特别漫长,而返回时就会轻快很多。过了十几年,我才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路本身没有变,只是走路时的心态不同。第一次走这段路的时候,不知道距离远近,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没到?应该快了吧?”注意力全放在未知的目的地上,每一步都要耗费额外的心力,负担过剩的焦虑感,时间仿佛被拉到无限长,以至于难以忍受。而返程时,通常已经确定路线,不至于神思不属,非要把终点时刻当作任务,在脑子里盘来算去,便可以将节省下的心力用于此时此刻,欣赏路边的风景,跟同行的人聊天说笑。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到了,一点都不费劲。
这就是说,心里时刻有一个目标,念兹在兹,对走路的人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脑子里总想着将来的目标,并不会对眼下这段路有特别的好处。因为路毕竟是要用脚来走的,快就是快,慢就是慢,一步就是一步,没走就是没走,永远不可能无中生有。再怎么翘首以盼,没真正走到终点之前,所谓的“目标”也只是幻想而已。落实到成功学上,这幻想就是“等到成功的那天,一切该有多么称心如意”。这种想法,相当诱人,却也相当没有意义。想得再多,入戏再深,也都是逃避现实。我以前在高校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年轻的学生,胸怀远大,但是一开口,总是“前几天遇到了一个超牛的学姐,她告诉我……”“读到一个学霸写的日志……”“我们系第一名是这么学的……”一面说,一面流露出心向往之的神色,好像也能看到自己名满天下的那一天。这种话听得多了,我替他们惋惜,忍不住问一句:“那你呢?你是不是现在就该开始做点什么了?”
问题在于,这种对将来的幻想常常让我们忘了现在应该做事。因为跟将来的“美好”相比,现实无疑是惨不忍睹,难以正视的。谁愿意待在这样的现实里呢?也就是说,乍一看我们被成功学鼓舞了士气,好像明天就可以功成名就一样,可是那兴奋劲儿都是幻想带来的。把眼光收回到现在,我们会变得既沉重,又烦躁,觉得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价值。现在很多人给自己贴“拖延症”的诊断标签,说自己“不上进”。恰恰相反,真正不上进的人,才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拖延症。那些被拖延所苦的人,往往对“成功”有着超强的渴求,但是他们美好的心愿,结果只是把自己拖入了现实的泥沼: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段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忍不住满心的哀怨,自然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缺乏动力的现象。
“烦啊,还是先睡一觉,吃点零食,刷刷淘宝,养精蓄锐再开始奋斗好了……”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结果一望而知,只能是距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大多数人在心态上,都有一种贪图方便省事的倾向。相比于汗流浃背地赶路,站在阴凉的地方,幻想一下前方的美好终点,这自然是更轻松也更愉悦的选择。这就是在今天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香车美人,万人景仰,衣锦还乡,这些光在脑子里想一想就觉得血脉贲张,而且一点都不费事,好像自己真的离这些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一样。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幻想虽然美好,却也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现实中的沉重,逃避,与浮躁。这还不算某些借“成功”之名,却别有用心,蓄意欺骗的“人生导师”或“速成方案”,他们带来的危害更加难以预计。什么人最容易上传销的当?正是那些梦想发财的狂热分子。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把目光从不切实际的未来,转回到此时此刻。只管走脚下的路,管它还有多远呢?这时候我们的心就会渐渐安定。然后你会发现,路上不但一点也不难熬,反而有着不少的风景。有时候,这些风景甚至比成功本身,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