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体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择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分析了语文德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实行语文德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情感体验;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高品位、高文学价值和高思想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使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整合起来,就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育人的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育人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叛逆心理很强,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面对网络信息的海量和良莠不分,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他们都容易产生一些偏离正常成长轨道的行为,甚至于犯罪。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相吻合,是学校教育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各学科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思想品德学科和团组织,各学科教学都有责任和义务。
语文的教学是对一篇篇文章的剖析和讲解,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学习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品读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思想,感受文章带给人的情操美。特别是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想法,语文老师更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途径,配合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纠正不良行为,规范他们生活中的举止言谈,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喜欢文学,喜欢阅读文字,并在文字中享受美及高尚。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二、语文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两项使命,一项是作为文化知识学习的教育任务,一项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作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又要深刻领悟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性,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作者高尚情操的凝聚和体现,文章的内涵和文章的写法同样重要,学生在学习写法的同时,更要感受文章作者所要弘扬的美德和崇高信仰,并从文章中体会道德内涵。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感,都体现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因此,要充分挖掘文章的思想性,使其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活教材,成为净化学生心灵和情感的精神滋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
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经典文章,那些广为传诵的古文、诗歌、散文,无不闪烁着思想道德的光芒。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感受文章内容的波澜壮阔、清新隽永、感悟抒怀,也可以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从而形成熏陶和教化的作用。
如,《皇帝的新装》揭露了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多么可笑;《塞翁失马》中所蕴含的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背影》中对父亲恩情的感悟;《海燕》中那种雄浑博大的革命斗志等等,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在教学中育人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仅仅教好课只能说做到了知识的传授,也只能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学的育人功能没有实现,就不能算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是个小社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复杂,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价值取向也被社会所左右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都在青少年中有所存在。同时,偏激、好奇、敏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等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成为他们行为不规范的诱因。
1.在讲授中育人
(1)情感体验法
教材中的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境界,在阅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参考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感受文字带来的美感。
在《安塞腰鼓》中,教师可侧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作者心灵的激荡,感受那种震天的鼓声带给人的震撼,特别是作者描写后生们表演腰鼓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从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语言中,感受鼓声雷动、高粱随风轻舞。那种排比式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的朗读,作为重点语气的强调作用,教师应重点指导其朗读技巧,注意重音,注意语气和气势。教师的范读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要把作者的激动心情读出来;把那种振奋人心的场面读出来;把演员的精湛表演读出来。学生听着,感受着,那种黄土高原的华夏文化代表,那种陕北后生的鲜活形象,都在作者的笔下灵动。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代表——鼓的震撼,感受作者的写法精妙——活,感受场面的描写——壮。如果有条件,可以配以多媒体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鼓声的伴奏下,朗诵这篇文章,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在《海燕》的朗读指导中,感受文豪高尔基如椽大笔的魅力,感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的勇猛和顽强,感受作者借海燕抒发自己的革命意志和万丈豪情。如果可以,播放著名朗诵家的朗诵录音,那种配乐的朗读,具有极大的感染力,给文字增加了声音的力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去品读、去仿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心胸和情怀,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性,从而实现德育教化的作用。
(2)角色感染法
角色感染是指文中的角色对读者的感染,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的情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育人,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容易理解性。学生在对人物的感受中,体会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这种方式可以在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文章中进行。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或者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实现育人的功能。
在安徒生的《丑小鸭》中,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体会天鹅幼崽在成为天鹅前的丑陋和自卑,体会鸭子家族对小天鹅的歧视,体会鸭子妈妈的爱心,体会天鹅幼崽长大后的魅力和谦虚。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种角色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历程。 2.在阅读中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学生和世界之间架起的桥梁,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接触到高深的思想,从而培养和造就他们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和素养。进行阅读教学实践,是教师、学生、文字的三边活动过程,老师通过对文字的讲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怀和思想内涵,优美的文章不但文字美而且思想美,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洗礼与净化学生的心灵。
(1)表情诵读法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这需要与思想教育有机整合,因文解道,因文悟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涵中体会文字描写的魅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到文中,体会那里的境界、情感。在这期间要重视诵读,感受文中的艺术性,从中汲取营养,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教材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适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诵和阅读能力。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都是具有文学美的抒情文章,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诵,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生在多次朗诵后,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描写春天的美好,从而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在那如蒙蒙细雨、剪剪清风的文字描写中,进行体会和感悟,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赢,并且还实现了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
(2)比较鉴别法
比较是一种方法,在人们认识事物、辨别正误、解决疑难问题时经常用到。语文教学中“比较鉴别法”的应用,对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讲解和阅读,体会作者作文时的情怀,联系到当今学生中享乐主义的现象、攀比之风、奢侈之风,告诫学生,真正的富有和享受是精神层面的,是人生的价值体现,不在于吃好和穿好,要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3.在作文中育人
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语文水平的体现,而且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作文。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德育渗透,教会学生做人,是又一个育人的途径。根据教材的表达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合适的作文题目和要求,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励志,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
文以载道,古人早有认识。一部论语治天下,学了琼林会说话,这些都表明了读书给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读好书,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老师们都有共识,特别是新课改,好多时代气息浓郁的文章都入选到教材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实施育人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择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语文学习的思想教育也是语文承载的一个使命。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44-45.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3):36-37.
[3]朱正勤.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点的选择[J].江苏教育,1997(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情感体验;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高品位、高文学价值和高思想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使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整合起来,就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育人的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育人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叛逆心理很强,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面对网络信息的海量和良莠不分,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他们都容易产生一些偏离正常成长轨道的行为,甚至于犯罪。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相吻合,是学校教育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各学科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思想品德学科和团组织,各学科教学都有责任和义务。
语文的教学是对一篇篇文章的剖析和讲解,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学习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品读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思想,感受文章带给人的情操美。特别是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想法,语文老师更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途径,配合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纠正不良行为,规范他们生活中的举止言谈,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喜欢文学,喜欢阅读文字,并在文字中享受美及高尚。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二、语文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两项使命,一项是作为文化知识学习的教育任务,一项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作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又要深刻领悟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性,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作者高尚情操的凝聚和体现,文章的内涵和文章的写法同样重要,学生在学习写法的同时,更要感受文章作者所要弘扬的美德和崇高信仰,并从文章中体会道德内涵。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感,都体现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因此,要充分挖掘文章的思想性,使其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活教材,成为净化学生心灵和情感的精神滋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
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经典文章,那些广为传诵的古文、诗歌、散文,无不闪烁着思想道德的光芒。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感受文章内容的波澜壮阔、清新隽永、感悟抒怀,也可以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从而形成熏陶和教化的作用。
如,《皇帝的新装》揭露了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多么可笑;《塞翁失马》中所蕴含的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背影》中对父亲恩情的感悟;《海燕》中那种雄浑博大的革命斗志等等,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在教学中育人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仅仅教好课只能说做到了知识的传授,也只能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学的育人功能没有实现,就不能算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是个小社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复杂,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价值取向也被社会所左右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都在青少年中有所存在。同时,偏激、好奇、敏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等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成为他们行为不规范的诱因。
1.在讲授中育人
(1)情感体验法
教材中的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境界,在阅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参考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感受文字带来的美感。
在《安塞腰鼓》中,教师可侧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作者心灵的激荡,感受那种震天的鼓声带给人的震撼,特别是作者描写后生们表演腰鼓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从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语言中,感受鼓声雷动、高粱随风轻舞。那种排比式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的朗读,作为重点语气的强调作用,教师应重点指导其朗读技巧,注意重音,注意语气和气势。教师的范读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要把作者的激动心情读出来;把那种振奋人心的场面读出来;把演员的精湛表演读出来。学生听着,感受着,那种黄土高原的华夏文化代表,那种陕北后生的鲜活形象,都在作者的笔下灵动。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代表——鼓的震撼,感受作者的写法精妙——活,感受场面的描写——壮。如果有条件,可以配以多媒体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鼓声的伴奏下,朗诵这篇文章,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在《海燕》的朗读指导中,感受文豪高尔基如椽大笔的魅力,感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的勇猛和顽强,感受作者借海燕抒发自己的革命意志和万丈豪情。如果可以,播放著名朗诵家的朗诵录音,那种配乐的朗读,具有极大的感染力,给文字增加了声音的力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去品读、去仿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心胸和情怀,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性,从而实现德育教化的作用。
(2)角色感染法
角色感染是指文中的角色对读者的感染,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的情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育人,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容易理解性。学生在对人物的感受中,体会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这种方式可以在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文章中进行。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或者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实现育人的功能。
在安徒生的《丑小鸭》中,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体会天鹅幼崽在成为天鹅前的丑陋和自卑,体会鸭子家族对小天鹅的歧视,体会鸭子妈妈的爱心,体会天鹅幼崽长大后的魅力和谦虚。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种角色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历程。 2.在阅读中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学生和世界之间架起的桥梁,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接触到高深的思想,从而培养和造就他们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和素养。进行阅读教学实践,是教师、学生、文字的三边活动过程,老师通过对文字的讲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怀和思想内涵,优美的文章不但文字美而且思想美,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洗礼与净化学生的心灵。
(1)表情诵读法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这需要与思想教育有机整合,因文解道,因文悟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涵中体会文字描写的魅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到文中,体会那里的境界、情感。在这期间要重视诵读,感受文中的艺术性,从中汲取营养,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教材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适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诵和阅读能力。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都是具有文学美的抒情文章,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诵,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生在多次朗诵后,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描写春天的美好,从而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在那如蒙蒙细雨、剪剪清风的文字描写中,进行体会和感悟,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赢,并且还实现了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
(2)比较鉴别法
比较是一种方法,在人们认识事物、辨别正误、解决疑难问题时经常用到。语文教学中“比较鉴别法”的应用,对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讲解和阅读,体会作者作文时的情怀,联系到当今学生中享乐主义的现象、攀比之风、奢侈之风,告诫学生,真正的富有和享受是精神层面的,是人生的价值体现,不在于吃好和穿好,要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3.在作文中育人
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语文水平的体现,而且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作文。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德育渗透,教会学生做人,是又一个育人的途径。根据教材的表达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合适的作文题目和要求,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励志,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
文以载道,古人早有认识。一部论语治天下,学了琼林会说话,这些都表明了读书给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读好书,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老师们都有共识,特别是新课改,好多时代气息浓郁的文章都入选到教材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实施育人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择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语文学习的思想教育也是语文承载的一个使命。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44-45.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3):36-37.
[3]朱正勤.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点的选择[J].江苏教育,1997(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