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会喜欢上了比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的课外读物。读是为了写,学生读多了精典美文,积累多了妙词佳句,就会受到感染,受到触动,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冲动。而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阅读兴趣也就越来越旺,这样学生也就养成化“读”为“写”的习惯,从而使其读的轻松,写的愉快。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读写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呢?只是将阅读的范本落脚在教材中限定的篇目吗?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做过认真的思考和实践,觉得应该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化,也为此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朗读、背诵竞赛活动,效果良好。下面我就活动开展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我要在班上开展系列朗读、背诵竞赛活动的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说:“这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活动,我们愿意做这种作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学生都在讨论着如何搞好这次朗读活动,大家暗地里都较着劲,谁也不愿意在这次活动中落后。走廊上,操场中、教室里,我总能看到学生捧着书本的身影,也能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还不时的有学生跑到我身边向我提出有关朗读的各种问题。这时我心里暗自觉得庆幸,这难道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吗?
第一轮朗读竞赛活动结束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比平时高出了一大截,这帮小家伙认真起来还真让我吓得一大跳。我正打算鸣锣收兵,班上的“小捣蛋鬼”石吉祥站起来说:“老师,您让我们再比一次吧?下次我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掌声。”话音刚落,其它同学也叫了起来,“老师我们还想比。”我也就难违众人所愿,作为个顺水人情,“好,我们以后就再搞几次。”
我真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虽然这种活动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它实实在在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比耗掉大量的时间去搞些枯燥的语言训练强多了。现在,走进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或几本课外书,墙上的阅读小组书架早就“书满为患”了。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喜欢上了比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的课外读物,学生了解了天文、历史、唐诗、宋词等,还在班上搞了经典诵读比赛,从而补充了教材资源的不足。并且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家伙们现在上课时的眼神专注了很多,这也许是所谓的良性连锁反应吧!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的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应该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学了《海上日出》,一个学生这样说道:“老师,巴金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他的文章。”。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深深的被巴金的精美文笔和他那独有的生命意识所打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这篇作品,也产生了对作者本人了解的一种渴求。同时,我也不禁担心,这种含蕴深刻的文章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言,能看得懂吗?课堂上,我引着学生去细细的品读文句,深情地为学生范读文章,学生听完后有种似懂非懂的神情,但毫无疑问都被文章深深地打动了,范读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本读了起来。语文学习就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和碰撞中进行着,这一堂课中我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感动与欣喜,从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下课铃声响了,我正欲结束这一堂课的教学,班上的“快嘴”赵亚玲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来说:“老师,巴金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他的文章。”其它同学也纷纷投了赞成票,看着小家伙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课后,我赶紧给自己补课,找来了巴金的文集读了起来,并向学生推荐,以后每当学生从课外书中找到巴金的作品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我很高兴我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大门等着我们去为学生打开呢?这是在四年级的《用冰取火》时发生的事情,学生最初喜欢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因为文章的情节很生动,在学生钻研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机智果断和救人策略更感兴趣,小家伙们对年轻的探险队员赞不绝口,同时也为他的机智果断敬佩有嘉。结束该课时,我借鉴教参的建议,打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点子大王”陈博文就站起来说:“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问了问大家的意思,都表示赞同,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续写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每一篇都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作文评改课上,我首先对同学们的创作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像年轻队员这样的人还有谁?”当我把《跳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学生们都笑了,这笑声里包含着对自己阅读的狭窄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优秀人物的一种敬佩。事隔几天,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不同人物传记,这恐怕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读是为了写,学生读多了精典美文,积累多了妙词佳句,就会受到感染,受到触动,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冲动。定时作文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写作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为了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课余时间常常是見缝插针,广泛涉猎,博观深思,写的愿望越强,读的积极性就越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将每次课堂作文中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不够成功的作品也收集起来。两本集子放在班上传阅,通过传阅,让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形成共同的心态:千锤百炼,努力写好每一篇文章。我还将优秀的文章向报刊杂志推荐。很多同学为了写好文章,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又注意观察生活,勤于记录。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因而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旺,也能让学生养成化“读”为“写”的习惯,从而使其读的轻松,写的愉快。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
读写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呢?只是将阅读的范本落脚在教材中限定的篇目吗?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做过认真的思考和实践,觉得应该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化,也为此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朗读、背诵竞赛活动,效果良好。下面我就活动开展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我要在班上开展系列朗读、背诵竞赛活动的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说:“这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活动,我们愿意做这种作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学生都在讨论着如何搞好这次朗读活动,大家暗地里都较着劲,谁也不愿意在这次活动中落后。走廊上,操场中、教室里,我总能看到学生捧着书本的身影,也能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还不时的有学生跑到我身边向我提出有关朗读的各种问题。这时我心里暗自觉得庆幸,这难道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吗?
第一轮朗读竞赛活动结束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比平时高出了一大截,这帮小家伙认真起来还真让我吓得一大跳。我正打算鸣锣收兵,班上的“小捣蛋鬼”石吉祥站起来说:“老师,您让我们再比一次吧?下次我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掌声。”话音刚落,其它同学也叫了起来,“老师我们还想比。”我也就难违众人所愿,作为个顺水人情,“好,我们以后就再搞几次。”
我真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虽然这种活动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它实实在在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比耗掉大量的时间去搞些枯燥的语言训练强多了。现在,走进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或几本课外书,墙上的阅读小组书架早就“书满为患”了。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喜欢上了比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的课外读物,学生了解了天文、历史、唐诗、宋词等,还在班上搞了经典诵读比赛,从而补充了教材资源的不足。并且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家伙们现在上课时的眼神专注了很多,这也许是所谓的良性连锁反应吧!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的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应该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学了《海上日出》,一个学生这样说道:“老师,巴金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他的文章。”。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深深的被巴金的精美文笔和他那独有的生命意识所打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这篇作品,也产生了对作者本人了解的一种渴求。同时,我也不禁担心,这种含蕴深刻的文章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言,能看得懂吗?课堂上,我引着学生去细细的品读文句,深情地为学生范读文章,学生听完后有种似懂非懂的神情,但毫无疑问都被文章深深地打动了,范读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本读了起来。语文学习就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和碰撞中进行着,这一堂课中我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感动与欣喜,从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下课铃声响了,我正欲结束这一堂课的教学,班上的“快嘴”赵亚玲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来说:“老师,巴金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他的文章。”其它同学也纷纷投了赞成票,看着小家伙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课后,我赶紧给自己补课,找来了巴金的文集读了起来,并向学生推荐,以后每当学生从课外书中找到巴金的作品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我很高兴我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大门等着我们去为学生打开呢?这是在四年级的《用冰取火》时发生的事情,学生最初喜欢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因为文章的情节很生动,在学生钻研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机智果断和救人策略更感兴趣,小家伙们对年轻的探险队员赞不绝口,同时也为他的机智果断敬佩有嘉。结束该课时,我借鉴教参的建议,打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点子大王”陈博文就站起来说:“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问了问大家的意思,都表示赞同,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续写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每一篇都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作文评改课上,我首先对同学们的创作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像年轻队员这样的人还有谁?”当我把《跳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学生们都笑了,这笑声里包含着对自己阅读的狭窄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优秀人物的一种敬佩。事隔几天,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不同人物传记,这恐怕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读是为了写,学生读多了精典美文,积累多了妙词佳句,就会受到感染,受到触动,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冲动。定时作文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写作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为了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课余时间常常是見缝插针,广泛涉猎,博观深思,写的愿望越强,读的积极性就越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将每次课堂作文中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不够成功的作品也收集起来。两本集子放在班上传阅,通过传阅,让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形成共同的心态:千锤百炼,努力写好每一篇文章。我还将优秀的文章向报刊杂志推荐。很多同学为了写好文章,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又注意观察生活,勤于记录。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因而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旺,也能让学生养成化“读”为“写”的习惯,从而使其读的轻松,写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