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上教师主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几近销声匿迹,代之以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日渐形成充满爱意、自主创新、合作探究、饱含人文气息的新式课堂。然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倾向,需要我们作理性的思考,关键体现在课堂应处理好几种关系,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表扬与批评的合理取用
新式课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但表扬、鼓励是不是多多益善?事实上,课堂上表扬、鼓励是必要的举措,但一味地表扬鼓励,就显得矫情造作,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和价值。我在听课的时候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种表扬的情景,某一学生答对问题了,其他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鼓起掌来。这样的表扬到底有多少作用?是的,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但真正的表扬应该能够深入学生的心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有幸听了市教研员李文利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李老师是怎样表扬学生的呢?“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是个小思想家。”“你与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呀!”“大家读得不错,我也来试着读读,同学们给我打分。”这样的表扬,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意识,充满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充满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学生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当然,李老师的表扬绝不流于空洞,失之泛滥,而是适时、适当、具体、切实。“你能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你特别注意倾听别的同学发言,这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这样的表扬,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点拨。
其实,表扬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课堂上教师对一些明显错误的回答不置可否,对一些明显不好的行为也不加以指责,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在一节《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公开课上,有个同学认为日本作家的言论也有道理,这位老师竟然没有表态就让学生坐下了。我们看李老师是怎么做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出错,而且伴有口吃,一些学生哄笑起来。这时,始终面带笑容的李老师脸色变得十分严肃,他静静地注视着大家,直到同学们都收住了笑,才一字一顿地说:“老师非常不喜欢刚才的笑声,这种哄笑是对同学的不尊重,也是缺少文明教养的表现,希望大家今后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一番话掷地有声,相信同学们会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二、自主与引导的恰当调整
长期以来,在学习方式上我们总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按照老师认为最有效、科学的方式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上成了自由学习,表现在:
1.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老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成了放羊式,实际效益太差。
2.不少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学生喜欢的地方就让反复读,不喜欢的地方就不讲了。在一节《芦花荡》的公开课上,老师竟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了9遍,既没有引导感悟,又没有变换读的形式,下面听课的老师个个呵欠连天。这种做法从另一种意义上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很难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其实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弱化。恰恰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节教师既要把预先的设计把握在手,又要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生成教育智慧。在学习活动中既要当好组织者,又要当好引导者,还要当好参与者。
三、合作与独立的互相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独立学习而言的。倡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互动作用,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审美的过程。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有的教师将不需要合作的内容也硬性让学生合作,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合理的把握。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没有深层的交流与碰撞,效果很差。有的时候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角,成绩差的学生则成了听众和看客,没有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认为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①精选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③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相机指点、及时调控。④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全班交流,以扩大合作的效益。⑤评价合作情况,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合作交流前,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独到的见解,再进行交流学习才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对于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强调独立学习,如果在课堂上一味追求学生合作学习的满场飞跑、热热闹闹,而忽视了独立学习的潜心涵泳、静静思索、细细品味,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四、探究与接受的辩证运用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主要的两种学习方式。我们今天大力提倡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课堂上教师是传声筒,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容器,被动灌输,致使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创新精神被扼杀。因此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是应当辩证地看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宜全盘否定。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的一种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如《空山鸟语》一课中,怎样理解几种鸟的鸣叫声及特点,李老师是这样教的:同学们先从文中找到描写鸟叫声的句子,学生找到后认真的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特点。有的学生所概括的词语不太准确,李老师就向学生介绍这些鸟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这几种鸟叫声所要表达的感情。
与学生相比教师的知识量相对地丰富些,因此有时候适当地讲解也是必要的。有的课堂中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把探究性学习绝对化是不合适的。我觉得要恰当处理好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该讲时畅讲一节又如何,不该讲时则惜语如金,把大量时间用于引导到探究学习上来。
总之,理性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种关系,不仅会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而且会进一步巩固新式课堂已取得的成绩,逐步形成鲜活生动的教育磁场,吸引学生进入好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一、表扬与批评的合理取用
新式课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但表扬、鼓励是不是多多益善?事实上,课堂上表扬、鼓励是必要的举措,但一味地表扬鼓励,就显得矫情造作,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和价值。我在听课的时候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种表扬的情景,某一学生答对问题了,其他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鼓起掌来。这样的表扬到底有多少作用?是的,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但真正的表扬应该能够深入学生的心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有幸听了市教研员李文利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李老师是怎样表扬学生的呢?“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是个小思想家。”“你与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呀!”“大家读得不错,我也来试着读读,同学们给我打分。”这样的表扬,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意识,充满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充满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学生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当然,李老师的表扬绝不流于空洞,失之泛滥,而是适时、适当、具体、切实。“你能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你特别注意倾听别的同学发言,这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这样的表扬,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点拨。
其实,表扬学生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课堂上教师对一些明显错误的回答不置可否,对一些明显不好的行为也不加以指责,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在一节《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公开课上,有个同学认为日本作家的言论也有道理,这位老师竟然没有表态就让学生坐下了。我们看李老师是怎么做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出错,而且伴有口吃,一些学生哄笑起来。这时,始终面带笑容的李老师脸色变得十分严肃,他静静地注视着大家,直到同学们都收住了笑,才一字一顿地说:“老师非常不喜欢刚才的笑声,这种哄笑是对同学的不尊重,也是缺少文明教养的表现,希望大家今后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一番话掷地有声,相信同学们会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二、自主与引导的恰当调整
长期以来,在学习方式上我们总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按照老师认为最有效、科学的方式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上成了自由学习,表现在:
1.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老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成了放羊式,实际效益太差。
2.不少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学生喜欢的地方就让反复读,不喜欢的地方就不讲了。在一节《芦花荡》的公开课上,老师竟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了9遍,既没有引导感悟,又没有变换读的形式,下面听课的老师个个呵欠连天。这种做法从另一种意义上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很难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其实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弱化。恰恰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节教师既要把预先的设计把握在手,又要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生成教育智慧。在学习活动中既要当好组织者,又要当好引导者,还要当好参与者。
三、合作与独立的互相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独立学习而言的。倡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互动作用,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审美的过程。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有的教师将不需要合作的内容也硬性让学生合作,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合理的把握。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没有深层的交流与碰撞,效果很差。有的时候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角,成绩差的学生则成了听众和看客,没有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认为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①精选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③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相机指点、及时调控。④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全班交流,以扩大合作的效益。⑤评价合作情况,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合作交流前,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独到的见解,再进行交流学习才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对于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强调独立学习,如果在课堂上一味追求学生合作学习的满场飞跑、热热闹闹,而忽视了独立学习的潜心涵泳、静静思索、细细品味,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四、探究与接受的辩证运用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主要的两种学习方式。我们今天大力提倡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课堂上教师是传声筒,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容器,被动灌输,致使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创新精神被扼杀。因此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是应当辩证地看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宜全盘否定。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的一种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如《空山鸟语》一课中,怎样理解几种鸟的鸣叫声及特点,李老师是这样教的:同学们先从文中找到描写鸟叫声的句子,学生找到后认真的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特点。有的学生所概括的词语不太准确,李老师就向学生介绍这些鸟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这几种鸟叫声所要表达的感情。
与学生相比教师的知识量相对地丰富些,因此有时候适当地讲解也是必要的。有的课堂中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把探究性学习绝对化是不合适的。我觉得要恰当处理好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该讲时畅讲一节又如何,不该讲时则惜语如金,把大量时间用于引导到探究学习上来。
总之,理性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种关系,不仅会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而且会进一步巩固新式课堂已取得的成绩,逐步形成鲜活生动的教育磁场,吸引学生进入好学乐学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