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所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在此之前,最早被记载的童蒙课本是西周周宣王时期所做的《史籀篇》。至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等著作都是古老的识字课本。汉字反映了先民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包含着他们对世界隐喻式的体验。《急就篇》一书涵盖人名姓氏、农业饮食、服饰器用等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对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研究“俳优”这一群体的来源及其不同,进一步分析此群体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急就篇;俳倡优来源;辨异
【正文】
一、来源
古之优人,其始皆以侏儒为之,《乐记》称优侏儒。孔子所诛者,《谷梁传》谓之优,而《孔子家语》 、何休《公羊解诂》,均谓之侏儒。《史记·李斯列传》:“侏儒倡优之好,不列于前。”《滑稽列传》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故其自言曰:“我虽短也,幸休居。”这是以侏儒为优的一个例证。汉之俳优,亦用于乐人。《盐铁论·散不足篇》:富者祁名岳,望山川,牛击鼓,戏倡舞像。《汉书礼乐传》:郊忌乐人员,初无优人,惟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有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孟康曰:“象人,若今戲鱼虾狮子者也。”韦昭曰:“著假面者也。”)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此外尚有黄门倡。此倡人,以郭舍人为例。以歌舞调谑为事;以倡而兼象人,兼以竞技为事。
俳倡优是古代宫廷乐舞和戏剧表演的主要承担者。《急就篇》第十六章前半部分介绍了各种乐器,“竽瑟空候琴筑筝,钟磬鞀箫鼙鼓鸣,五音总会歌讴声”。在介绍完乐器之后,就提到了歌舞表演的艺人。“倡优俳笑观倚庭”。倡是指表演歌舞的艺人,颜师古注:“倡,乐人也”。优,指艺人、演员。颜师古注:“优,戏人也”。俳,指表演杂戏、滑稽戏的艺人。颜师古注:“俳,谓优之亵狎者也”。由此可见,俳倡优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具体分工的不同。三者皆为艺人,然而所表演的领域皆不同。有负责唱歌跳舞的;有表演的;有专门表演杂技的。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掌管宫廷、祭祀、宴饮等各种场合的音乐,与此同时,民间音乐也欣欣向荣。
俳优出现于西周末年。在《汉语大词典》中是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荀子·王霸》:“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轻浮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这是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俳优”一词的记载。所谓“俳优”,也称“优”或“倡优”。他们是以滑稽的表演供贵族娱乐,并进行讽谏的职业艺人。俳优开始已经注意到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并且演得逼真,对后世戏剧产生重要影响。《列女传》:“夏桀既弃礼义,求倡优侏儒狎徒,为奇伟之戏。”此汉人所记,或不足信。其可信者,则晋之优施,楚之优孟,皆在春秋之世。
“优”之言“獶”也。源于猿獶的滑稽模仿。倡、娼与唱是同源字。戏也。从人飞声(《说文》)。段玉裁注:“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从段玉裁的注释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俳倡优异名同实。《史记·卷二十七·李斯》传:“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抵优俳之观。”《汉书·枚皋传》:“(枚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汉书·霍光传》:“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者,是岂鉅知见侮之为不辱者!”荀子是战国晚期的人,因而推断“俳”大约出现在战国或战国后期。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三个著名的俳优,優孟、优旃、郭舍人。优大致出现于春秋时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国语·晋语一》:“公之优曰施,通于骊姬”。“施”是人名。《国语·晋语二》:“骊姬许诺,乃具,使优施饮里克酒”。古代之优,本以乐为职,故优施假歌舞以说里克。除了晋国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在齐、楚二国也有相关的记录。《国语·齐语》: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优笑在前,贤才在后。”襄公在公元前697-前686在位,由此看来,齐国比晋国所记录的优出现时间更早。《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优孟是一个擅长表演和歌唱的乐官。因此综合史料来看,虽然俳倡优都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其出现的早晚还是有前后之分的。大体是优出现的最早,其次是俳和倡。
二、俳倡优辨异
(一)俳倡优释义
1.俳
从字义上看,《说文》对俳、倡、优都做了解释。俳,戏也。引申指杂戏。同“诽”,谓谐语戏笑,如俳诙、俳谐、俳谑、俳笑等,后指表演谐语戏谑的人。
在《汉语大字典》中,俳还有下列几个义项:1.杂戏、滑稽戏。也指表演杂戏、滑稽戏的人。“击鼓歌吹作排倡。”(《汉书·霍光传》)2.滑稽、戏谑。宋王安石《和董伯懿》:“预编诗书播后嗣,笔墨虽巧终类俳。”3.指讲求字句工巧、重视对偶声律的文体。
2.倡
倡,乐也。桂馥《义证》引颜师古注:“倡,乐人也。”经传用为“唱”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唱,导也。从口昌声,经传皆以倡为之。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也认为“倡”“唱”二字同源。从字形看,倡,从人、从唱省声,不难辨认出“倡”是必与音乐相关。《礼记乐记》:“一唱而三叹,”郑玄注:“倡,发歌句也”,这是合唱、倡而说之。唱、倡、娼都与音乐相关,而且行、音、义都相近,有学者怀疑这三个字是分化字。这三个字是章组舌上音,按照“古无舌上音”的说法,则他们的声母读“d”或“t”,与端组字相同。倡者,乐也。可见,“倡”重乐即乐舞,而且倡优多为女性,用女性肢体的柔美来表演乐舞。
3.优
优,饶也。从人忧声,一曰倡也。段注:“即所谓俳优也。”指乐舞或杂戏演员。古代之优,本以乐为职,故优施假歌舞以说里克。朱骏声说:“倡者本训,饶者假借”。优人的特点有二:一是善于模仿表演,二是身形矮小。《史记·滑稽列传》的“优孟衣冠”和“优旃,秦倡侏儒也。”可作为证据。《中国戏曲史长编》中:“优,当然不必定以侏儒充任,不过俳优的任务,原为供人笑乐。以侏儒之短小,与常人比并,已觉赋形滑稽”。优,不一定就是侏儒,但是它的身材特点使它有幽默效果的优势。《史记》记载优孟亦是云楚之乐人。《左传》: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杜预注:“优,调戏也。”因此优人表演以调戏为主。“优”可能本作“獶”,艺人模仿猿獶而演滑稽戏。张衡《西京赋》“猿狖超而高援,”李善注说:“皆伪所作也。”《礼记·乐记》郑注:“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也。獶或作优。”先秦“优”大体可分为三类:1.“优”是俳谐表演者。2.“优”是乐舞的表演者。优孟是乐人,也就是演奏乐器的人,而优施既能跳舞又能唱歌,可见优也是乐舞的表演者。3.“优”是杂技表演者。《国语·晋语》 :“侏儒扶卢”。韦昭注:“扶,缘也,卢,矛戟之,缘之以为戏。”“扶卢”是爬杆的一项杂技。《中国戏曲史长编》:“倡优既分作两种解释,在优言之虽为一物,但优之本身一名词,冠以倡、俳,似当分作‘司唱之优’及‘司戏之优’。若今日戏剧熟套来分别:俳,便是科诨;倡,便是歌唱。”秦汉以后,杂技表演的优人分离出来,只剩下俳谐和歌舞表演的优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俳优和倡优。优人于歌舞调戏外,且兼以竞技为事矣。《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与优的区别在于: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主。 (二)俳倡优辨异
俳、优都有歌舞之意,然而还是有细微差别的。颜师古注:俳,谓优之亵狎者也。也就是说两者虽然有功能上的相似,然而俳与优相比,大抵是俳在进行表演时污秽、轻慢。据《两汉民间乐舞百戏》一文中考证:“倡”在先秦之时表示唱歌之意,并没有艺人的含义。从汉代开始“倡”有了艺人的意思。“优”的演变过程,大致是原指唱歌之类的技艺。到后来引申为此类表演的艺人。倡优并存出现的情况在史籍中有所记载,《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今君左为倡,右为优,谄人在前,谀人在后。”从他们在君主面前所处位置不同,也能反映出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因此,这三者在造字之初,形体不同,功能亦不同。倡是司乐的职能,俳优是司舞的职能。二者相较,俳更为淫荡、轻浮。俳优重语言表演,倡优重乐舞表演。两者是不同的优人。但是又有其共通之处,很多时候,俳优和倡优是同时表演的,两者都涉及到化妆乐舞,都以逗乐、娱乐他人为目的。
优:本与猿猴的模仿滑稽相关(獶),引申指用模仿表演滑稽戲的艺人。
俳:本与诽谐戏诮相关(诽),引申指用语言表演戏谑的艺人。
倡:源于唱,后名词转化为演唱乐歌的艺人及青楼女子。
俳优的职责在于逗笑统治者和贵族,为这些上层人士排遣无聊。专为君主服务的俳优又称为弄臣。“弄”的称谓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逐渐形成带有戏耍、游戏性质的以杂技、歌舞、滑稽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喜剧表演。《说文》:弄,玩也。弄是个动词,并且带有游戏的性质。对比春秋时期出现的“弄”与西周末年出现的“优”,可以发现,两者本质上都具有游戏性质与喜剧色彩。优作为国王的弄臣,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插科打诨式的戏剧表演,以博取统治者和大臣的欢乐。这和弄的表演风格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优是作为个体向统治者进行卖艺表演的演员角色称呼,而弄是作为个体或者群体面向普通百姓进行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现在笼统来讲俳优就是我国古代运用语言、乐舞、杂技、化妆等诸多技巧,进行滑稽表演的艺人。其特点是以语言表演为主,以娱乐人为主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俳倡优这一群体的来源以及同中有异的辨析,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简而言之,这三者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之分,在上古宫廷的艺术表演中职能分工也有所区别。这一群体在后世逐渐转变为戏剧的表演者,因而相关的探讨对于戏剧的来源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劇出版社,1984年。
[2]曾永义.戏曲源流新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
[4]赵建伟.中国古典戏曲概念范畴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关键词】:急就篇;俳倡优来源;辨异
【正文】
一、来源
古之优人,其始皆以侏儒为之,《乐记》称优侏儒。孔子所诛者,《谷梁传》谓之优,而《孔子家语》 、何休《公羊解诂》,均谓之侏儒。《史记·李斯列传》:“侏儒倡优之好,不列于前。”《滑稽列传》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故其自言曰:“我虽短也,幸休居。”这是以侏儒为优的一个例证。汉之俳优,亦用于乐人。《盐铁论·散不足篇》:富者祁名岳,望山川,牛击鼓,戏倡舞像。《汉书礼乐传》:郊忌乐人员,初无优人,惟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有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孟康曰:“象人,若今戲鱼虾狮子者也。”韦昭曰:“著假面者也。”)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此外尚有黄门倡。此倡人,以郭舍人为例。以歌舞调谑为事;以倡而兼象人,兼以竞技为事。
俳倡优是古代宫廷乐舞和戏剧表演的主要承担者。《急就篇》第十六章前半部分介绍了各种乐器,“竽瑟空候琴筑筝,钟磬鞀箫鼙鼓鸣,五音总会歌讴声”。在介绍完乐器之后,就提到了歌舞表演的艺人。“倡优俳笑观倚庭”。倡是指表演歌舞的艺人,颜师古注:“倡,乐人也”。优,指艺人、演员。颜师古注:“优,戏人也”。俳,指表演杂戏、滑稽戏的艺人。颜师古注:“俳,谓优之亵狎者也”。由此可见,俳倡优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具体分工的不同。三者皆为艺人,然而所表演的领域皆不同。有负责唱歌跳舞的;有表演的;有专门表演杂技的。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掌管宫廷、祭祀、宴饮等各种场合的音乐,与此同时,民间音乐也欣欣向荣。
俳优出现于西周末年。在《汉语大词典》中是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荀子·王霸》:“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轻浮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这是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俳优”一词的记载。所谓“俳优”,也称“优”或“倡优”。他们是以滑稽的表演供贵族娱乐,并进行讽谏的职业艺人。俳优开始已经注意到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并且演得逼真,对后世戏剧产生重要影响。《列女传》:“夏桀既弃礼义,求倡优侏儒狎徒,为奇伟之戏。”此汉人所记,或不足信。其可信者,则晋之优施,楚之优孟,皆在春秋之世。
“优”之言“獶”也。源于猿獶的滑稽模仿。倡、娼与唱是同源字。戏也。从人飞声(《说文》)。段玉裁注:“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从段玉裁的注释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俳倡优异名同实。《史记·卷二十七·李斯》传:“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抵优俳之观。”《汉书·枚皋传》:“(枚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汉书·霍光传》:“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者,是岂鉅知见侮之为不辱者!”荀子是战国晚期的人,因而推断“俳”大约出现在战国或战国后期。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三个著名的俳优,優孟、优旃、郭舍人。优大致出现于春秋时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国语·晋语一》:“公之优曰施,通于骊姬”。“施”是人名。《国语·晋语二》:“骊姬许诺,乃具,使优施饮里克酒”。古代之优,本以乐为职,故优施假歌舞以说里克。除了晋国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在齐、楚二国也有相关的记录。《国语·齐语》: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优笑在前,贤才在后。”襄公在公元前697-前686在位,由此看来,齐国比晋国所记录的优出现时间更早。《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优孟是一个擅长表演和歌唱的乐官。因此综合史料来看,虽然俳倡优都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其出现的早晚还是有前后之分的。大体是优出现的最早,其次是俳和倡。
二、俳倡优辨异
(一)俳倡优释义
1.俳
从字义上看,《说文》对俳、倡、优都做了解释。俳,戏也。引申指杂戏。同“诽”,谓谐语戏笑,如俳诙、俳谐、俳谑、俳笑等,后指表演谐语戏谑的人。
在《汉语大字典》中,俳还有下列几个义项:1.杂戏、滑稽戏。也指表演杂戏、滑稽戏的人。“击鼓歌吹作排倡。”(《汉书·霍光传》)2.滑稽、戏谑。宋王安石《和董伯懿》:“预编诗书播后嗣,笔墨虽巧终类俳。”3.指讲求字句工巧、重视对偶声律的文体。
2.倡
倡,乐也。桂馥《义证》引颜师古注:“倡,乐人也。”经传用为“唱”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唱,导也。从口昌声,经传皆以倡为之。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也认为“倡”“唱”二字同源。从字形看,倡,从人、从唱省声,不难辨认出“倡”是必与音乐相关。《礼记乐记》:“一唱而三叹,”郑玄注:“倡,发歌句也”,这是合唱、倡而说之。唱、倡、娼都与音乐相关,而且行、音、义都相近,有学者怀疑这三个字是分化字。这三个字是章组舌上音,按照“古无舌上音”的说法,则他们的声母读“d”或“t”,与端组字相同。倡者,乐也。可见,“倡”重乐即乐舞,而且倡优多为女性,用女性肢体的柔美来表演乐舞。
3.优
优,饶也。从人忧声,一曰倡也。段注:“即所谓俳优也。”指乐舞或杂戏演员。古代之优,本以乐为职,故优施假歌舞以说里克。朱骏声说:“倡者本训,饶者假借”。优人的特点有二:一是善于模仿表演,二是身形矮小。《史记·滑稽列传》的“优孟衣冠”和“优旃,秦倡侏儒也。”可作为证据。《中国戏曲史长编》中:“优,当然不必定以侏儒充任,不过俳优的任务,原为供人笑乐。以侏儒之短小,与常人比并,已觉赋形滑稽”。优,不一定就是侏儒,但是它的身材特点使它有幽默效果的优势。《史记》记载优孟亦是云楚之乐人。《左传》: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杜预注:“优,调戏也。”因此优人表演以调戏为主。“优”可能本作“獶”,艺人模仿猿獶而演滑稽戏。张衡《西京赋》“猿狖超而高援,”李善注说:“皆伪所作也。”《礼记·乐记》郑注:“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也。獶或作优。”先秦“优”大体可分为三类:1.“优”是俳谐表演者。2.“优”是乐舞的表演者。优孟是乐人,也就是演奏乐器的人,而优施既能跳舞又能唱歌,可见优也是乐舞的表演者。3.“优”是杂技表演者。《国语·晋语》 :“侏儒扶卢”。韦昭注:“扶,缘也,卢,矛戟之,缘之以为戏。”“扶卢”是爬杆的一项杂技。《中国戏曲史长编》:“倡优既分作两种解释,在优言之虽为一物,但优之本身一名词,冠以倡、俳,似当分作‘司唱之优’及‘司戏之优’。若今日戏剧熟套来分别:俳,便是科诨;倡,便是歌唱。”秦汉以后,杂技表演的优人分离出来,只剩下俳谐和歌舞表演的优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俳优和倡优。优人于歌舞调戏外,且兼以竞技为事矣。《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与优的区别在于: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主。 (二)俳倡优辨异
俳、优都有歌舞之意,然而还是有细微差别的。颜师古注:俳,谓优之亵狎者也。也就是说两者虽然有功能上的相似,然而俳与优相比,大抵是俳在进行表演时污秽、轻慢。据《两汉民间乐舞百戏》一文中考证:“倡”在先秦之时表示唱歌之意,并没有艺人的含义。从汉代开始“倡”有了艺人的意思。“优”的演变过程,大致是原指唱歌之类的技艺。到后来引申为此类表演的艺人。倡优并存出现的情况在史籍中有所记载,《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今君左为倡,右为优,谄人在前,谀人在后。”从他们在君主面前所处位置不同,也能反映出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因此,这三者在造字之初,形体不同,功能亦不同。倡是司乐的职能,俳优是司舞的职能。二者相较,俳更为淫荡、轻浮。俳优重语言表演,倡优重乐舞表演。两者是不同的优人。但是又有其共通之处,很多时候,俳优和倡优是同时表演的,两者都涉及到化妆乐舞,都以逗乐、娱乐他人为目的。
优:本与猿猴的模仿滑稽相关(獶),引申指用模仿表演滑稽戲的艺人。
俳:本与诽谐戏诮相关(诽),引申指用语言表演戏谑的艺人。
倡:源于唱,后名词转化为演唱乐歌的艺人及青楼女子。
俳优的职责在于逗笑统治者和贵族,为这些上层人士排遣无聊。专为君主服务的俳优又称为弄臣。“弄”的称谓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逐渐形成带有戏耍、游戏性质的以杂技、歌舞、滑稽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喜剧表演。《说文》:弄,玩也。弄是个动词,并且带有游戏的性质。对比春秋时期出现的“弄”与西周末年出现的“优”,可以发现,两者本质上都具有游戏性质与喜剧色彩。优作为国王的弄臣,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插科打诨式的戏剧表演,以博取统治者和大臣的欢乐。这和弄的表演风格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优是作为个体向统治者进行卖艺表演的演员角色称呼,而弄是作为个体或者群体面向普通百姓进行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现在笼统来讲俳优就是我国古代运用语言、乐舞、杂技、化妆等诸多技巧,进行滑稽表演的艺人。其特点是以语言表演为主,以娱乐人为主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俳倡优这一群体的来源以及同中有异的辨析,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简而言之,这三者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之分,在上古宫廷的艺术表演中职能分工也有所区别。这一群体在后世逐渐转变为戏剧的表演者,因而相关的探讨对于戏剧的来源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劇出版社,1984年。
[2]曾永义.戏曲源流新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
[4]赵建伟.中国古典戏曲概念范畴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