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能否打好这个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有先解决好过渡的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实践;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33-01
在低年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在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潜能的基础上提前阅读,扩大阅读量。同时,通过阅读来掌握基础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个认识,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后,不应过早地去指导学生读一篇篇文章,而应首先解决好两个过渡问题。
(1)解决好直呼音节的过渡。拼音教学刚刚结束,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直呼音节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教师绝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强训练。对已经能达到直呼音节、书写音节,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学生,着重让他们练好拼音课文的阅读,抄写文章的句子,进一步熟练掌握音节;对直呼音节还不够熟练的学生,则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继续训练学生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上,抓紧时间逐个进行训练。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检查指导,使学生尽快地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逐渐缩小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他们顺利地阅读打好坚实的基础。
(2)训练学生初步的朗读能力。為了给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读句子,短文应重点放在朗读上,要求一句一句地读通顺、读流利,防止“唱读”,找顺口溜读。在通顺读、流利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做虽然放慢了教学进度,但是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大量的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获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讲读结合的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上,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1)读好课题,理解题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做到步骤明确、要求具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学生接触成篇的文章时,教师就要让他们知道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中初步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要让学生从题目上知道这一课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怎样找到的妈妈,妈妈是谁,要了解真相就要认真读课文。在学生认真读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就是学生朗读之前自读全文,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地读连贯,改变那种教师范读、或者学优生领读的方法。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自己试读的方法,读完再想一想,全文写了什么事。学生只有在自己试读的过程中逐渐熟练,能直呼音节,能在读中理解内容,才能达到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以做到对全文的感知。如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听觉条件反应比较敏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多阅读,而不是走过场。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再读课文的要求,理清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例如,《熊妈妈收菜》一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第二自然段告诉人们萝卜的根最好吃,第三自然段写白菜的叶子好吃,最后一段告诉人们西红柿要吃果实。这篇文章的思路比较清晰,通过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之后采用了两步:第一步,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让学生想每段写了什么,并且一边想一边读,并一一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第二步,在学生熟读并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中初步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就更难了。因此,教师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读课文要把握课文的思路,能明白多少是多少,不明白的在以后的阅读中逐渐熟悉和了解。
(4)分段读课文,读懂每一句。分段读课文时,学生先要认识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比如,教学《熊妈妈收菜》一课时,教师对分段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连贯地读出每一句,二要分清每段有几句话。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连贯地读,达到读时不破词断句。比如,这句话可以这样读:熊妈妈/带着小熊/到菜园/去收菜。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师生一起读,还可以找学生一句一句地读。
总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朗读和理解句子内容、认识更多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王新荣.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关键词:阅读能力;实践;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33-01
在低年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在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潜能的基础上提前阅读,扩大阅读量。同时,通过阅读来掌握基础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解决好过渡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个认识,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后,不应过早地去指导学生读一篇篇文章,而应首先解决好两个过渡问题。
(1)解决好直呼音节的过渡。拼音教学刚刚结束,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直呼音节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教师绝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强训练。对已经能达到直呼音节、书写音节,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学生,着重让他们练好拼音课文的阅读,抄写文章的句子,进一步熟练掌握音节;对直呼音节还不够熟练的学生,则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继续训练学生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上,抓紧时间逐个进行训练。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检查指导,使学生尽快地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逐渐缩小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他们顺利地阅读打好坚实的基础。
(2)训练学生初步的朗读能力。為了给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读句子,短文应重点放在朗读上,要求一句一句地读通顺、读流利,防止“唱读”,找顺口溜读。在通顺读、流利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做虽然放慢了教学进度,但是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大量的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获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讲读结合的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上,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1)读好课题,理解题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做到步骤明确、要求具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学生接触成篇的文章时,教师就要让他们知道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中初步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要让学生从题目上知道这一课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怎样找到的妈妈,妈妈是谁,要了解真相就要认真读课文。在学生认真读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就是学生朗读之前自读全文,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地读连贯,改变那种教师范读、或者学优生领读的方法。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自己试读的方法,读完再想一想,全文写了什么事。学生只有在自己试读的过程中逐渐熟练,能直呼音节,能在读中理解内容,才能达到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以做到对全文的感知。如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听觉条件反应比较敏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多阅读,而不是走过场。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再读课文的要求,理清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例如,《熊妈妈收菜》一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第二自然段告诉人们萝卜的根最好吃,第三自然段写白菜的叶子好吃,最后一段告诉人们西红柿要吃果实。这篇文章的思路比较清晰,通过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之后采用了两步:第一步,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让学生想每段写了什么,并且一边想一边读,并一一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第二步,在学生熟读并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中初步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就更难了。因此,教师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读课文要把握课文的思路,能明白多少是多少,不明白的在以后的阅读中逐渐熟悉和了解。
(4)分段读课文,读懂每一句。分段读课文时,学生先要认识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比如,教学《熊妈妈收菜》一课时,教师对分段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连贯地读出每一句,二要分清每段有几句话。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连贯地读,达到读时不破词断句。比如,这句话可以这样读:熊妈妈/带着小熊/到菜园/去收菜。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师生一起读,还可以找学生一句一句地读。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朗读和理解句子内容、认识更多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王新荣.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