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青少年一代接受教育,通过培养和锻炼,最终达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存的目的。其中,学会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和目的之一。要使學生学会学习、有效而实用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由单纯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转移到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的轨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早日成才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因势利导,常抓不懈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任何一蹴而就的做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境地,甚至是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使学生产生怕学和厌学的心理。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深切的感受。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发现、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其特长和优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就不能有效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甚至会埋没了人才。著名化学家瓦拉赫,小时候学文学不行,学美术不行。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难有出息,对他几乎失望,而这时慧眼识珠的化学老师发现了他注意力集中,对做实验深感兴趣的优势,使他一举成了著名的化学家。还有,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老师同样认为他是不可救药的,可他的母亲发现了他的爱好和特长,给予引导,最后使他成了发明大王。以上事例表明,兴趣的力量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正如俗言所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二,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日本平家蟹》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人工选择的结果,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的苹果和梨经过人工选择,变得又大又香又脆又甜,今天大米的色香味和产量都远比改革开放前大改观和提高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过20年、30年、50年之后的水稻会是什么样子?”有学生马上就举手说:“稻穗1米长,稻杆1尺长。”另有学生马上接话:“不,下个世纪的水稻,其枝如苹果树枝,其稻谷如红富士苹果。”还有一个同学问了一个新话题:“老师,能让包谷也一道骨节生三包吗?”这样一来,何愁兴趣不产生呢?这是创设情境所起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超乎寻常的推测和想像,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第三,利用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通性就是对过去若干表象即旧形象进行加工改革而建立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要遇境适变,凭情会通。用甲事物的普遍性去解决乙事物的特殊性,将思维内容此一类彼一类的勾通、移植和交换。运用推测、联想、创造等有效手段直接参与思维信息的编码,从而达到探索新路、预示未来的结果。
例如:在教学杨朔散文《荔枝蜜》“以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时,可以运用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把以“牛”喻“吃苦耐劳”的人与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联系起来,把以“青松”喻刚强不屈的气节与陈毅同志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结合起来;把以“春蚕”、“蜡烛”喻为人类贡献毕生精力的人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结合起来,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以物喻人”的例子,再引述古今中外与课本相关的“以物喻人”的诗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锻炼的提高。
第四,以富有新意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若近传统的教学方式,沿着某条路走,拐弯不行,换一条航线也不行,换一仑空间角度也不行,这就行不通。乌鸦喝水的方法不仅仅是往瓶子里放石子,还可以有掀翻瓶子、打碎瓶子等等方法,皮球掉进水缸中,办法并不是单一地给水缸注满水;称象并不是非得拿称称,曹冲用船称不是很好吗?诸如此类,我们对学生作全方位的学习指导,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会异乎寻常。同时,我们的学生并非千篇一律。张三字写得好,李四画画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学会针对不同特征进行个别指导。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客观存在是:“万般非下品,读书未必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兴趣中产生信心和力量。
第五,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以“美”激趣。“美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欣赏玩味中获得思想上的教育,在接触美的事物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创设美的情境。例如学习Ⅸ桃花源记》一文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发挥,然后进行扩写,对“桃花源”进行再描述,然后组织擅长画画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根据扩写的内容画一幅画,把文字变成画面,然后图文对照,在对照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情不自禁中,整篇课文早已深入脑海,印象难灭。还有许多古诗,许多抒情散文,许多小说的细节,我们都可以借助画片、录像、幻灯等加以补充,让学生既学懂了课文,又得到美的享受。
第六,多给学生一些“闲暇”,让学生闲中生趣。让学生在“闲暇”中学习,他(她)们心情是愉悦的,不会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逆反心理,“闲情逸致”,使学习科目不受限制,会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自如、更丰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七,以身激趣。教师的谈吐、仪表、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等,都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为师者本身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
,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不能离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进发不出创造的火花。我们为人师者,应该努力去做拥有长流水的先生,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兴趣盎然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以趣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