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点”巧问 激活课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教学设计的结晶,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引领、激发、牵动作用。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找准问点,循“点”而问
  课堂提问,问题要精当。教师应细读文本,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比如,文本的重难点、空白点、点睛点,作者的动情点,还有学生理解的模糊点、疑惑点,体验的冲突点……把准问点后,教师便可循“点”而问,以问促思,以问促悟。通过“问”,除了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本行文思路、体会遣词造句的匠心、把握作者情感基调外,笔者以为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问——思辨互动,激活课堂。
  通过“巧问”,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辨,可创设出一种灵动的课堂氛围。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将相和》教学中有这样精彩的片段。
  师:请大家找出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生■:撞。
  师: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
  生■:“撞”的力量是很大的。
  生■:这说明蔺相如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用“撞”更能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师:那么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
  ……
  由“撞”字切入,问点小,但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却十分广阔。“真撞”和“假撞”,学生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联系前后文。这就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问——激发想象,深化认识。
  提问设计,应当特别关注文本中具有培养想象力功能的“点”,可利用文中插图引导或文本的空白点提问。如教学《燕子专列》一文,教师可抓“四处”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文字,想画面,你都看见谁了?他们也许去了哪里寻找燕子?也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贝蒂小姑娘是怎么寻找小燕子的?而后,创设情境,想象:如果你是小贝蒂的爸爸、妈妈,看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说?小贝蒂又会怎么说?……如此,循“点”而问,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问——整合资源,读写结合。
  教师的提问设计,不仅应着眼于提高学生信息存量,更应当促使他们重组信息,整合资源,读写结合。请看课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处。
  师:当我们学完本文后,回荡在我们耳边的是那充满爱的声音——
  生■:“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师:联系我们学过的文章,你还听到哪些关于父母爱的语言呢?
  生■:《钓鱼的启示》……
  生■:《落花生》……
  ……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用心感受,你又听到哪些关于爱的声音,或理解了父母哪些爱的举动呢?
  如此提问,从文本出发,步步推进,层层拓展,为本单元习作的思路打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读写结合。
  二、合理变通,转化提问
  同样的目的,同样的问题,如能变通发问方式,可以更加吸引听者,不至于让人产生听觉疲劳。
  (一)变“直问”为“曲问”。
  如《白鹅》一课,根据小泡泡提示,应引导学生感受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全文中的作用。如教师这样问:“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即是直问。如改为曲问,就可以先从“这只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里呢?”入手,再请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所在的片段,然后再问学生:“是否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去掉,为什么?”
  相比较,教师变直问为曲问,不仅激发孩子的兴趣,且降低孩子对新知的理解难度,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二)变提问为圈画批注
  教学中倘若是要引导学生找准课文重点词句的问题,可以转化为阅读时的圈画、批注训练。如教学《山中访友》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一读课文,画出文中含有“朋友”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发现。
  二快速读文,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再谈自己的发现。
  (三)变提问为动手操作。
  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操作训练。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怎样上坡?上了坡以后又如何北上?对上述问题,可让学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拿双笔帽的圆珠笔代替火车,作上坡操作。这样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有效,学生在乐学中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
  (四)变“师问”为“生问”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新课标从第二学段就开始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阅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为学生创设释放疑惑的机会,由学生提出教学探究的主要问题。如课始,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课上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再加以归纳、小结,形成主要问题,推进课堂教学。课的末尾处也可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如此换位提问,以问促问,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
<正> 如何确定推动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革命动力?显然,政治主动性这个概念具体全面地反映了这种活动的政治含义。从狭义上说,政治主动性是指具有历史性和历史意义的作用以及具有浓厚政治愿望的活动。它能提出社会发展的新界限和新战略,吸引全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用苏联的政治语言来比喻,可以说,是政治主
上述三个五年级阅读教学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显示了基于语文实践的阅读教学的特征。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首先必须是“语文”的,其目标指向“语文实践能力”即“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实践能力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又必须是“实践”的,即在运用中学习,在“做中学”。语文实践能力,只有在具有交际意义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在语言文字的运用
【正】一、抓整体,速感知,把握思路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轻轻地读(生读),柔柔地读(生读)师:有人说,
【正】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什么放在一起讨论?不是我手懒,而是应用意识必须跟着创新意识,只有应用意识是不够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专门
新护生刚到医院接受临床实习时,因环境的改变、操作技能的生疏无法立即适应医院繁忙的工作节奏,加之对职业的了解不够彻底、防护认知水平不高,使得其在面对职业危害时,缺乏应
目的:总结临床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要点。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记录,并做经验总结。结果:3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正常孕产妇1000例,对其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心理护理方案。结果:对产妇的心理进行正确疏导,减
在临床配药工作中,通常由医护人员先将安瓿瓶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掰开,然后使用注射器将药物抽出,再注入相关配药瓶中。由于安瓿瓶为玻璃制品,其壁薄、体积小。医护人员在使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