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魂在于有辩证的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如果我们的作文不能就一些现象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佳作来的。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时而能“进”,时而能“退”,时而能“转”,时而能“换”。就会让自己的文章有一点辩证的魅力。下面试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简单说明。
  一、进一步,山高水长
  举例论证是议论性文章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但“罗列事例”是普遍现象。举例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分析才是关键。说理分析时的泛泛而谈、浮于表面,只会罗列不会分析,只会使我们的文章流于浅薄;而由表及里、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恰当揭示,或是由此及彼,由点触及面,会使我们的文章高屋建瓴且富有理性。
  二、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兵法古已有之。借用到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就是在说理、分析时不妨先“退一步”,可以“先肯定,再否定”,也可以“先否定,再肯定”。“退”是一种“姑且承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这也就是一种以表面退让的形式为下面的进一步分析、议论打下基础、埋下伏笔。恰当地运用“即使”“如果”“固然”等表示让步的形式,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可能会使我们的说理、分析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转一步,云卷云舒
  宕开一笔,或者从另一个方面“顺手一击”,可以使我们的论述更全面、更准确、更委婉,从而避免走向极端化,思辨的色彩也会显得更浓郁。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其“提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而这正是命题价值取向的核心所在,等于给“拒绝平庸”这一命题定下了一个基调和一个行文的方向,即“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不能是平庸的”;换句话来说,“平庸”与“平凡”不是事物的两个完全对立面,“拒绝平庸”并不等于要“拒绝平凡”,而“拒绝平庸”的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超越平凡”。所以,提示语中“平凡”与“平庸”并举而有别,观点鲜明,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论述时就需要我们“宕开一笔”,因为“拒绝平庸”并不等于要求我们“拒绝平凡”。
  四、换一步,柳暗花明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成语也有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看待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的结论,即使是同一个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适时地、恰当地进行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思考,或是对比着去思考,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文章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下面的这个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的片段就很典型地体现了“换位思考”: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蝶眼中的花是天使”,而“花眼中的蜂是挚友”;“蝶眼中的蜂是笨蛋”,而“蜂眼中蝶却是浪子”!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对象的眼中结果也就不一样,原因何在?亲疏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于是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这样的论述,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总之,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使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走向片面化、孤立化和绝对化的,必须要抓住事物的两个甚至多个方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进行辩证思考和分析,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分析准确而且全面。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精批细改,往往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朱笔满篇。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对老师的批改却并不领情,只是看一下分数,放在一边,不置可否。他们何曾知道,为改作文,语文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语文老师往往教两个班,一班少则四五十,多则六七十个学生,一个小时只能批改六七篇,一次作文就要花费20来个小时,真是苦不堪言。这种作文的改法费力不讨好,耗时低效,应当改一改,把作文
期刊
一个具有优美情操的人,起于对诗歌的学习,立于对礼仪的把握,成于受教育的熏陶。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变成具有优美情操的人呢?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蓄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追求这种审美享受,满足审美的需要。审美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和当时的心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审美心境的好坏,能强化或钝化他的五官感受能力。心境开
期刊
边塞诗词是反映以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词,这类诗词大多和战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所抒发出来的情感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
期刊
一、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学生阅读现状  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
期刊
经过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为重要。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师生一直困惑的事。不少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口咬笔杆,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只是寥寥数语,无血无肉。究其原因,似乎是无东西可写。我觉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死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们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文,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指导作文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求同思维,标准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中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活跃期,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学者认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想象在人类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我们要在其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期刊
这几年,教育改革大潮滚滚滔滔,势不可挡。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花样迭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不合潮流。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探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套路,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有着许多误导甚至堵塞。  静心思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期刊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现在,这篇经典散文入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本单元文章编排以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题,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对切身体验表述来体会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以引起共鸣。因此,在教授该课时,笔者
期刊
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基”)展开的,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两大目标,在语文教与学中备受青睐。然而到了本世纪,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片面的理解新课标理念、强调素质,忽视知识传授,使得 “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似乎不复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会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