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写讲解词是一个专业讲解员从事社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讲解词是否精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解的成败,一篇生动的讲解词可以为讲解增色不少。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基本陈列为例,探讨讲解词的写作特点与技巧。此外,撰写讲解词还需要通过一套完善的讲解评估体系检验衡量讲解词是否专业,以便更快、更好地不断地完善提升博物馆的讲解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词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講解是沟通博物馆展览与观众的桥梁,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形象化的直观教育作用。[1]博物馆讲解词是讲解员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内容基础和文字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规范的作用。
一、博物馆讲解是什么
关于博物馆讲解工作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讲解二字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讲解,指解说、解释,和解。讲解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形式,不是从艺术的观点出发,而是试图从讲解作为一门专业的角度,对涉及讲解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讲解与陈列展览的关系
在博物馆工作中,如果说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是进行博物馆教育的基石,那么,讲解就是社会教育的灵魂,是建立展览与观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博物馆讲解是对陈列展览的文物、展品、展板或复原场景进行介绍、说明和解释,通过对陈列展览的介绍和语言的渲染,使观众了解展览的相关知识,受到教育和感染。[2]因此,作为讲解所用的规范性语言的讲解词的编写,就成为决定讲解质量高低与成败的关键。脱离陈列展览内容和形式的讲解词,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撰写讲解词首先要熟悉展览陈列内容设计,表现主题的文物(展品)要做到对每一件展品由表及里的了解;其次要弄懂陈列形式设计理念,展览每一部分空间和版面设计都是具有博物馆特点的艺术创作活动,才能完成撰写讲解词由展陈认知向深层次的文化认知的转变[3]。
三、如何撰写讲解词
讲解词是讲解员对陈列展览内容和陈列设计理念熟悉、了解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一篇易于被观众接受的讲解词应做到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和针对性五者的统一。要想创作出观众喜爱的讲解词,就应该牢记使用精炼的词语、简练的句子、简约的篇章和行为动词这些标准,然后,要不厌其烦地校对和修改讲解词文稿,使讲解词的语言能够真诚地打动观众的心。那么,如何才能撰写出好似有手一般的语言去抓住观众的心的博物馆讲解词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供撰写讲解词的建议:
(一)明确撰写讲解词的目的
撰写讲解词首先要思考和明确合适的撰写目的,这是撰写讲解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撰写讲解词的核心工作。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每个人知识背景、年龄层次、职业特征、心理特点、关注要素、民族地区等都不同,对陈列展览的认知的角度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只有探明观众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观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特点、不同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生活习俗、教育背景等差异,有区别地撰写特色讲解词,才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陈列展览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二)梳理撰写讲解词的步骤
1.收集撰写讲解词的材料
撰写讲解词的材料,一定要围绕陈列展览主题收集,材料收集越多、越详细对讲解词的编写越重要。首先,收集基本陈列讲解内容相关的直接材料——陈列内容脚本,这是撰写讲解词最核心、最关键的资料,还要掌握与展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基本陈列室内空间及展陈设计方案相关的内容,包括设计观众定位、设计基本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构思等;此外,还要收集基本陈列中相关文物展品的内容,紧紧围绕展览题材,在讲解中突显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讲解词要将展陈内容、文物与形式高度统一。
2.确定讲解词的主题
博物馆讲解词的撰写,前提是要把握展览脉络,明确展览主旨,确定讲解词的中心思想,比如,《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由七部分组成,讲述了战前中西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展览始终坚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鸦片战争》基本陈列讲解词,就必须围绕鸦片战争这个中心来撰写,所有的文物内涵、战争过程的延伸都不要超出展览的中心范围,这一点必须引起撰写者的高度重视。[4]
3.理顺讲解词的构架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讲解词的构架应该根据展览陈列大纲的逻辑来确定。[5]《鸦片战争》基本陈列讲解词的架构可以用以下两种顺序来确定:[6](1)以关系为顺序。该展览第一部分标题: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世界。介绍的是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浪潮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方兴未艾,民主科学蔚然成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贸易与殖民成为外交政策基石。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景象,但是与西方相比,清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限关自守,思想僵化,经济落后,军力萎靡,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该展览第二部分标题:中英战前冲突与广东军事防御。介绍的是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东扩张,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成为其重点目标,中英两国在交汇碰撞中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激烈。英国企图凭借强大的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处心积虑地进行战前准备,清廷为自卫也强化了虎门的军事防御。撰写这两部分讲解词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对比的关系进行叙述。(2)以时间为顺序。第三部分标题: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强占香港岛(战争第一阶段);第四部分标题:从道光帝下诏宣战到签订《广州停战协定》(战争第二阶段);第五部分标题:从英军扩大侵华到《南京条约》签订(战争第三阶段);第六部分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按照战争爆发的先后顺序介绍,这样的方法适合于对有时间发展关系的讲解词进行撰写。第七部分标题:沉沦与觉醒。介绍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殖民势力蜂涌而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值此危难之际,有识之士奋然觉醒,他们仿照西方进行一系列变革,引领中国踏上近代化征程。撰写这部分讲解词不用特意地运用修饰手法进行情感的烘托,可以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平和的情绪对历史进行叙述,留给观众对展览更多反思的空间。 展览中各部分内容犹如一个个散落在展厅的珍珠,通过讲解词的连接、过渡或者转折作用,将陈列展览各部分的内容有机串联起来,才能成为完整、连贯的内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世界部导言介绍: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浪潮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方兴未艾,民主科学蔚然成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贸易与殖民成为外交政策基石。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景象,但是与西方相比,清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限关自守,思想僵化,经济落后,军力萎靡,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其中这一段讲解词:17、18世纪,英、法、美相继爆发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几乎与英国革命同一时期,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王朝的更迭。1644年,统治276年之久的明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走向灭亡,被满清政权取而代之,清朝入关后,加速了与明朝各项政治制度接轨,清朝统治者进一步强化皇权,将中国存续近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这段讲解词说明对陈列脚本的内容进行转化后,将鸦片战争前中西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方面的内容,以对比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观众容易接受的历史内容。
观众参观时看得懂展板内容介绍,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展览的设计理念和逻辑关系,所以讲解词在撰写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将设计理念补充在讲解词中。以《鸦片战争》基本陈列是建构性的展览、记忆性的展览、智慧型的展览、心灵性的展览。 展览设计定位原则:(1)以文物为中心的原则。“以文物说话”,紧紧围绕鸦片战争题材,在展览中突显文物,“让文物说话”,围绕文物,采用多媒体、幻影成像、声光合成等现代展示技术,与图版、雕塑等传统展示手法相结合,全方位展示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2)以观众为本为原则。用最通俗的形式设计语言来表达,要人性化地设计参观路线;(3)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原则。展览中,既要有丰富的展览内容,构建鸦片战争历史知识体系,文物知识点的延展和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展厅空间特点,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观、立体式格局,在空间造型、艺术表现手法、高科技项目等方面切合内容的展示,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4)观众体验互动原则。 强调以观众为主体,在参观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式接受,无论是高科技展示还是观众互动区的设置,都注重的是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参与,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身心都沉浸于展览中。 设计理念是全球的视野角度、文物的细节表现、人性化的情感体现、理性的思考分析。 撰写讲解词时也要把展览设计和展览内容高度统一。
4.注意讲解词的语言运用
马克·吐温说:“確切的词语和接近准确的词语在表达效果的差别上就好似闪电和萤火虫之间的差别”。讲解词应该遵循“交流的三C原则”——准确(correct)、简明(concise)、清晰(clear),讲解词准确地运用语言能够提高讲解词的可读性和可信度。第一,讲解词撰写的技巧牵涉到精妙语言的运用,要能够驾驭语言,用语言编织画面, 用语言讲述故事,使观众通过讲解,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观众脑海中的的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促发观众的好奇心,带动观众去理解讲解词的愉悦;第二,讲解词最好是简练的句子,使用简约的篇章,写作中最好多用主动语态而尽量少用被动语态,多用肯定词语而避免否定词语的运用;第三,讲解词应该依靠标题让观众明晰讲解思路,了解讲解词接下来的段落内容,按照逻辑顺序把最重要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5.加强讲解词的故事性和生动性
讲解时可以通过故事来叙述历史,在撰写讲解词中要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巧妙地设置悬念、使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凸显历史事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7]以《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第三部分展出的《节马碑》为例,紧紧围绕文物展品,挖掘观众的情绪,触碰观众的心弦,讲述沙角之战的历史过程,以达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讲解词是这样描述的:
这块节马碑长152厘米,宽40厘米,厚2.5厘米,黑色云石碑刻图文并茂,由《节马图》和《节马行》两部分组成。《节马图》是一幅画工精致的图画,画中的马,昂首提蹄,怒目疾视,胁骨突起,把战马被英军掳去香港后所表现的气节形神兼备地表现了出来;《节马行》是节马碑的碑文,分三个部分,记述了1841年1月三江协副将陈连陞在沙角之战中战死后,战马一直在他的身边徘徊,久久不肯离去。英国侵略者为了炫耀战功,就把这匹马强行掳到了香港。在香港,英军喂它草粮,它不吃;喂它水,它不喝; 走近它,它便扬蹄踢击。英军恼羞成怒,用刀砍它、鞭子打它,战马受伤流血也不肯低头屈服。英军软硬兼施都没能驯服它,只好把它放在香港的深山里。结果它每天都要爬上山顶,朝着虎门的方向悲哀地嘶鸣。香港同胞同情它,怜爱地拿东西喂它,但一定要捧起来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昂首而去,如果有人招呼它,说要把它带回虎门沙角,它就会摇着尾巴跟着走。但英军始终没能放过它,这匹马于1842年春在香港因绝食而死,成为了一匹流芳百世的节马。在节马死后21年,即清同治元年十一月,驻守虎门的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祥、右营游击赖建猷感其忠节,请人绘其形,附以文,刻于石碑上,碑记由番禺庠子陈子坡撰稿,顺德进士赖子猷书写,马为吴仲山所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节马碑。[8]
这段讲解词介绍了《节马碑》的名称、年代、来源质地、尺寸大小、文字及历史背景等。通过仔细研究文物,从而挖掘《节马碑》中的内涵,再经过讲解员文物故事的“编排”,用恰当的语言,生动完整地向观众表达了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攻打虎门的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的历史事实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四、博物馆讲解评估
一套好的讲解评估体系是检验讲解词撰写是否专业的标准,也是让观众主动参与博物馆讲解互动的助推器,讲解评估体系甚至可以成为积极有效的为讲解工作服务的工具,是讲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解评估不仅能掌握现有讲解词的优缺点,还能给讲解词撰写提供指导建议,更重要的是,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评估反馈意见能够提高讲解的服务质量。[9] 讲解评估与博物馆其它类型社会教育项目的评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讲解开始之前的评估叫前置评估,在讲解过程中进行的评估叫做阶段性评估,在讲解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估叫总结评估。综合目前国内博物馆所做的讲解评估,绝大部分社会教育项目都属总结阶段评估,其实这是一种不重视参与到讲解过程中观众的经历和体验的表现。
讲解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讲解服务,而评估的价值体现在整个评估过程的工作中,只有通过评估打磨修改后的讲解词,才能成为观众喜爱的讲解词。如果没有讲解评估,讲解员对于讲解词和自己的服务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评估才能体现讲解词在工作中的价值,就能更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提升讲解服务。
综上所述,撰写一篇观众喜爱讲解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比如:讲解词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展览引言、清晰的讲解主题、合理的讲解顺序、讲解交流策略的多样化、展览结论引人回味、观众的反应程度和参与程度等,讲解词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博物馆的展览学术思想和知识,平实地转化成观众能够接纳的信息。讲解词内容不能太多,要突出重点,要少而精地说明问题,经过讲解员传递给观众,为观众参观展览提供思路和协助,能经受观众的检验,被观众接受。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3(6):101-108.
[2]黄怡.博物馆展览讲解词的编写艺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览讲解词为例[A].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致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广西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协会,2015:6.
[3]周祥猷.探讨博物馆讲解词之创作[N].中国文物报,2018-01-3(7).
[4]张礼智.背景·框架·细节——遗址博物馆讲解词的逻辑结构[J].史前研究,2013:359-363.
[5]麻晓荣.试谈民族地区博物馆讲解词的编写——以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7):96-101.
[6]肖博.浅谈民俗类陈列講解词写作——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J].文物世界,2018(6):66-67,21.
[7]张巨保.节马碑和节马图背后的故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6):15-17.
[8]高晓芳.略论我国博物馆的传播过程[J].东南文化,2009(6):106-109.
作者简介:张婵(1983-),女,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植物学硕士,鸦片战争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清代外销画纸张材料及颜料等。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词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講解是沟通博物馆展览与观众的桥梁,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形象化的直观教育作用。[1]博物馆讲解词是讲解员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内容基础和文字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规范的作用。
一、博物馆讲解是什么
关于博物馆讲解工作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讲解二字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讲解,指解说、解释,和解。讲解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形式,不是从艺术的观点出发,而是试图从讲解作为一门专业的角度,对涉及讲解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讲解与陈列展览的关系
在博物馆工作中,如果说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是进行博物馆教育的基石,那么,讲解就是社会教育的灵魂,是建立展览与观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博物馆讲解是对陈列展览的文物、展品、展板或复原场景进行介绍、说明和解释,通过对陈列展览的介绍和语言的渲染,使观众了解展览的相关知识,受到教育和感染。[2]因此,作为讲解所用的规范性语言的讲解词的编写,就成为决定讲解质量高低与成败的关键。脱离陈列展览内容和形式的讲解词,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撰写讲解词首先要熟悉展览陈列内容设计,表现主题的文物(展品)要做到对每一件展品由表及里的了解;其次要弄懂陈列形式设计理念,展览每一部分空间和版面设计都是具有博物馆特点的艺术创作活动,才能完成撰写讲解词由展陈认知向深层次的文化认知的转变[3]。
三、如何撰写讲解词
讲解词是讲解员对陈列展览内容和陈列设计理念熟悉、了解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一篇易于被观众接受的讲解词应做到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和针对性五者的统一。要想创作出观众喜爱的讲解词,就应该牢记使用精炼的词语、简练的句子、简约的篇章和行为动词这些标准,然后,要不厌其烦地校对和修改讲解词文稿,使讲解词的语言能够真诚地打动观众的心。那么,如何才能撰写出好似有手一般的语言去抓住观众的心的博物馆讲解词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供撰写讲解词的建议:
(一)明确撰写讲解词的目的
撰写讲解词首先要思考和明确合适的撰写目的,这是撰写讲解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撰写讲解词的核心工作。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每个人知识背景、年龄层次、职业特征、心理特点、关注要素、民族地区等都不同,对陈列展览的认知的角度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只有探明观众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观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特点、不同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生活习俗、教育背景等差异,有区别地撰写特色讲解词,才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陈列展览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二)梳理撰写讲解词的步骤
1.收集撰写讲解词的材料
撰写讲解词的材料,一定要围绕陈列展览主题收集,材料收集越多、越详细对讲解词的编写越重要。首先,收集基本陈列讲解内容相关的直接材料——陈列内容脚本,这是撰写讲解词最核心、最关键的资料,还要掌握与展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基本陈列室内空间及展陈设计方案相关的内容,包括设计观众定位、设计基本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构思等;此外,还要收集基本陈列中相关文物展品的内容,紧紧围绕展览题材,在讲解中突显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讲解词要将展陈内容、文物与形式高度统一。
2.确定讲解词的主题
博物馆讲解词的撰写,前提是要把握展览脉络,明确展览主旨,确定讲解词的中心思想,比如,《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由七部分组成,讲述了战前中西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展览始终坚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鸦片战争》基本陈列讲解词,就必须围绕鸦片战争这个中心来撰写,所有的文物内涵、战争过程的延伸都不要超出展览的中心范围,这一点必须引起撰写者的高度重视。[4]
3.理顺讲解词的构架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讲解词的构架应该根据展览陈列大纲的逻辑来确定。[5]《鸦片战争》基本陈列讲解词的架构可以用以下两种顺序来确定:[6](1)以关系为顺序。该展览第一部分标题: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世界。介绍的是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浪潮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方兴未艾,民主科学蔚然成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贸易与殖民成为外交政策基石。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景象,但是与西方相比,清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限关自守,思想僵化,经济落后,军力萎靡,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该展览第二部分标题:中英战前冲突与广东军事防御。介绍的是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东扩张,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成为其重点目标,中英两国在交汇碰撞中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激烈。英国企图凭借强大的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处心积虑地进行战前准备,清廷为自卫也强化了虎门的军事防御。撰写这两部分讲解词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对比的关系进行叙述。(2)以时间为顺序。第三部分标题: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强占香港岛(战争第一阶段);第四部分标题:从道光帝下诏宣战到签订《广州停战协定》(战争第二阶段);第五部分标题:从英军扩大侵华到《南京条约》签订(战争第三阶段);第六部分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按照战争爆发的先后顺序介绍,这样的方法适合于对有时间发展关系的讲解词进行撰写。第七部分标题:沉沦与觉醒。介绍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殖民势力蜂涌而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值此危难之际,有识之士奋然觉醒,他们仿照西方进行一系列变革,引领中国踏上近代化征程。撰写这部分讲解词不用特意地运用修饰手法进行情感的烘托,可以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平和的情绪对历史进行叙述,留给观众对展览更多反思的空间。 展览中各部分内容犹如一个个散落在展厅的珍珠,通过讲解词的连接、过渡或者转折作用,将陈列展览各部分的内容有机串联起来,才能成为完整、连贯的内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世界部导言介绍: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浪潮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方兴未艾,民主科学蔚然成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贸易与殖民成为外交政策基石。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景象,但是与西方相比,清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限关自守,思想僵化,经济落后,军力萎靡,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其中这一段讲解词:17、18世纪,英、法、美相继爆发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几乎与英国革命同一时期,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王朝的更迭。1644年,统治276年之久的明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走向灭亡,被满清政权取而代之,清朝入关后,加速了与明朝各项政治制度接轨,清朝统治者进一步强化皇权,将中国存续近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这段讲解词说明对陈列脚本的内容进行转化后,将鸦片战争前中西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封建王朝政治体制方面的内容,以对比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观众容易接受的历史内容。
观众参观时看得懂展板内容介绍,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展览的设计理念和逻辑关系,所以讲解词在撰写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将设计理念补充在讲解词中。以《鸦片战争》基本陈列是建构性的展览、记忆性的展览、智慧型的展览、心灵性的展览。 展览设计定位原则:(1)以文物为中心的原则。“以文物说话”,紧紧围绕鸦片战争题材,在展览中突显文物,“让文物说话”,围绕文物,采用多媒体、幻影成像、声光合成等现代展示技术,与图版、雕塑等传统展示手法相结合,全方位展示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2)以观众为本为原则。用最通俗的形式设计语言来表达,要人性化地设计参观路线;(3)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原则。展览中,既要有丰富的展览内容,构建鸦片战争历史知识体系,文物知识点的延展和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展厅空间特点,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观、立体式格局,在空间造型、艺术表现手法、高科技项目等方面切合内容的展示,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4)观众体验互动原则。 强调以观众为主体,在参观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式接受,无论是高科技展示还是观众互动区的设置,都注重的是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参与,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身心都沉浸于展览中。 设计理念是全球的视野角度、文物的细节表现、人性化的情感体现、理性的思考分析。 撰写讲解词时也要把展览设计和展览内容高度统一。
4.注意讲解词的语言运用
马克·吐温说:“確切的词语和接近准确的词语在表达效果的差别上就好似闪电和萤火虫之间的差别”。讲解词应该遵循“交流的三C原则”——准确(correct)、简明(concise)、清晰(clear),讲解词准确地运用语言能够提高讲解词的可读性和可信度。第一,讲解词撰写的技巧牵涉到精妙语言的运用,要能够驾驭语言,用语言编织画面, 用语言讲述故事,使观众通过讲解,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观众脑海中的的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促发观众的好奇心,带动观众去理解讲解词的愉悦;第二,讲解词最好是简练的句子,使用简约的篇章,写作中最好多用主动语态而尽量少用被动语态,多用肯定词语而避免否定词语的运用;第三,讲解词应该依靠标题让观众明晰讲解思路,了解讲解词接下来的段落内容,按照逻辑顺序把最重要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5.加强讲解词的故事性和生动性
讲解时可以通过故事来叙述历史,在撰写讲解词中要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巧妙地设置悬念、使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凸显历史事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7]以《鸦片战争》基本陈列第三部分展出的《节马碑》为例,紧紧围绕文物展品,挖掘观众的情绪,触碰观众的心弦,讲述沙角之战的历史过程,以达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讲解词是这样描述的:
这块节马碑长152厘米,宽40厘米,厚2.5厘米,黑色云石碑刻图文并茂,由《节马图》和《节马行》两部分组成。《节马图》是一幅画工精致的图画,画中的马,昂首提蹄,怒目疾视,胁骨突起,把战马被英军掳去香港后所表现的气节形神兼备地表现了出来;《节马行》是节马碑的碑文,分三个部分,记述了1841年1月三江协副将陈连陞在沙角之战中战死后,战马一直在他的身边徘徊,久久不肯离去。英国侵略者为了炫耀战功,就把这匹马强行掳到了香港。在香港,英军喂它草粮,它不吃;喂它水,它不喝; 走近它,它便扬蹄踢击。英军恼羞成怒,用刀砍它、鞭子打它,战马受伤流血也不肯低头屈服。英军软硬兼施都没能驯服它,只好把它放在香港的深山里。结果它每天都要爬上山顶,朝着虎门的方向悲哀地嘶鸣。香港同胞同情它,怜爱地拿东西喂它,但一定要捧起来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昂首而去,如果有人招呼它,说要把它带回虎门沙角,它就会摇着尾巴跟着走。但英军始终没能放过它,这匹马于1842年春在香港因绝食而死,成为了一匹流芳百世的节马。在节马死后21年,即清同治元年十一月,驻守虎门的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祥、右营游击赖建猷感其忠节,请人绘其形,附以文,刻于石碑上,碑记由番禺庠子陈子坡撰稿,顺德进士赖子猷书写,马为吴仲山所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节马碑。[8]
这段讲解词介绍了《节马碑》的名称、年代、来源质地、尺寸大小、文字及历史背景等。通过仔细研究文物,从而挖掘《节马碑》中的内涵,再经过讲解员文物故事的“编排”,用恰当的语言,生动完整地向观众表达了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攻打虎门的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的历史事实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四、博物馆讲解评估
一套好的讲解评估体系是检验讲解词撰写是否专业的标准,也是让观众主动参与博物馆讲解互动的助推器,讲解评估体系甚至可以成为积极有效的为讲解工作服务的工具,是讲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解评估不仅能掌握现有讲解词的优缺点,还能给讲解词撰写提供指导建议,更重要的是,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评估反馈意见能够提高讲解的服务质量。[9] 讲解评估与博物馆其它类型社会教育项目的评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讲解开始之前的评估叫前置评估,在讲解过程中进行的评估叫做阶段性评估,在讲解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估叫总结评估。综合目前国内博物馆所做的讲解评估,绝大部分社会教育项目都属总结阶段评估,其实这是一种不重视参与到讲解过程中观众的经历和体验的表现。
讲解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讲解服务,而评估的价值体现在整个评估过程的工作中,只有通过评估打磨修改后的讲解词,才能成为观众喜爱的讲解词。如果没有讲解评估,讲解员对于讲解词和自己的服务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评估才能体现讲解词在工作中的价值,就能更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提升讲解服务。
综上所述,撰写一篇观众喜爱讲解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比如:讲解词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展览引言、清晰的讲解主题、合理的讲解顺序、讲解交流策略的多样化、展览结论引人回味、观众的反应程度和参与程度等,讲解词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博物馆的展览学术思想和知识,平实地转化成观众能够接纳的信息。讲解词内容不能太多,要突出重点,要少而精地说明问题,经过讲解员传递给观众,为观众参观展览提供思路和协助,能经受观众的检验,被观众接受。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3(6):101-108.
[2]黄怡.博物馆展览讲解词的编写艺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览讲解词为例[A].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致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广西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协会,2015:6.
[3]周祥猷.探讨博物馆讲解词之创作[N].中国文物报,2018-01-3(7).
[4]张礼智.背景·框架·细节——遗址博物馆讲解词的逻辑结构[J].史前研究,2013:359-363.
[5]麻晓荣.试谈民族地区博物馆讲解词的编写——以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7):96-101.
[6]肖博.浅谈民俗类陈列講解词写作——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J].文物世界,2018(6):66-67,21.
[7]张巨保.节马碑和节马图背后的故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6):15-17.
[8]高晓芳.略论我国博物馆的传播过程[J].东南文化,2009(6):106-109.
作者简介:张婵(1983-),女,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植物学硕士,鸦片战争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清代外销画纸张材料及颜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