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任教师工作已经六年有余,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与他们交流,才能最终得到学生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说:“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教师不仅应该爱学生,而且应该善于爱学生。
一、爱学生,就要了解、信任和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后进生能够进步的希望。
爱学生,前提必须先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已最炽热的师爱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信任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朋友,这对引导和教育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有了信任,随之带来将是更多的感动。
巴特爾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忠告,也许能成就一个孩子辉煌的一生。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用自己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引导他们转向光明的人生之路,为他们鼓劲加油。
二、爱学生,就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
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几十张纯真可爱的面孔的时候,作为教师,身上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当好一名教师,仅仅有着能给学生传授知识、为教育献身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一种敢于挑起重担的勇气。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要用另眼歧视差生,更不能一味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成绩的好坏或家庭背景来评价和对待一个学生,那么时间久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逐渐降低,就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信任。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教师,又何谈“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任何一名学生遇到困难了,都应及时给予关心,用温暖的话语带给他带来欢声和笑语;任何一名学生学习吃力了,都应及时给予鼓励,用爱心引导他树立信心和希望。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
工作六年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笔者爱着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行动把班级建设得充满朝气、欣欣向荣。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条管理法宝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生命需要尊重,而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我们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自尊和喜悦,进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教师和同学。同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若能放弃以往的“挖苦、讽刺、训斥和辱骂”,更多的采用“友善、温和、耐心和诚挚“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所收获的将不再是一种敌对生疏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至尊之位,严重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往往无视学生的人格,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调整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认真挖掘学生的学习个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内心意愿,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性的方式仔细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聆听每个学生的倾诉。给学生机会来畅谈他们内心的的迷惘、困惑、痛苦和失意等,并想办法帮助他们消除自己的自卑、内疚、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一丝不经意的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点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母亲般的叮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些事情,它们所带来的力量必将是巨大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了教师这无私而温暖的爱,哪里还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播撒爱心,坚持原则,这样才能才能赢得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平时要科学奉献自己那份炽热的师爱,努力为学生们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关爱、鼓励和尊重中快乐成长。
一、爱学生,就要了解、信任和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后进生能够进步的希望。
爱学生,前提必须先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已最炽热的师爱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信任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朋友,这对引导和教育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有了信任,随之带来将是更多的感动。
巴特爾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忠告,也许能成就一个孩子辉煌的一生。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用自己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引导他们转向光明的人生之路,为他们鼓劲加油。
二、爱学生,就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
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几十张纯真可爱的面孔的时候,作为教师,身上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当好一名教师,仅仅有着能给学生传授知识、为教育献身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一种敢于挑起重担的勇气。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要用另眼歧视差生,更不能一味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成绩的好坏或家庭背景来评价和对待一个学生,那么时间久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逐渐降低,就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信任。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教师,又何谈“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任何一名学生遇到困难了,都应及时给予关心,用温暖的话语带给他带来欢声和笑语;任何一名学生学习吃力了,都应及时给予鼓励,用爱心引导他树立信心和希望。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
工作六年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笔者爱着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行动把班级建设得充满朝气、欣欣向荣。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条管理法宝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生命需要尊重,而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我们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自尊和喜悦,进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教师和同学。同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若能放弃以往的“挖苦、讽刺、训斥和辱骂”,更多的采用“友善、温和、耐心和诚挚“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所收获的将不再是一种敌对生疏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至尊之位,严重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往往无视学生的人格,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调整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认真挖掘学生的学习个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内心意愿,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性的方式仔细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聆听每个学生的倾诉。给学生机会来畅谈他们内心的的迷惘、困惑、痛苦和失意等,并想办法帮助他们消除自己的自卑、内疚、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一丝不经意的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点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母亲般的叮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些事情,它们所带来的力量必将是巨大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了教师这无私而温暖的爱,哪里还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播撒爱心,坚持原则,这样才能才能赢得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平时要科学奉献自己那份炽热的师爱,努力为学生们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关爱、鼓励和尊重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