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农村学校现状
龙安区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多大区,目前我们辖区的教育现状更是出现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下面我就了解的现状作简要叙述,并就教育教育管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众所周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向不高,主要原因是收入偏低。有些教师不太愿意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爱讲价钱,特别是不想当班主任,人人都想到城区去、到好学校去。有些教师主动学习不够,学习氛围不浓,培训学习走过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校长的管理,有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呈现“校长说了算”的局面,校长不以身作则,做事不严谨,造成学校一面混乱,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部分教师不自觉遵守制度,导致其他老师工作也没有激情,从而导致学校工作的滞后。有学校校长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关心教师的生活,不真正走进教师、了解教师,教师的喜怒哀乐校长不知;甚至有教师之间闹矛盾、出分歧,不团结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校工作的因素所在。
(二)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成旧与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也不说学校应该从各方面评价教师,单从教学成绩方面来讲就存在着许多弊端或是成旧的地方。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的两个现象:
现象一:虽说在考试的评价中,后25%的学生也被纳入了评比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块的比较名存实亡:开会时学校把后25%说得多么多么地重要,可真正考下来看重的还是前面25%的学生,比的还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现象二: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相差还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差异的原因,有班主任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更有学校评价方式不完善的原因。
学校如果真要用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话,完全可以把教师教的两个班的成绩都组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成绩来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或少出现上述现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一个好一点的班级,那他同时教的两个班的成绩相差当然大了,还有就是把精力分散在两个班的教师教出的成绩肯定没有把精力全放在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出的成绩好,但就这种昧着良心的教学思想还在成旧的评价制度的保护下继承并发扬着。这样的评价制度肯定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违新课程的理念,试想一下:这样的评价制度不知害了多少学生,害了多少教师。
(三)教研认识不足,活动流于形式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课程改革即使教育给农村学校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农村学校的一次严峻挑战。学校管理者既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执行者,对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1、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冷了教师们的教研心肠。作为一名教师,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研究必不可少,而教研组活动是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满怀信心和希望去参加教研活动的,试图通过教研活动来掌握信息、学习方法和互相帮助,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变为纯粹的应付和完成任务,可有可无,久而久之,教师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教研的积极性慢慢减退,教研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差了。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伤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本来,教研活动最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性,来不得弄虚作假,否则,教研活动也就失去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假如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和布置的任务,每周一次的量是得到了保证,可教研活动的质又在哪里呢?假如教研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谁还会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去准备、去钻研、研活动的收获去参加?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严谨、求真和协作的教学研究氛围?大家都迫于形式的需要和无奈,没有心思进行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校的良好教研风气又如何建立?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放弃了实效,每次活动都会追求长度,演变为走过场,所达成的目的性越来越弱,其结果令他們疲倦不堪、烦不胜烦,白白地浪费了专业生命。
二、 相关对策及其实施办法
(一)校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校风。应该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全校师生的榜样,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校风。制度要完善,但更要落实。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形成严格、严谨、开拓创新的教风。一个学校的优劣,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条重要的检测尺码。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全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廉洁奉公,在全校师生中保持一个正直美好的形象。平等待人,关心教师,凸显校长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常和教师谈心聊天。作为校长,与教师交流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待、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达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校长需要与全体教师有更多更好的交流,已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达成共识和心灵的共振,促进学校人际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奖励机制。校长应尽可能的从预算中拨出经费,来奖励取得成绩的教师。教师积极性会大为提高,学校工作也就会顺畅而有成效了。
(二)对教师的评价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评价内容应该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基本素质要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加以评价。再者就是教育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工作数量的方法,应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加以评价,要加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独立备课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及管理能力。
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做到全面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量化的指标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单一、具体,而那些难以量化的东西都比较综合,不易区分等级。如果过分追求量化会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果。要把自评和他评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和评价者要相互沟通和协调,改变评价的单一形式,加强自评,给老师一定的自主权,使自我评价与日常教学、阶段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评价程序要公开、公平、公正,方法要简单易操作。
(三)要使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走向科学化、高效化,是教研改革中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首先要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给教研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这样老师们就能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样布置自己的教研活动场所,老师们自己能成为真正的教研主人。要给老师们提供大胆发言的机会,不要让教研活动留有空洞。教研活动还要有固定的时间,有了规律教研活动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自行运转。其次就是认真筹划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定的主题,有一定的计划和程序,精心组织。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有讨论的价值,有交流的效果。最后教研人员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要当好活动的主体,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来,给组员们一个表率、当一个蓝本。这样教研活动才会有声有色,不流于形式。
总之,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既要关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仔细多元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给教师制造轻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当好教师的保护者和服务者,从而得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龙安区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多大区,目前我们辖区的教育现状更是出现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下面我就了解的现状作简要叙述,并就教育教育管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众所周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向不高,主要原因是收入偏低。有些教师不太愿意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爱讲价钱,特别是不想当班主任,人人都想到城区去、到好学校去。有些教师主动学习不够,学习氛围不浓,培训学习走过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校长的管理,有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呈现“校长说了算”的局面,校长不以身作则,做事不严谨,造成学校一面混乱,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部分教师不自觉遵守制度,导致其他老师工作也没有激情,从而导致学校工作的滞后。有学校校长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关心教师的生活,不真正走进教师、了解教师,教师的喜怒哀乐校长不知;甚至有教师之间闹矛盾、出分歧,不团结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校工作的因素所在。
(二)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成旧与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也不说学校应该从各方面评价教师,单从教学成绩方面来讲就存在着许多弊端或是成旧的地方。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的两个现象:
现象一:虽说在考试的评价中,后25%的学生也被纳入了评比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块的比较名存实亡:开会时学校把后25%说得多么多么地重要,可真正考下来看重的还是前面25%的学生,比的还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现象二: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相差还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差异的原因,有班主任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更有学校评价方式不完善的原因。
学校如果真要用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话,完全可以把教师教的两个班的成绩都组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成绩来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或少出现上述现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一个好一点的班级,那他同时教的两个班的成绩相差当然大了,还有就是把精力分散在两个班的教师教出的成绩肯定没有把精力全放在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出的成绩好,但就这种昧着良心的教学思想还在成旧的评价制度的保护下继承并发扬着。这样的评价制度肯定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违新课程的理念,试想一下:这样的评价制度不知害了多少学生,害了多少教师。
(三)教研认识不足,活动流于形式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课程改革即使教育给农村学校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农村学校的一次严峻挑战。学校管理者既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执行者,对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1、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冷了教师们的教研心肠。作为一名教师,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研究必不可少,而教研组活动是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满怀信心和希望去参加教研活动的,试图通过教研活动来掌握信息、学习方法和互相帮助,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变为纯粹的应付和完成任务,可有可无,久而久之,教师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教研的积极性慢慢减退,教研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差了。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伤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本来,教研活动最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性,来不得弄虚作假,否则,教研活动也就失去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假如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和布置的任务,每周一次的量是得到了保证,可教研活动的质又在哪里呢?假如教研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谁还会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去准备、去钻研、研活动的收获去参加?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严谨、求真和协作的教学研究氛围?大家都迫于形式的需要和无奈,没有心思进行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校的良好教研风气又如何建立?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放弃了实效,每次活动都会追求长度,演变为走过场,所达成的目的性越来越弱,其结果令他們疲倦不堪、烦不胜烦,白白地浪费了专业生命。
二、 相关对策及其实施办法
(一)校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校风。应该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全校师生的榜样,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校风。制度要完善,但更要落实。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形成严格、严谨、开拓创新的教风。一个学校的优劣,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条重要的检测尺码。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全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廉洁奉公,在全校师生中保持一个正直美好的形象。平等待人,关心教师,凸显校长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常和教师谈心聊天。作为校长,与教师交流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待、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达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校长需要与全体教师有更多更好的交流,已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达成共识和心灵的共振,促进学校人际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奖励机制。校长应尽可能的从预算中拨出经费,来奖励取得成绩的教师。教师积极性会大为提高,学校工作也就会顺畅而有成效了。
(二)对教师的评价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评价内容应该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基本素质要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加以评价。再者就是教育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工作数量的方法,应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加以评价,要加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独立备课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及管理能力。
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做到全面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量化的指标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单一、具体,而那些难以量化的东西都比较综合,不易区分等级。如果过分追求量化会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果。要把自评和他评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和评价者要相互沟通和协调,改变评价的单一形式,加强自评,给老师一定的自主权,使自我评价与日常教学、阶段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评价程序要公开、公平、公正,方法要简单易操作。
(三)要使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走向科学化、高效化,是教研改革中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首先要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研环境。给教研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这样老师们就能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样布置自己的教研活动场所,老师们自己能成为真正的教研主人。要给老师们提供大胆发言的机会,不要让教研活动留有空洞。教研活动还要有固定的时间,有了规律教研活动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自行运转。其次就是认真筹划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定的主题,有一定的计划和程序,精心组织。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有讨论的价值,有交流的效果。最后教研人员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要当好活动的主体,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来,给组员们一个表率、当一个蓝本。这样教研活动才会有声有色,不流于形式。
总之,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既要关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仔细多元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给教师制造轻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当好教师的保护者和服务者,从而得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