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建设队伍。自我国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基础性学科,转变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教育活动的关键性任务,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实际效益。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为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益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育;欣赏能力
G623.71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樂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重要作用。柏拉图也曾说过,“节奏与乐调具备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功效,再配合适宜的教育方式,可满足当下时代发展需求” [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备实质性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真谛,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以满足新课程建设需求。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构建学习氛围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指导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新颖的事物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学生也乐于接受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这对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具备直接影响。在某次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童年》音乐并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你對歌曲所描绘的童年有何看法”问题,采用初听、分段听、复听等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或者,利用视频、图像等动态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意境并抒发自身感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实效性。又如,在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教学中,教师利用筷子来模仿中国堂鼓的敲击手法,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演练(掌握“对答响应、螺丝结顶”知识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采用动静结合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与静态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正如开放多个学习感知通道一般所获的效益更佳[2]。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视频、音频、三维图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体系和学习格局。以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四季的歌》教案为例,教师通过CAI动态图像——闪动的文字、移动的图形、颜色的变换,引导学生去想象四季景色变化;学生可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出脑海中所构思的景色,借助色彩、线条来表现出四季的特征,将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与实际感受(生活经验、音乐体会)相结合,为学生打造音乐创造性思维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音乐鉴赏、谱率分析)。
二、适当引导,实现教学效益
1.重塑师生关系
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亲近学生,构建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更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秉持以生为本、快乐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这一学科,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从《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堂教学来看,这首乐曲作为偏向大众化的教材案例,相比民族音乐更加适用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休闲活动,探究学生对乐曲的实际看法(体会、收获),了解乐曲篇章的节奏、分段、节拍相关内容;采取发声练习、按句听唱、曲调哼唱等方式,教师进行演唱示范、学生跟唱(更随伴奏学习);在理解歌词大意、曲调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持主观演唱方式并予以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小组活动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绩、状态、性格),开展小组演唱互动、填词模拟竞赛、曲调转换竞演等多种形式方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辅助作用。针对《樱花》(日本名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歌曲,按照“初听、复听、学唱”三步走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五声调试音阶”:3,5,6,1,2——中国风),学生可自行分组(二至三人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
三、自主评价,完善教学系统
1.鼓励自主学习
从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方面来看,由于自身思维能动性的活跃性影响,掌握乐曲曲调的变动性相比成人更加容易取得实际成效,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正轨学习提供辅助条件。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为进一步保障教学效益,教师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直接效益[4]。结合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完成探究任务,如:安排师生对唱环节、感受歌曲包涵情绪、利用“一字多音”唱法、探究附点节奏唱法,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找寻解决办法。
2.健全评价机制
在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教学效益提供实际保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听、唱、赏”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来想象曲调当中所描绘的意境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音调掌握情况、歌词表述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和闪光点。例如,在《雪花飞舞》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将乐器表演欣赏(钢琴曲演奏)、歌曲演唱纳入期末考核内容;综合考察学生的曲阶分辨、哼唱或默唱、音阶测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奖惩举措,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身不足之处(歌词分段、音阶划分),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从“教学氛围”、“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以保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方面来看,教师还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条件,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
[2]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
[3]周晓燕.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08-112.
[4]张绪东.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育;欣赏能力
G623.71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樂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重要作用。柏拉图也曾说过,“节奏与乐调具备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功效,再配合适宜的教育方式,可满足当下时代发展需求” [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备实质性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真谛,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以满足新课程建设需求。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构建学习氛围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指导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新颖的事物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学生也乐于接受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这对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具备直接影响。在某次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童年》音乐并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你對歌曲所描绘的童年有何看法”问题,采用初听、分段听、复听等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或者,利用视频、图像等动态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意境并抒发自身感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实效性。又如,在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教学中,教师利用筷子来模仿中国堂鼓的敲击手法,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演练(掌握“对答响应、螺丝结顶”知识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采用动静结合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与静态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正如开放多个学习感知通道一般所获的效益更佳[2]。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视频、音频、三维图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体系和学习格局。以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四季的歌》教案为例,教师通过CAI动态图像——闪动的文字、移动的图形、颜色的变换,引导学生去想象四季景色变化;学生可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出脑海中所构思的景色,借助色彩、线条来表现出四季的特征,将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与实际感受(生活经验、音乐体会)相结合,为学生打造音乐创造性思维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音乐鉴赏、谱率分析)。
二、适当引导,实现教学效益
1.重塑师生关系
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亲近学生,构建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更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秉持以生为本、快乐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这一学科,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从《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堂教学来看,这首乐曲作为偏向大众化的教材案例,相比民族音乐更加适用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休闲活动,探究学生对乐曲的实际看法(体会、收获),了解乐曲篇章的节奏、分段、节拍相关内容;采取发声练习、按句听唱、曲调哼唱等方式,教师进行演唱示范、学生跟唱(更随伴奏学习);在理解歌词大意、曲调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持主观演唱方式并予以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小组活动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绩、状态、性格),开展小组演唱互动、填词模拟竞赛、曲调转换竞演等多种形式方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辅助作用。针对《樱花》(日本名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歌曲,按照“初听、复听、学唱”三步走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五声调试音阶”:3,5,6,1,2——中国风),学生可自行分组(二至三人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
三、自主评价,完善教学系统
1.鼓励自主学习
从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方面来看,由于自身思维能动性的活跃性影响,掌握乐曲曲调的变动性相比成人更加容易取得实际成效,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正轨学习提供辅助条件。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为进一步保障教学效益,教师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直接效益[4]。结合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完成探究任务,如:安排师生对唱环节、感受歌曲包涵情绪、利用“一字多音”唱法、探究附点节奏唱法,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找寻解决办法。
2.健全评价机制
在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教学效益提供实际保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听、唱、赏”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来想象曲调当中所描绘的意境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音调掌握情况、歌词表述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和闪光点。例如,在《雪花飞舞》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将乐器表演欣赏(钢琴曲演奏)、歌曲演唱纳入期末考核内容;综合考察学生的曲阶分辨、哼唱或默唱、音阶测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奖惩举措,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身不足之处(歌词分段、音阶划分),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从“教学氛围”、“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以保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方面来看,教师还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条件,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
[2]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
[3]周晓燕.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08-112.
[4]张绪东.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