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在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需采用艾灸治疗面瘫的患者共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恢复情况以及艾灸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面部神经恢复率为88.57%,观察组达到97.1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疼痛方面的对比上,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各项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艾灸;面瘫;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面瘫属于面部神经性疾病,通常人们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经过一定外因刺激可能出现面瘫情况[1]。这一疾病病因目前并不明确,恢复慢、病程长,患者在发病后面肌功能会受到影响,且在五官控制上可能存在障碍,严重时面瘫会造成患者神经萎缩,逐渐出现面部畸形情况,造成患者较大的精神压力[2]。近年来,艾灸在面摊上的治疗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在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共70例,均采用艾灸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患20例,女患15例;年龄在29-49岁之间,平均年龄(36.2±3.3)岁;面瘫程度:10例重度、18例中度、7例轻度。观察组中男患21例,女患14例;年龄在2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8.4±3.8)岁;面瘫程度:11例重度、17例中度、7例轻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面瘫程度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艾灸治疗。使用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药艾条对患者翳风、颊车、地仓、下关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针对艾灸有治疗过程中的操作予以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宣教
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少用到药艾条这一药物,在使用艾灸治疗时难免会产生紧张感。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艾灸的作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保持视线与患者平行,减轻至上而下的视线对患者产生的压力感。沟通交流过程中需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在微笑下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1.2.2情志护理
面瘫不仅会造成患者面容受到影响,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自卑感。护理人员应稳定患者治疗期间情绪。中医学认为,当患者情绪属于负面状态时,会影响到五脏运行,同时影响血液流通、饮食以及睡眠状况,对疾病的恢复产生阻碍[3]。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对患者加强心理上的干预。具体操作上可在治疗病房中适当的装饰一些轻松的物品,例如花朵,将患者调换至向阳的明亮房间,减轻阴暗感造成的紧张。若患者对艾灸治疗存在恐惧感,可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沟通,转移其对艾灸治疗的注意力。
1.3面部神经恢复情况判定标准
将患者面部神经恢复情况归为完全恢复、基本恢复以及需持续治疗三种程度,各程度判定标准如下:
完全恢复——患者面瘫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失,面部神经支配各功能区域完全恢复正常。用力做出表情或大笑时,两侧面部肌肉并没有明显不对称现象。基本恢复——患者患侧肌肉存在无力感,无表情时面部观察正常,用力做出表情或大笑时可发现双侧表情处于不对称状态,程度较明显。需持续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即使在平静时也可观察到双侧面部表情处于不对称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面部神经恢复情况,详情见表一:
2.2不良反应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在艾灸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与不适感,包含面肌连带运动、面肌痉挛、面肌纤维性痉挛、疼痛这几项。统计两组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人数并行组间对比,详情见表二:
3 讨论
面瘫这一疾病是面部神经功能异常造成,相对而言男性出现面瘫的几率更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面瘫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发生面部神经不受控现象[4],疾病初期可能存在耳后、下颌角疼痛。面瘫后患者无法皱眉、额头纹路消失、眼裂闭合不全,患侧的口角会下垂、鼻唇沟变浅、吹口哨或鼓气时会发生漏气现象。露出牙齿时会歪向健侧。面瘫这一疾病恢复较慢且病程较长,不仅对患者面容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心理状态。严重时这一疾病会造成患者面部肌肉萎缩导致畸形。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对照组恢复率为88.57%,观察组恢复率为97.14%,对比之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并没有出现面肌连带运动以及面肌痉挛这两项不良反应,相对而言对照组患者中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面部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高。证明在护理干预下,观察组不良反应可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安阅. 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黄春华. 护理干预配合艾灸对周围性面瘫康复的研究[J]. 吉林医学,2014,23:5261-5262.
[3]辛会敏.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4]浦晶晶,侯艳微,汪玉娇,张维. 艾灸在急性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A]. 中国针灸学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2011:5.
关键词:艾灸;面瘫;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面瘫属于面部神经性疾病,通常人们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经过一定外因刺激可能出现面瘫情况[1]。这一疾病病因目前并不明确,恢复慢、病程长,患者在发病后面肌功能会受到影响,且在五官控制上可能存在障碍,严重时面瘫会造成患者神经萎缩,逐渐出现面部畸形情况,造成患者较大的精神压力[2]。近年来,艾灸在面摊上的治疗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在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共70例,均采用艾灸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患20例,女患15例;年龄在29-49岁之间,平均年龄(36.2±3.3)岁;面瘫程度:10例重度、18例中度、7例轻度。观察组中男患21例,女患14例;年龄在2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8.4±3.8)岁;面瘫程度:11例重度、17例中度、7例轻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面瘫程度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艾灸治疗。使用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药艾条对患者翳风、颊车、地仓、下关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针对艾灸有治疗过程中的操作予以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宣教
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少用到药艾条这一药物,在使用艾灸治疗时难免会产生紧张感。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艾灸的作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保持视线与患者平行,减轻至上而下的视线对患者产生的压力感。沟通交流过程中需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在微笑下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1.2.2情志护理
面瘫不仅会造成患者面容受到影响,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自卑感。护理人员应稳定患者治疗期间情绪。中医学认为,当患者情绪属于负面状态时,会影响到五脏运行,同时影响血液流通、饮食以及睡眠状况,对疾病的恢复产生阻碍[3]。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对患者加强心理上的干预。具体操作上可在治疗病房中适当的装饰一些轻松的物品,例如花朵,将患者调换至向阳的明亮房间,减轻阴暗感造成的紧张。若患者对艾灸治疗存在恐惧感,可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沟通,转移其对艾灸治疗的注意力。
1.3面部神经恢复情况判定标准
将患者面部神经恢复情况归为完全恢复、基本恢复以及需持续治疗三种程度,各程度判定标准如下:
完全恢复——患者面瘫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失,面部神经支配各功能区域完全恢复正常。用力做出表情或大笑时,两侧面部肌肉并没有明显不对称现象。基本恢复——患者患侧肌肉存在无力感,无表情时面部观察正常,用力做出表情或大笑时可发现双侧表情处于不对称状态,程度较明显。需持续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即使在平静时也可观察到双侧面部表情处于不对称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面部神经恢复情况,详情见表一:
2.2不良反应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在艾灸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与不适感,包含面肌连带运动、面肌痉挛、面肌纤维性痉挛、疼痛这几项。统计两组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人数并行组间对比,详情见表二:
3 讨论
面瘫这一疾病是面部神经功能异常造成,相对而言男性出现面瘫的几率更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面瘫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发生面部神经不受控现象[4],疾病初期可能存在耳后、下颌角疼痛。面瘫后患者无法皱眉、额头纹路消失、眼裂闭合不全,患侧的口角会下垂、鼻唇沟变浅、吹口哨或鼓气时会发生漏气现象。露出牙齿时会歪向健侧。面瘫这一疾病恢复较慢且病程较长,不仅对患者面容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心理状态。严重时这一疾病会造成患者面部肌肉萎缩导致畸形。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对照组恢复率为88.57%,观察组恢复率为97.14%,对比之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并没有出现面肌连带运动以及面肌痉挛这两项不良反应,相对而言对照组患者中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面部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高。证明在护理干预下,观察组不良反应可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艾灸治疗面瘫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安阅. 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黄春华. 护理干预配合艾灸对周围性面瘫康复的研究[J]. 吉林医学,2014,23:5261-5262.
[3]辛会敏.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4]浦晶晶,侯艳微,汪玉娇,张维. 艾灸在急性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A]. 中国针灸学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