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标下创造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教师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转变教学理念。科学探究,是伴随人们一生的学习活动。幼儿的啼哭,是一种探究:不仅表明他的需求,也是与社会沟通的方式,还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儿童消灭蚂蚁的游戏,也是一种探究:不仅可以了解蚂蚁的习性,还可以知道身边的一些物质,像洗衣粉、汽水、开水等的性质以及它们对蚂蚁的作用;小学生的捉迷藏,仍然是一种探究:分析同伴的心理,观察周围的环境,辨析各种迹象,做出自己行为的判断……少年儿童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习着、进步着、体验着、快乐着。尽管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探究,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转变教学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参与者和组织者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师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当然,课堂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转变教学思路。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中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多使用激励、赏识的语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如经常使用一些“你已经有所发现了”、“相信你会说得更好”、“你的想法与众不同”、“看谁还有不同意见”、“假如能……就更好了”等鼓励、关爱、求异、提示性等话语,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多向学生“求教”,让每一个孩子感到“我真能干”。
二打破传统备课的模式,准确把握探究式备课主旨
教师要成功地完成一节探究式物理教学,首先要备好课。过去备课的时候,教师常常在教案中标上每个部分所用的时间,以免完不成任务。教师就像一个熟练的垒“积木”者,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观看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把一块块“积木”排列出来,备课的过程就是准备“积木”和设计“积木”排列顺序的过程。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让课堂带上了教师预设的枷锁,成为了一种没有变化的表演。探究式备课则力求打破传统备课方式的封闭性和武断性,既强调教师的作用,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既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又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感情的激发。那么,如何做好探究式备课,我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三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精心选用探究式教学要素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教育要发生质的改革,从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力戒教师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观,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但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要素进行选用。《课程标准》中有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探究过程进行的深度,也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突出学习兴趣的培养,自觉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要着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调动学生在认知上的需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基础、兴趣的保持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物理学习走向体验生活。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就像一座科学宝库。物理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许多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是非常希望学习物理的,他们对物理知识很感兴趣。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困惑,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充满渴望。
从被动接收到快乐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为中心,常常用“讲概念──背概念──做习题”的思路来处理物理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由于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过程,常常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考试又过分追求选拔性,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得许多学生厌倦了“习题复习题,习题何其多”的物理学习过程。
从求学认知到发展自我。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对成功的追求。物理教学应该使学生为社会发展来主动发展自我,适时引导开发学生潜能。这不仅使科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而且使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的力量,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小实验、小制作,例如,制作照相机、望远镜、让线圈转起来(电动机)、小船,等等,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满足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例如,模拟望远镜的结构,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构成一个望远镜。学生用两只手各持一个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就能像利用望远镜那样看清远处的物体。学生还可以通过互换这两个放大镜的位置,观察到长焦和短焦放大镜的不同组合,产生像的差异。
五 探究式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新变化。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精神”,就必须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以“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并注重“课后反思”,怎么教就怎么设计,完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新变化。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物理课,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 “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有时教师就像一个“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例如,学生问叶绿素喜欢什么颜色的光?世界上有没有黑色的花?便和学生约定,都去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看谁能够获得更可靠的答案。新课程不仅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更主要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探究式教学不仅是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为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领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新理念,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实现教学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北京全品教育研究所.素质教育新教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转变教学理念。科学探究,是伴随人们一生的学习活动。幼儿的啼哭,是一种探究:不仅表明他的需求,也是与社会沟通的方式,还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儿童消灭蚂蚁的游戏,也是一种探究:不仅可以了解蚂蚁的习性,还可以知道身边的一些物质,像洗衣粉、汽水、开水等的性质以及它们对蚂蚁的作用;小学生的捉迷藏,仍然是一种探究:分析同伴的心理,观察周围的环境,辨析各种迹象,做出自己行为的判断……少年儿童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习着、进步着、体验着、快乐着。尽管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探究,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转变教学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参与者和组织者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师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当然,课堂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转变教学思路。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中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多使用激励、赏识的语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如经常使用一些“你已经有所发现了”、“相信你会说得更好”、“你的想法与众不同”、“看谁还有不同意见”、“假如能……就更好了”等鼓励、关爱、求异、提示性等话语,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多向学生“求教”,让每一个孩子感到“我真能干”。
二打破传统备课的模式,准确把握探究式备课主旨
教师要成功地完成一节探究式物理教学,首先要备好课。过去备课的时候,教师常常在教案中标上每个部分所用的时间,以免完不成任务。教师就像一个熟练的垒“积木”者,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观看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把一块块“积木”排列出来,备课的过程就是准备“积木”和设计“积木”排列顺序的过程。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让课堂带上了教师预设的枷锁,成为了一种没有变化的表演。探究式备课则力求打破传统备课方式的封闭性和武断性,既强调教师的作用,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既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又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感情的激发。那么,如何做好探究式备课,我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三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精心选用探究式教学要素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教育要发生质的改革,从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力戒教师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观,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但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要素进行选用。《课程标准》中有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探究过程进行的深度,也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突出学习兴趣的培养,自觉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要着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调动学生在认知上的需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基础、兴趣的保持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物理学习走向体验生活。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就像一座科学宝库。物理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许多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是非常希望学习物理的,他们对物理知识很感兴趣。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困惑,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充满渴望。
从被动接收到快乐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为中心,常常用“讲概念──背概念──做习题”的思路来处理物理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由于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过程,常常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考试又过分追求选拔性,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得许多学生厌倦了“习题复习题,习题何其多”的物理学习过程。
从求学认知到发展自我。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对成功的追求。物理教学应该使学生为社会发展来主动发展自我,适时引导开发学生潜能。这不仅使科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而且使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的力量,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小实验、小制作,例如,制作照相机、望远镜、让线圈转起来(电动机)、小船,等等,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满足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例如,模拟望远镜的结构,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构成一个望远镜。学生用两只手各持一个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就能像利用望远镜那样看清远处的物体。学生还可以通过互换这两个放大镜的位置,观察到长焦和短焦放大镜的不同组合,产生像的差异。
五 探究式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新变化。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精神”,就必须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以“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并注重“课后反思”,怎么教就怎么设计,完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新变化。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物理课,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 “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有时教师就像一个“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例如,学生问叶绿素喜欢什么颜色的光?世界上有没有黑色的花?便和学生约定,都去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看谁能够获得更可靠的答案。新课程不仅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更主要的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探究式教学不仅是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为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领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新理念,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实现教学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北京全品教育研究所.素质教育新教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