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是新课程的努力目标。本文拟从“乘法口诀”教学做新尝试,反思过程与效果,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乘法口诀;研究;探索
【问题】
教材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乘法教学一般分成三段:(1)表内乘法;(2)两位数乘法;(3)多位数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乘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材把乘法口诀分解为5的乘法、2的乘法……9的乘法,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各有若干句乘法口诀。
遇到问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教师一般采用创设一个情境、学习一部分口诀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性比较明确,以“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计算”为宗旨,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但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笔者觉得不理想:学生早就会背诵口诀,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深入;在2、3、4的口诀学习之后,兴趣大减,后续学习不主动。
思考: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在宋淑持老师的“用系统思想方法学习表内乘法”思想的影响下,尝试跳出“就口诀教口诀”的单一被动模式,改变教材“小步子”前进的做法,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力图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借助对口诀的学习主动探究,当一回探索者。
【实践】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教师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载体——奥运五环旗。
(1)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观察五环旗的特点:每面旗上的圆环数为5,所以一面旗就代表一个5,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讲解口诀一五得五的编法。
(2)增加五环旗的面数,即增加了5的个数,得到多个5相加后的得数,编出5的其他口诀。
(3)交流识记的方法,进行各种有趣的练习和应用。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并带领他们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挖掘可迁移的规律,为其他口诀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差不多,但更加重视口诀的意义、得出的过程与方法。
(二)“我试一试”
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后是2的乘法口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
(1)复习5的乘法口诀;(2)复习5的乘法口诀编写过程;(3)创设2个以2为个数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的兴趣;(4)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问:“下面的口诀会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试一试!”(5)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口诀;(7)练习与应用。
当第二次接触编口诀的问题时,教师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策略,扶着学生走几步,让学生自己走几步,然后又一起走出容易出错的“沼泽”,把产生的错误、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更显现。
(三)“我能行”
在学习了5、2的口诀之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口诀所含的意义,掌握了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这样设计:
(1)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通过汇报、交流,从中提取出3个以3为个数来学的事物,作为编写3的口诀的学习材料;(3)学生独立编写口诀;(4)反溃学习成果;(5)练习与应用。
这一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变化较多的并且比较可取的是:由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独立进行学习,合作得出结果。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我会创造了”
在前三次的乘法口诀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提出教学设想:将以前在课堂内一小步、一小步完成的4~9的口诀编写教学拓展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完成。
(1)布置研究任务:独立或合作完成4~9口诀编写任务;用清晰的书面材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作清楚的汇报。(2)分阶段汇报、展览学习成果。(3)及时进行多种形式检测,检测口诀的掌握情况。(4)总结阶段,全面地学习“九九表”,查漏补缺,练习与应用,巩固成果;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收获。
这一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中所没有的,教师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效果】
实践证明,抓住口诀的基本特点,大胆调整并组合口诀教学是可行的。按这样的思路教学,既可节省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系统思想,“重整体,抓过程,讲联系”。从1~9口诀的整体出发,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迁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构建知识,形成了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学生积极性高,一改以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被动状态,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反思】
这个表内乘法口诀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教者本人来说是一次突破,带来很多的思考与启发。
1.备学生很重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能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起初,我认真研究了教科书,阅读了教参,对整个教学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实际却出人意料:孩子们对于乘法口诀已都会背了,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则没有必要再多讲。于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透过表面寻求本质,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才出现了新的尝试,对学生、老师都有新的收获。
2.“让位”于学生很重要。本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时,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听,而是注意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关注乘法口诀,探求口诀本身有何奥秘。教师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为教师这样真正地让位,孩子们才会那么的投入。
3.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很重要。本案教学中,在学生经历充分地课内、外探究之后,教师安排了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孩子们有话可说,有时间说,有地方说;孩子们的思维可以在课堂上得到交流、碰撞,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乘法口诀;研究;探索
【问题】
教材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乘法教学一般分成三段:(1)表内乘法;(2)两位数乘法;(3)多位数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乘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材把乘法口诀分解为5的乘法、2的乘法……9的乘法,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各有若干句乘法口诀。
遇到问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教师一般采用创设一个情境、学习一部分口诀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性比较明确,以“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计算”为宗旨,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但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笔者觉得不理想:学生早就会背诵口诀,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深入;在2、3、4的口诀学习之后,兴趣大减,后续学习不主动。
思考: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在宋淑持老师的“用系统思想方法学习表内乘法”思想的影响下,尝试跳出“就口诀教口诀”的单一被动模式,改变教材“小步子”前进的做法,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力图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借助对口诀的学习主动探究,当一回探索者。
【实践】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教师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载体——奥运五环旗。
(1)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观察五环旗的特点:每面旗上的圆环数为5,所以一面旗就代表一个5,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讲解口诀一五得五的编法。
(2)增加五环旗的面数,即增加了5的个数,得到多个5相加后的得数,编出5的其他口诀。
(3)交流识记的方法,进行各种有趣的练习和应用。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并带领他们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挖掘可迁移的规律,为其他口诀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差不多,但更加重视口诀的意义、得出的过程与方法。
(二)“我试一试”
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后是2的乘法口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
(1)复习5的乘法口诀;(2)复习5的乘法口诀编写过程;(3)创设2个以2为个数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的兴趣;(4)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问:“下面的口诀会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试一试!”(5)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口诀;(7)练习与应用。
当第二次接触编口诀的问题时,教师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策略,扶着学生走几步,让学生自己走几步,然后又一起走出容易出错的“沼泽”,把产生的错误、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更显现。
(三)“我能行”
在学习了5、2的口诀之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口诀所含的意义,掌握了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这样设计:
(1)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通过汇报、交流,从中提取出3个以3为个数来学的事物,作为编写3的口诀的学习材料;(3)学生独立编写口诀;(4)反溃学习成果;(5)练习与应用。
这一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变化较多的并且比较可取的是:由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独立进行学习,合作得出结果。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我会创造了”
在前三次的乘法口诀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提出教学设想:将以前在课堂内一小步、一小步完成的4~9的口诀编写教学拓展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完成。
(1)布置研究任务:独立或合作完成4~9口诀编写任务;用清晰的书面材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作清楚的汇报。(2)分阶段汇报、展览学习成果。(3)及时进行多种形式检测,检测口诀的掌握情况。(4)总结阶段,全面地学习“九九表”,查漏补缺,练习与应用,巩固成果;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收获。
这一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中所没有的,教师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效果】
实践证明,抓住口诀的基本特点,大胆调整并组合口诀教学是可行的。按这样的思路教学,既可节省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系统思想,“重整体,抓过程,讲联系”。从1~9口诀的整体出发,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迁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构建知识,形成了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学生积极性高,一改以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被动状态,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反思】
这个表内乘法口诀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教者本人来说是一次突破,带来很多的思考与启发。
1.备学生很重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能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起初,我认真研究了教科书,阅读了教参,对整个教学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实际却出人意料:孩子们对于乘法口诀已都会背了,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则没有必要再多讲。于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透过表面寻求本质,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才出现了新的尝试,对学生、老师都有新的收获。
2.“让位”于学生很重要。本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时,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听,而是注意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关注乘法口诀,探求口诀本身有何奥秘。教师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为教师这样真正地让位,孩子们才会那么的投入。
3.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很重要。本案教学中,在学生经历充分地课内、外探究之后,教师安排了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孩子们有话可说,有时间说,有地方说;孩子们的思维可以在课堂上得到交流、碰撞,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