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圆”的渐渐丰满中收获多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中的“圆问题”一直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因为它切入的角度实在太多,也因为有关它的诸多问题实在是有趣。笔者认为,学习圆问题,趣味引入不可或缺、自主探索不可或缺、探究延伸不可或缺,以此讓学生在摇曳生姿的圆问题的学习中,锻造思维,发展思维,在数学的密林中得到多重淬炼和提升。
  关键词:圆问题;趣味引入;自主探索;探究延伸
  从小学到中学,“圆问题”一直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因为它切入的角度实在太多,也因为有关它的诸多问题实在是有趣,比如圆有无数个半径和直径;比如从一点、两点或三点画圆,其结果大不一样;比如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都与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情境中处处有圆的身形,具体操作中处处有圆的影子,诸多设计中离不开一个“圆”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圆的核心概念深处,让圆的形象渐渐丰满,以此锻造和滋养学生呢?本人认为,学习圆问题,趣味引入不可或缺、自主探索不可或缺、探究延伸不可或缺,以此引领学生在数学的密林中得到多重淬炼和提升。
  一、 趣味引入不可或缺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为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完美,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初中数学教学亦然。尽管初中生相比较于小学生,已经有了更大的自控力,但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热情仍然难以持久和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打造水一样的“载歌载舞”的课堂,以此吸引学生,打造趣味课堂。
  以下是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确定圆的条件》上课伊始的设计:
  1. PPT课件出示: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追问学生:你能帮助考古学家画出这个碎片所在的整圆,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吗?
  2. 多媒体演示一副残轮片,工人师傅要铸造一个和残轮片同样大小的圆轮,需要知道它的半径,你能帮助工人师傅解决这一问题吗?
  3. 引领孩子们回忆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一是圆心,二是半径。然后进一步引领孩子们说说,过一点可作几条直线?过两点可以作几条直线?过三点呢?对于圆来讲,是否也存在由几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呢?
  情境“1”中从考古学家的发现引入新课,使关于圆的认知像“盐”一样溶进情境的“汤”中,必将引发孩子们浓浓的兴趣。随后,帮助工人师傅解决残轮片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出施展思维拳脚的平台;再随后,从具体情境到问题产生,从“半径和圆心”这两个圆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切入,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实践证明,孩子们正是带着对这些情境和问题的不断思考与开掘,“确定圆的条件”等诸多极具内涵的数学问题才得以深刻探讨与深度认知,才推动着孩子们找半径、找直径,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彼此分享、交流、补充,一步步接近圆的核心概念之中。
  二、 自主探索不可或缺
  新的课改理念和课程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教师的教去激发学生的学,还是以学生的学去促进教师的教,显然,只有后者才是足以称道的。好的数学课堂就是:基于“学”(学习、学生)来设计、实施、改变“教”(教学、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充分注重孩子们的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和自我反馈,以此激发和培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仍然以《确定圆的条件》的教学为例,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以下自主探索:
  1. 经过一个点A,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后,请一名学生上黑板作图,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图。(优等生很容易就明白:这样的圆有无数多个,且能说出为什么。但对于学困生而言,肯定也知道能够作出无数个圆,但至于为什么就不一定能说明白,此时可让学困生相互讨论交流后渐渐明白:虽有一个已知点A,但点A以外的任一点都可以为圆心,也就是说任何一点和点A的距离,都可以成为这个圆的半径,半径无数条,自然圆也就有无数个。)
  2. 经过两个点A,B如何作圆呢?能作几个?用以上的方法让学生作图。(从一个点画圆到用两个点画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趁此明白作圆的实质是确定圆心和半径。)
  3. 经过三个已知点作圆又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自主作图,自主讨论,自主总结。(三个点就有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两种情况,教师应引领孩子们思考:作圆的关键是什么?在思考的基础上把问题转化为找圆心的问题,最终还得让学生明白: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且是唯一的。)
  显然,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索,远比直接抛给学生“必须过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圆”的结论更有意思,更有教学价值,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放权给学生作图,隐含着我们对于数学教学一种更理想的期盼:“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充分地放权,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实践效果。
  三、 探究延伸不可或缺
  好的数学课堂不满足于当下,当拘囿在课堂,不止步于教材,而是引领学生在更广的层面上进行探究延伸。就《确定圆的条件》而言,感受“圆”的神奇魅力,不仅仅是情境中的“圆”,不仅仅是自主合作中的“圆”,同时也应该是探究延伸中的“圆”。
  比如,《确定圆的条件》进行到最后,可以设计以下拓展题:
  1. 请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并写出你找圆心的方法?有几种方法?
  2. 市里决定要建一个圆形公园,其中里面包括三个建筑点:儿童游乐场、旱冰场和人工湖,要求是这个圆形的面积最小,同时这三个建筑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请你给出这个公园的施工图。
  3. 某市在一块空地新建了三个学区房居民小区,但这三个小区不在同一直线上。其中打算在这中间新建一所中学。假如这所中学到三个小区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所中学建在什么样的位置?该如何确定这个位置呢?
  可以看出,正是对“你有几种找圆心的方法”的追问,才让学生在探究完三个点作圆以后,思维上有进一步的延续:可以将圆一次又一次地对折找到圆心,也可以做垂直平分线找到圆心,也可以……总之,这样的探索让学生渐渐明白,找圆心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条条大道通罗马。找圆心如此,解决其他问题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样的一种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数学思想,不正是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随后,“建一个圆形公园和新建一所中学”的课外拓展,让孩子们从理论的高坛上下来,切切实实进入到实践的层面,从具体的实践中印证所学所得,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拓展延伸,也是实践层面的拓展延伸。这样的延伸让课堂受益,让学生受益,让学生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
  从最初的“情境中的圆”到“自主探索中的圆”,再到“探究延伸中的圆”,随着学习氛围的不断高涨,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敞开,学生不仅仅轻松地走进了有关圆的核心概念之中,而且积累了“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经验,同时形成了解决有关圆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方法和思路,生与生之间的自主合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或许,重要的已不仅仅是“确定圆的条件”这一知识本身,实践过程中所折射出的自主合作意识、探索性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和扩展,构筑起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时空,而这恰恰是数学教学更加需要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荣.做水还是做槌[J].教师月刊,2016,(8):14.
  [2]林茶居.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18.
  [3][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8.
  作者简介:
  李雪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家校沟通是联系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而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从而阻碍了孩子更好更有利的发展。本文通过教师对一位家长沟通交流前后态度的转变过程的记录,旨在将自己对于如何进行家校沟通过程的切身体会和看法展现出来,以期得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家校沟通;信任;坚持  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是家校沟通成功的基石,而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真诚的关心与帮
摘 要:本文依托“行为主义心理学”、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多重视角,从现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结合《新课标》中“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谈谈课堂口头评价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与想法。  关键词:小语课堂;口头评价;优化;非言语性评价  一、 草盛豆苗稀——小语课堂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可以促进学生情商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课堂;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 引言  音乐给我们的带来的是一种享受,我们通过音乐去感受情感,音乐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放松,忘记许多的烦恼,音乐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育也成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
摘 要:诗词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感性思维的艺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阅读中将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即将非视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思维,真正达到赏析作品意韵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非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诗词赏析  诗词中的文字,是诗词内容的载体,它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符码,并不具视觉性,然而在其作用下,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思维能力,将无视觉化的内容搭建成视觉化的具体事物
摘要:乍到凤凰小学,顿感愕然!一为陈旧简陋的教学设施,二为衣衫不整的孩子们。接手五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更是惊讶!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不赖,但绝对是一群没规没矩的“野孩子”!他们连基本的课堂常规、程序都不懂自觉遵守。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关键词:健全班;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  一、 健全班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经过
摘要:主题活动中,通过投放多米诺骨牌、七巧板等图形积木等图形材料,尝试让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以所带班级的幼儿睿为观察对象,主要观察、记录睿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情形并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并提炼促进幼儿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具体指导方法。  关键词:幼儿;观察;指导  中班下学期《综合活动课程》中关于幼儿“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的内容共包括三个主题六个内容,分别是《找图形》《认识梯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数学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小学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今后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三分靠思维,七分靠习惯,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难学好数学。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摘 要:基于学情,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复习课存在若干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指向。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复习课。实践证明,复习课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素养;历史教学;建构主义;复习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课的地位尤为重要。历史新授课内容多而散,时间跨度长,每周也只有两节课,所以,历史教师常常苦
摘要:高中开展历史课程复习,要克服盲目设置目标,复习层次不合规范,以及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等错误倾向。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高中历史复习课科学规划,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复习高中历史课,将复习规模定位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全过程,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复习课质量。要花大力气备好课,要结合自身、学生和社会,帮助学生通过不懈地努力,取得高考好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复习;克服盲目;科学规划;注重实效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应该适当的进行拓展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体育教学,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围绕如何开展拓展训练,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拓展;训练;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们越发开始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和健康状况。尤其是在初中体育教学这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保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