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创新点
本节课使用学生自带终端、智慧黑板,结合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V3.0系统,开展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结合生活实际整合信息、课堂交流表达信息、随堂练习构建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创新点:①学生在自己终端上自主操作、思考答题、完成任务,提升知识整合的能力;②教师在智慧黑板上重点标注、查看学生端、分析讲解,展现综合素质;③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自我表述,表达感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④课题设计整合多学科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课程重点在于利用搜索引擎开展信息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本节课内容在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架构中起基本技术支持作用,它被学生掌握熟练后,能够为以后各个模块的资源搜索提供有力帮助,并且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信息获取的技术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进行了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浏览网站、搜索信息的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关键词的作用、能根据任务提取合适的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信息整合的能力,结合实际使用获取到的信息,思考并展示表达。
教学环境与准备
互动黑板、学生每人自带终端、云教学平台、教室无线覆盖。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呈现中国旅游地图,引导学生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择四座旅游城市,开启旅行计划的设计。使用红色笔触在智慧黑板上圈画城市位置,构建中国疆土蓝图,为学生探寻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东西气温持平做铺垫。
2.任务分配
按照教室布局分为四组,对应选择四座旅游城市,并将四座旅游城市作为目的地,分别完成旅行计划的设计。
3.自主探究
旅行计划第一步:查询目的地的天气,准备合适的衣物。
学生活动:打开IE浏覽器,登录百度,按照分组目的地搜索当地七天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和气温,总结七天的天气情况,思考需要准备的衣物。
思考:①7天中以( )天气为主。(要求学生在题目中以天气符号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将获取到的信息,结合对地理天气的理解进行的知识整合。)
②最高气温一般在( )左右。(使用填空题的形式,统计目的地的最高气温,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并进行最高温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南北气温差异。)
③自己需要准备( )的衣服。(使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气温选择合适的衣物,锻炼学生搭配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
旅行计划第二步:访问目的地的旅游网站介绍,找出该地必去的三个景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自带终端页面自由选择目的地进行圈画(页面呈现多个旅游景点)。
教师活动:利用教师端查看学生操作。同时,教室内的四块屏幕分别呈现四个小组学生代表的屏幕。和学生一起点评、修改,并点赞鼓励。
4.能力提升
教师活动:利用教学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课堂调查。考查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整合生活知识,整理语言并表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活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结合小组展示了解信息,选择自己最希望去旅游的城市,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5.知识巩固
利用几道选择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刚才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授课平台大数据的即时分析,强调易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加深理解。
6.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及任务,结合旅行实际,引出旅行计划第三步,提出任务,承接下节课,让学生开展课下思考,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预设性、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课堂生成性。同时,“云 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跨时空”的教与学。
本节课使用学生自带终端、智慧黑板,结合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V3.0系统,开展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结合生活实际整合信息、课堂交流表达信息、随堂练习构建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创新点:①学生在自己终端上自主操作、思考答题、完成任务,提升知识整合的能力;②教师在智慧黑板上重点标注、查看学生端、分析讲解,展现综合素质;③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自我表述,表达感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④课题设计整合多学科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课程重点在于利用搜索引擎开展信息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本节课内容在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架构中起基本技术支持作用,它被学生掌握熟练后,能够为以后各个模块的资源搜索提供有力帮助,并且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信息获取的技术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进行了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浏览网站、搜索信息的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关键词的作用、能根据任务提取合适的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信息整合的能力,结合实际使用获取到的信息,思考并展示表达。
教学环境与准备
互动黑板、学生每人自带终端、云教学平台、教室无线覆盖。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呈现中国旅游地图,引导学生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选择四座旅游城市,开启旅行计划的设计。使用红色笔触在智慧黑板上圈画城市位置,构建中国疆土蓝图,为学生探寻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东西气温持平做铺垫。
2.任务分配
按照教室布局分为四组,对应选择四座旅游城市,并将四座旅游城市作为目的地,分别完成旅行计划的设计。
3.自主探究
旅行计划第一步:查询目的地的天气,准备合适的衣物。
学生活动:打开IE浏覽器,登录百度,按照分组目的地搜索当地七天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和气温,总结七天的天气情况,思考需要准备的衣物。
思考:①7天中以( )天气为主。(要求学生在题目中以天气符号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将获取到的信息,结合对地理天气的理解进行的知识整合。)
②最高气温一般在( )左右。(使用填空题的形式,统计目的地的最高气温,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并进行最高温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南北气温差异。)
③自己需要准备( )的衣服。(使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气温选择合适的衣物,锻炼学生搭配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
旅行计划第二步:访问目的地的旅游网站介绍,找出该地必去的三个景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自带终端页面自由选择目的地进行圈画(页面呈现多个旅游景点)。
教师活动:利用教师端查看学生操作。同时,教室内的四块屏幕分别呈现四个小组学生代表的屏幕。和学生一起点评、修改,并点赞鼓励。
4.能力提升
教师活动:利用教学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课堂调查。考查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整合生活知识,整理语言并表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活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结合小组展示了解信息,选择自己最希望去旅游的城市,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5.知识巩固
利用几道选择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刚才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授课平台大数据的即时分析,强调易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加深理解。
6.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及任务,结合旅行实际,引出旅行计划第三步,提出任务,承接下节课,让学生开展课下思考,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预设性、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课堂生成性。同时,“云 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跨时空”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