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可能性,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达到共同全面发展的目的。
1、学生分层
此步骤涉及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班级良好竞争环境的创建,涉及到其下步骤的顺利实施,因此为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笔者在此步骤采取的措施是:道理先行,学生自愿,因能划类的原则。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在分层之前笔者利用班会课时间讲清讲明又给他们分析了班级学生构成的现状以及分层并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根据学习成绩差异这个客观事实,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的目的。
在学生充分理解分层的意义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将班级分成三类:
甲类学生:共12名学生(22%)。这些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部分简单的练习。
乙类学生:共21名(40%)。此类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尚可,学习比较自觉,能积极向老师和丙类同学请教,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丙类学生:共20名同学(38%)。这些都是拔尖的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能独立完成习题,并能主动帮助甲乙两类学生解答难点,讲解习题。
2、教学分层
2.1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分清学生的层次以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溶为一体,合理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清楚地向学生展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笔者将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了解并记忆 (○)(2)领会和理解 (○)(3)简单的运用 (○)(4) 综合运用 (○)(5)课外延伸,融会贯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同:甲类达到(○)(1)-(○)(3);乙类达到(○)(1)-(○)(4);丙类达到(○)(1)-(○)(5)。例如:在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分为三个层次:对于甲类学生要求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公式,要求能在简单的直线运动情景下进行简单的应用;而乙类的同学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点,还能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进行熟练地应用;丙类的同学则要求能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解题,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能分析有弹性势能的情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2.2练习与作业分层
练习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形式之一。在笔者授课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花几分钟就能完成一道题,而有些同学则需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鉴于这种情况,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将课后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部分。必做练习通常是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使得甲类学生能及时练习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性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选做部分则是一些知识拓展性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让乙丙两类的同学有练习提升的机会。
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克服了“大统一”的做法,并且笔者并未规定哪一层次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这给甲乙两类的学生有一定发挥的能力,激发他们挑战自己的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2.3课后辅导分层落实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时,更不可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甲类的学生,笔者采取最多的是交流鼓励法。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鼓励,并督促他们完成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检查知识上的遗漏和不足;而对于丙类的学生,本身的基础条件和学习的自觉性已无需老师指导,所以笔者注重的是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报纸书籍,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物理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也积极鼓励他们帮助和指导甲乙两类学生的学习,以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全班共同进步的目的。
3、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和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班的物理成绩总体有了很大的提升,成绩进步明显,而在乙类中有几位同学晋升到了丙类的行列,解计算题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甲类中的同学也改变了开学初的懒散现象,学习有了自觉性和主动性。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在分层的教学过程中重成绩轻能力。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采用考试成绩来判断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导致了分层递进教学亦是以提升物理成绩和解题能力为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学分层和评价考查不统一。通常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均是以考试的方式,并且要涉及到全年级学生的水平考查,统一实行。这也就使得在考查甲乙丙三类学生的物理水平时,没有任何区别,吃大锅饭。这样无法准确的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甲类学生往往在考试中会有挫败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面对水平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笔者发现备课难度加大。要在备课过程中应对各层次学生,设计具体教学步骤,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也需要在业余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习性和学习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偏大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使得此方法的操作难度加大,难以更有效准确的落实到位、评价成果,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1、学生分层
此步骤涉及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班级良好竞争环境的创建,涉及到其下步骤的顺利实施,因此为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笔者在此步骤采取的措施是:道理先行,学生自愿,因能划类的原则。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在分层之前笔者利用班会课时间讲清讲明又给他们分析了班级学生构成的现状以及分层并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根据学习成绩差异这个客观事实,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的目的。
在学生充分理解分层的意义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将班级分成三类:
甲类学生:共12名学生(22%)。这些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部分简单的练习。
乙类学生:共21名(40%)。此类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尚可,学习比较自觉,能积极向老师和丙类同学请教,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丙类学生:共20名同学(38%)。这些都是拔尖的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能独立完成习题,并能主动帮助甲乙两类学生解答难点,讲解习题。
2、教学分层
2.1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分清学生的层次以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溶为一体,合理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清楚地向学生展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笔者将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了解并记忆 (○)(2)领会和理解 (○)(3)简单的运用 (○)(4) 综合运用 (○)(5)课外延伸,融会贯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同:甲类达到(○)(1)-(○)(3);乙类达到(○)(1)-(○)(4);丙类达到(○)(1)-(○)(5)。例如:在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分为三个层次:对于甲类学生要求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公式,要求能在简单的直线运动情景下进行简单的应用;而乙类的同学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点,还能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进行熟练地应用;丙类的同学则要求能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解题,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能分析有弹性势能的情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2.2练习与作业分层
练习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形式之一。在笔者授课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花几分钟就能完成一道题,而有些同学则需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鉴于这种情况,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将课后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部分。必做练习通常是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使得甲类学生能及时练习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性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选做部分则是一些知识拓展性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让乙丙两类的同学有练习提升的机会。
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克服了“大统一”的做法,并且笔者并未规定哪一层次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这给甲乙两类的学生有一定发挥的能力,激发他们挑战自己的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2.3课后辅导分层落实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时,更不可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甲类的学生,笔者采取最多的是交流鼓励法。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鼓励,并督促他们完成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检查知识上的遗漏和不足;而对于丙类的学生,本身的基础条件和学习的自觉性已无需老师指导,所以笔者注重的是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报纸书籍,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物理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也积极鼓励他们帮助和指导甲乙两类学生的学习,以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全班共同进步的目的。
3、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和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班的物理成绩总体有了很大的提升,成绩进步明显,而在乙类中有几位同学晋升到了丙类的行列,解计算题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甲类中的同学也改变了开学初的懒散现象,学习有了自觉性和主动性。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在分层的教学过程中重成绩轻能力。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采用考试成绩来判断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导致了分层递进教学亦是以提升物理成绩和解题能力为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学分层和评价考查不统一。通常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均是以考试的方式,并且要涉及到全年级学生的水平考查,统一实行。这也就使得在考查甲乙丙三类学生的物理水平时,没有任何区别,吃大锅饭。这样无法准确的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甲类学生往往在考试中会有挫败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面对水平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笔者发现备课难度加大。要在备课过程中应对各层次学生,设计具体教学步骤,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也需要在业余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习性和学习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偏大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使得此方法的操作难度加大,难以更有效准确的落实到位、评价成果,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