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签一份阅读的契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有超越的理念和更高的追求,即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不仅需要学科专业,更需要的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会给学科专业一个更广阔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抑或说,正是人文素养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具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自然的拓展、丰富的想象。学科教学呈现别样的意义和色彩;囿于学科专业发展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局促、单一、忽高忽低、忽深忽浅,有时难免枯燥和苍白。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快,去签一份阅读的契约吧!
  
  一、经典与名著阅读:老师专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重要方式
  
  爱因斯坦早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若不能给学生以更丰富的教育,包括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情。以及对美和道德有鲜明的辨别力,“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爱因斯坦一针见血的批评,自然让我们想起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显然,教师的教学勇气来自于教师的心灵,而教师的心灵的丰盈来自于教师的内心生活,来自于“不可分离的生活”,否则,教师就会产生恐惧,就会使“真正的教学”降低到技术层面。
  可以说“不可分离的生活”离不开阅读生活,也许,阅读,正是帕尔默所说的“伟大事物”——至少是伟大事物之一。歌德曾在书信里说:“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冯至先生在著名的《十四行集》里,把这句话改变为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阅读定会使学科专业发展站到一个制高点上,一定会使教师具有一个大的宇宙。因为阅读尤其是经典与名著的阅读,给教师学科专业一个强大的支撑,并成为教师“不可分离的生活”的基本方面。
  
  二、阅读:教师自愿地签一份契约
  
  教师很忙,也很苦,给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限制。但是,忙与苦不应成为少阅读、不阅读的理由或借口,相反,正是忙与苦,更需要阅读,因为阅读会带来新的意义,带来快乐。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阅读应该成为教师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应该成为教师工作与生活的一种习惯。若此,教师的阅读就有可能跨越忙与苦的障碍,产生一种超越,形成阅读自觉。
  阅读的兴趣、喜好,以至形成习惯,最终成为阅读自觉,有一个自我要求与磨炼的过程,从自我约束走向自主阅读。其实,任何学习都是这样。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把求学比喻为自愿签一份契约。签约者愿意为了学问而受苦受累,没有这种心态,没有这种自定的规则和要求,再聪明也不能保证自己有所成就。
  阅读。也正是这样。加拿大极具天赋的作家、小说家、翻译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其著作《阅读史》里这么说:“阅读乃先于书写。一个社会可以没有书写而存在——很多社会的确如此,但是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缺乏书写会对时间有一种线性感,他还说,文字社会应使其时间感呈现累积的现象,社会应当在“时间轨道里,借着阅读这个世界所必须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符号而移动。”他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对大部分文字社会而言……阅读是在社会契约的初始。学会阅读便是我的通关仪式。”且不去讨论“阅读先于书写”的命题,单论阅读是一种社会契约,而且是社会契约之始的论点,就让我们提升了阅读的理念和规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社会;教师与阅读自愿去签一份契约,更是在与社会签约。于是,你的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累积的,阅读让你在时间轨道里前行。看来每一个教师都应按照契约的规定学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通向社会。
  
  三、在沉默中阅读:将不在场的人的话语传达给自己。
  
  签一份阅读契约是一种隐喻。我们不妨也可以大胆地想象:在契约上我们可以写上些什么。我以为,可以写上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数量、阅读的规则,也会写上阅读的方式等等。
  阅读方式是很重要的,它关涉到阅读者的情绪、习惯,关涉到阅读者的追求与效果。说到方式,无非朗读与默读。有人曾说(比如北京大学的曹文轩),大声朗读是儿童阅读的开始。是最有效的最好的阅读。那部获奖的电影《朗读者》中,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米夏每天都要为中年的汉娜朗读,即使汉娜被关在监狱里。米夏都要送去为她朗读的录音。的确,我们需要大声朗读。不过,我以为,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阅读应当是在沉默中。
  在沉默中阅读,就是惯常所说的默读,但细细分析、比较,“在沉默中读”与“默读”还是有区别的。默读,更多的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用眼而不出声,而“在沉默中读”则强调阅读时的情境、氛围,以及在沉默中的思考。这种“在沉默中阅读”很容易让我们想象到一幅宁静的风景画或是米开朗其罗的那思考者的雕塑。曼古埃尔称这样的阅读者是“一名现代读者”。是的,在沉默中阅读,这是一种高度的专注和全身心的投入,它让我们体会到阅读的崇高与神圣。随着沉默的延续,在内心的平静中,会有一波渡的喜悦出乎意料地突然自内心涌现。同时,借着沉默,读者能够与书本文字建立一种不受约束的关系。对此,曼古埃尔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文字不再需要占用发出声音的时间。它们可以存在于内心的空间,汹涌而出或欲言又止,完整解读或有所保留,而读者可以用其思想从容地检视它们,从中汲取新观念,也可以从记忆或从其他摊在一旁准备同时细读的书来作比较。”
  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在沉默的向往中。使不在场的作者来到我们身边,与我们对话,使我们得到奇特的心灵震动,生成富有激情、带着自己体温的意义和思想。比如,我们会像陈平那样,在《美的历程》中,解读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密码,否则,“我们依然飘荡在浮华的尘世”。比如,我们也会像孟小冬、乔青云那样,在“扎根于上下五千年的时空里”,在“铺展在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当然,也会像孙占林那样,在沉默的阅读中,从水的“上善”与“善下”里,寻找到了老子的帮助。
  因此,沉默中的阅读是不沉默的——我们需要。
  
  四、让心静下来:精读,使自己“进去”。
  
  阅读是有内外之别的,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他始终在“外面”。很多人宁读别人的评论也不愿一览原著。我们并不是否定读别人的评论,而是强调读原著,因为,别人的阅读永远代替不了自己的阅读。其实,当下老师的阅读,问题还不在此,还在于阅读的轻薄与浅近。那种欣赏于时尚报刊的轻阅读,那种习惯于晚报社会新闻的浅阅读,那种沉溺于网络的快阅读,还有那种应付于教参教辅的技术性阅读,往往使教师处于感官刺激的娱乐之中,在“短、平、快”的信息满足中寻找技术性的秘诀。因此,心灵安静不下来,思想深刻不起来,气质高雅不起来,而且,常常在戏说的低俗、轻薄中,产生虚无感、迷惘感、沮丧感,甚至还有教育和生活的恐慌感。带着这样的 阅读,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在课堂里如何向学生展开一本最高尚的书呢?教学中的飘浮感,不能不说与阅读的轻、浅是有关的。
  应当在阅读的契约上写下“安静”。真的,在阅读中让心找到安顿的静寂之处,就像《瓦尔登湖》的译者所提醒我们的“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其实,读一点原著,读一点经典,会让人有一种奇异的安宁,形成经典的情怀。你看,陆平读《古文观止》,结果“我们发现古典看我们很近,我们看古典很远。这种‘远’不是时代差异造成的文化距离和语言变迁造成的理解隔膜,而是‘路漫漫其修远’的畏途感”,经典阅读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崇高而又轻松的希望。
  所谓读“进去”,是说身心投入进去,是说把阅读中获得的意义“投射”到自己的生命旅途中来,使自己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面对这样一位平和的智者,你无须上前搭讪,无须仰视他的身影。你要做的,是在这一刻,保持一份不被打扰的宁静与清醒,让灵魂在场,让欲望缺席。然后,合上书本,闭目冥思,试问自己是否超脱。”孙江永读周国平,读出了哲思,读出了人生超越的价值之所在,他也读“进去”了。
  
  五、阅读的累积:在过程中寻找快乐
  
  尽管赵汀阳先生对“快乐”与“幸福”作了严格区分,而且把快乐定义为消费性的,但我仍坚持认为阅读需要快乐,快乐可以推动阅读。因此,阅读的契约上,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快乐。
  的确,阅读的快乐来自过程。如果自己,或是学校领导,把阅读的目的隐藏,让自己,让教师真正经历一个过程,那么,一定会在快乐中进步。其中十分重要的——读书需要多读,需要反复读,需要不断买书来读,需要藏书以后读,有时候需要回到第一本,回到第一页,回到第一行。土耳其小说家欧汉·帕姆克在《白色城堡》中说:“假如你有一卷在握,不管那本书是多么复杂或艰涩,假如你愿意的话,当你读完它时,你可以回到开头处。再读一遍,如此一来就可以对艰涩处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会对生命有进一步的领悟。”这既是阅读的累积,又是生命意义的累积,这是阅读的重新开始,又是生命的又一次出发。
  在与阅读所签的契约上,我们还可以写上许多。不过,契约就在我们心里,契约上的一切也就在我们的心里了。
  不过,我还是要真心地说一句:快。老师们,去签一份阅读的契约。
其他文献
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的终端产品,检验报告的准确可靠是质检机构的主要工作。随着计量认证工作逐渐深入,质检机构也越来越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规范目常检验工作,提升
“爸爸,谢谢你。”这是李敬波在被推进手术室前说的最后一句话。2010年1月27日,《神州》杂志3名记者去看望了手术2天后的李敬波,是李敬波的大伯把我们领进病房,六人间的病房略显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如何培养?从哪里着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家庭教育课本《弟子规》给了我们应有的答案。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分析了《弟子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弟子规》;人的全面发展;关系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家
【摘 要】为了配合我校教务教改工作的深入落实,本文就我校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学生在这种模式环境下达到的学习效果,积极进行教学修改,以求建成满足产学研教育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一支适应产学研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健全一体化教学教材,创立适应学院发展所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控 一体化教学 教学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根本上讲,教育改革是一种教学思想的改革,是教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三维课
他的左手扶着她的肩,右手紧紧拽着她的一只胳膊。她的双手总是握成半拳的姿势,两只僵硬的胳膊扭曲着悬在空中。她的双脚也变了形,走一步,身体便会剧烈地摇一摇,远远望去,好似一个巨大的不倒翁。  他搀扶着她,一步一步地挪动。她每迈出一步,他仿佛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或许是长期低头弯腰的缘故,他瘦长的身体已显得有些佝偻。  经常有人远远地对着他们的背影叹息:原先是多么漂亮的一个女人呀,一场大病把人折磨成了这个
一件衣服从原料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到加工运输中的防腐剂、荧光剂、甲醛……衣服上的残留化学品可以通过皮肤进入身体,成为隐性“杀手”。那么,怎样远离服装的危害呢?
【摘 要】贫困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扰已成为制约部分在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中, 深入分析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层面的困扰及现实压力来源, 并对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贫困”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校 心理贫困 心理帮扶  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
【摘 要】研究使用ABA训练法,对一名在情绪指认和情绪命名上存在困难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干预。结果表明,通过ABA训练法的干预,自闭症儿童情绪指认和情绪命名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且追踪期维持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ABA训练法 情绪指认 情绪命名  一、引言  自1943年美国精神医生利奥·凯纳明确提出 “自闭症”这一概念以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迅猛增长,国内外对其关注度不断
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对事物、对知识有他们独特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朝着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方向走,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