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理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建筑领域中,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绿色建筑,以使建筑的能耗降低,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绿色度的衡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思考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对策,以期真正的发挥该体系作用,实现建筑领域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前言:20世纪80年代时,“绿色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目的是使高能耗的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和谐共处,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我国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关键在于有效的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这就需要科学的评价建筑的绿色度。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专门的评价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国刚刚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应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质上,评价建筑绿色度时,就是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因此开展评价工作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并明确评价目标,对现代与后代人们平等与差异考虑基础上,综合考虑利用资源情况、过度消耗资源情况等,保证建立的科学性。
1.2科学性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思考方法要保证具备科学性。开展评价工作时,终极目的并非是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而是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1.3地域性原则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因我国国情特殊,还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评价体系与地域之间的适应性。具体来说,特殊性体现在因土地资源紧缺,迫切需要开展耕地保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燃煤仍占据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的主要位置;新建住宅投入使用后,突出的存在二次装修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恶性破坏森林资源,必须要限制使用木材等。
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此种压力,建筑行业作为能耗大户,开始引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尽管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在概念阶段停留,表现为实施意愿良好,但客观执行标准缺乏。
总体上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1]:第一,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不足,当前,理论界认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时,存在较为明显的与现实脱节状况,而且部分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绿色标签”乱贴,更为注重国外理念与实例的介绍,缺乏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实践的方法,导致研究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第二,对于评价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充分的认识,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发展;第三,多数实践流于形式,最近几年,建筑界中的时髦字眼包含“绿色”、“可持续”等,但实践中,“绿色建筑”标签乱贴的现象比较严重,如将“绿色建筑”简单等同于中初级智能化建筑,因绿色建筑实践性不足,也使得评价体系的建立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第四,缺乏专业的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人才;第五,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实际可操作性比较差。基于上述問题的存在,使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效果并不理想,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现有问题,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的良好发展,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我国建立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对策
3.1强化基础理论研究
客观上,评价绿色建筑时,涉及的学科、角度及要素均比较多,因而该项工作的复杂性比较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化、模型化及数量化,决策中采取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所以,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期间,需融合多个相关学科,并长期合作相关研究人员。现阶段,我国较少的研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而且现有研究理论多未能充足的联系实践,应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研究,有效的贯通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保证在深厚理论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2建立细化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建筑类型相同情况下,无论其使用年限为多少、功能及性质为何,采用的标准均为同一个,这显然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应以建筑类型具体特点为依据,对其进一步的细分,并根据细分结果,建立其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筑重要性系数”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概念,可参照此概念,同时将“生态系数”概念引入到不同建筑物中,区别对待相同类型中拥有不同使用年限、性质等情况的建筑物[2]。另外,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地区差异也是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于上述实际情况,不可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建立评价体系。
3.3采取定量结合定性的评估方法
确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使用的评估方式时,定性评估要尽量结合定量评估,尤其要多使用定量评估。从本质上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属于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评估的侧重点为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评估绿色建筑过程中,要与物理规则的科学性相符合,体系的核心为准确的量化数据,但在我国中,部分基本的生态评估数据并不存在,如建筑物使用中消耗能源的数据,由此一来,基础性数据支持缺乏,导致评价体系的构建受到影响,而且定量评估方法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必须要对此做出改善,不断的完善基础生态数据,逐渐的实现利用定量方法评估绿色建筑[3]。
3.3引入第三方认定制度
绿色建筑开发、绿色建筑认证制度均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种背景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培育势在必行,从而有效的实现全面的评估建筑设计方案,真正的实现绿色建筑。现阶段,我国第三方评价机构缺乏,主要由专家组开展绿色建筑评估工作,这导致实际的评估实践中未能充分的评估建筑物实行方案、施工阶段等,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专家组评估继续推行基础上,政府必须要积极的开展第三方评价机构培育工作,在建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中,评估方法可采用内部专家结合外部委托的方式,并由双方一起制定评价标准或内容,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4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
所谓全生命周期评价,切入点为整体环境评价,良好把握整体后,评价其中的各个阶段。得到各阶段评价结果分数后,加权不直接进行,而是以不同方面为依据,实施加权计分。绿色建筑评价中实施全生命周期评价后,有利于保证在整个建筑施工期间精准的把握“绿色”,促进建筑真正的实现绿色及可持续发展。
结论: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应结合实际的国情建立其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能科学的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东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研究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32):203-205.
[2]张海峰.浅析可持续发展基础下的绿色建筑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257+61.
[3]刘萍,雷俊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比较研究[N].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1(04):72-74.
作者简介:
李璐瑶(1987年12月—),女,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工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前言:20世纪80年代时,“绿色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目的是使高能耗的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和谐共处,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我国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关键在于有效的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这就需要科学的评价建筑的绿色度。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专门的评价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国刚刚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应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质上,评价建筑绿色度时,就是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因此开展评价工作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并明确评价目标,对现代与后代人们平等与差异考虑基础上,综合考虑利用资源情况、过度消耗资源情况等,保证建立的科学性。
1.2科学性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思考方法要保证具备科学性。开展评价工作时,终极目的并非是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而是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1.3地域性原则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因我国国情特殊,还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评价体系与地域之间的适应性。具体来说,特殊性体现在因土地资源紧缺,迫切需要开展耕地保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燃煤仍占据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的主要位置;新建住宅投入使用后,突出的存在二次装修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恶性破坏森林资源,必须要限制使用木材等。
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此种压力,建筑行业作为能耗大户,开始引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尽管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在概念阶段停留,表现为实施意愿良好,但客观执行标准缺乏。
总体上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1]:第一,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不足,当前,理论界认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时,存在较为明显的与现实脱节状况,而且部分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绿色标签”乱贴,更为注重国外理念与实例的介绍,缺乏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实践的方法,导致研究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第二,对于评价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充分的认识,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发展;第三,多数实践流于形式,最近几年,建筑界中的时髦字眼包含“绿色”、“可持续”等,但实践中,“绿色建筑”标签乱贴的现象比较严重,如将“绿色建筑”简单等同于中初级智能化建筑,因绿色建筑实践性不足,也使得评价体系的建立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第四,缺乏专业的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人才;第五,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实际可操作性比较差。基于上述問题的存在,使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效果并不理想,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现有问题,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的良好发展,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我国建立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对策
3.1强化基础理论研究
客观上,评价绿色建筑时,涉及的学科、角度及要素均比较多,因而该项工作的复杂性比较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化、模型化及数量化,决策中采取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所以,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期间,需融合多个相关学科,并长期合作相关研究人员。现阶段,我国较少的研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而且现有研究理论多未能充足的联系实践,应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研究,有效的贯通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保证在深厚理论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2建立细化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建筑类型相同情况下,无论其使用年限为多少、功能及性质为何,采用的标准均为同一个,这显然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应以建筑类型具体特点为依据,对其进一步的细分,并根据细分结果,建立其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筑重要性系数”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概念,可参照此概念,同时将“生态系数”概念引入到不同建筑物中,区别对待相同类型中拥有不同使用年限、性质等情况的建筑物[2]。另外,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地区差异也是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于上述实际情况,不可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建立评价体系。
3.3采取定量结合定性的评估方法
确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使用的评估方式时,定性评估要尽量结合定量评估,尤其要多使用定量评估。从本质上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属于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评估的侧重点为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评估绿色建筑过程中,要与物理规则的科学性相符合,体系的核心为准确的量化数据,但在我国中,部分基本的生态评估数据并不存在,如建筑物使用中消耗能源的数据,由此一来,基础性数据支持缺乏,导致评价体系的构建受到影响,而且定量评估方法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必须要对此做出改善,不断的完善基础生态数据,逐渐的实现利用定量方法评估绿色建筑[3]。
3.3引入第三方认定制度
绿色建筑开发、绿色建筑认证制度均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种背景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培育势在必行,从而有效的实现全面的评估建筑设计方案,真正的实现绿色建筑。现阶段,我国第三方评价机构缺乏,主要由专家组开展绿色建筑评估工作,这导致实际的评估实践中未能充分的评估建筑物实行方案、施工阶段等,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专家组评估继续推行基础上,政府必须要积极的开展第三方评价机构培育工作,在建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中,评估方法可采用内部专家结合外部委托的方式,并由双方一起制定评价标准或内容,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4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
所谓全生命周期评价,切入点为整体环境评价,良好把握整体后,评价其中的各个阶段。得到各阶段评价结果分数后,加权不直接进行,而是以不同方面为依据,实施加权计分。绿色建筑评价中实施全生命周期评价后,有利于保证在整个建筑施工期间精准的把握“绿色”,促进建筑真正的实现绿色及可持续发展。
结论: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应结合实际的国情建立其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能科学的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东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研究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32):203-205.
[2]张海峰.浅析可持续发展基础下的绿色建筑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257+61.
[3]刘萍,雷俊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比较研究[N].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1(04):72-74.
作者简介:
李璐瑶(1987年12月—),女,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工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