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行为能力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行为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焦虑(6.55±1.12)分、抑郁(6.22±1.5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68-02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主要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1]。我国属于糖尿病的高发国家,且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而多数糖尿病均为老年人,其具有缺乏疾病认知、记忆力差、服药依从性差等特点,若未能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故此需给予其有效的健康教育[2]。本研究通过分析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糖尿病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收治100例,收治年限在2017年度至2018年度间,予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共50例、对照组50例。
纳入标准:符合我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以及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观察组,男性共39例、11例为女性,年龄58岁-71岁,平均年龄64.51±1.27岁。
对照组,男性共40例、10例为女性,年龄59岁-71岁,平均年龄65.22±1.32岁。
2组一般资料比较的统计学结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50例行健康教育臨床护理路径。
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态度,并对患者各项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对其心理需求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疑惑耐心解答,从而提高其配合度。根据患者遵医行为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下一步护理方案。
入院第2天: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观察,并对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疾病态度进行了解,同时需告知家属营造舒适和温馨氛围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配合度。告知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应激,并给予其心理疏导,使其能够调节心理。讲解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与患者体重和身高等资料结合,对其每日所需总热量进行计算,督促患者合理饮食。
入院第3天:告知患者药物的相关内容,比如药物作用、服用方法、剂量、名称等,同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高龄、记忆力较差人群,应将药物放在小药盒内,并通过闹铃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用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检查,若出现漏服或忘服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补救[3]。同时告知患者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一旦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行为能力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判定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每个量表中含有7个项目,其中焦虑量表中:1.感到紧张、2.有些害怕感觉、3.心理具有担忧想法、4.能舒适的坐着、感到放松、5.由于害怕而发抖、6.具有动荡不安感觉、7.突然感觉到恐慌;抑郁量表中:主要对抑郁、愉快感缺乏或者精神迟滞等进行判定,1.依然乐于做过去喜欢事情、2.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3.感到高兴、4.感觉到精疲力竭、5.对自身外表失去兴趣、6.怀着欣喜心情期待事情、7.能了解广播的电视各项节目。量表判定评分:若得分在7分以内,表示情绪正常、若得分在7分-17分之间,则表示可能有焦虑和抑郁症、若得分在17分-24分之间,则表示肯定有焦虑症或抑郁症,若得分大于24分,则表示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将P<0.05作为检验标准,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行为能力评分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行为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比较2组心理状态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焦虑(6.55±1.12)分、抑郁(6.22±1.5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以老年人最为常见,若护理不当,易导致其预后受到影响[4]。研究认为,在加强患者相关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其有关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但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存在较多弊端,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5]。健康教育核心为教育人们改善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使患者对健康行为进行充分了解,并自觉采纳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了解,明确科学饮食、运动锻炼、饮食干预等在促进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6]。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还能弥补常规教育的盲目性,能够促进患者提高配合度,实现健康教育的作用。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行为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焦虑(6.55±1.12)分、抑郁(6.22±1.5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海莲.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65-1066.
[2]周会珍,车丽萍.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15-1017.
[3]周永蓉,周建松.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中对血糖指标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3):430-432.
[4]甘亚平,陈玲,韦晓丹, 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1026-1029.
[5]李甦雁,刘海洋,刘亚鲁, 等.徐州市和平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19(4):242-248.
[6]郭龙,黄昭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25-1227.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68-02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主要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1]。我国属于糖尿病的高发国家,且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而多数糖尿病均为老年人,其具有缺乏疾病认知、记忆力差、服药依从性差等特点,若未能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故此需给予其有效的健康教育[2]。本研究通过分析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糖尿病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收治100例,收治年限在2017年度至2018年度间,予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共50例、对照组50例。
纳入标准:符合我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以及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观察组,男性共39例、11例为女性,年龄58岁-71岁,平均年龄64.51±1.27岁。
对照组,男性共40例、10例为女性,年龄59岁-71岁,平均年龄65.22±1.32岁。
2组一般资料比较的统计学结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50例行健康教育臨床护理路径。
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态度,并对患者各项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对其心理需求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疑惑耐心解答,从而提高其配合度。根据患者遵医行为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下一步护理方案。
入院第2天: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观察,并对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疾病态度进行了解,同时需告知家属营造舒适和温馨氛围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配合度。告知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应激,并给予其心理疏导,使其能够调节心理。讲解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与患者体重和身高等资料结合,对其每日所需总热量进行计算,督促患者合理饮食。
入院第3天:告知患者药物的相关内容,比如药物作用、服用方法、剂量、名称等,同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高龄、记忆力较差人群,应将药物放在小药盒内,并通过闹铃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用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检查,若出现漏服或忘服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补救[3]。同时告知患者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一旦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行为能力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判定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每个量表中含有7个项目,其中焦虑量表中:1.感到紧张、2.有些害怕感觉、3.心理具有担忧想法、4.能舒适的坐着、感到放松、5.由于害怕而发抖、6.具有动荡不安感觉、7.突然感觉到恐慌;抑郁量表中:主要对抑郁、愉快感缺乏或者精神迟滞等进行判定,1.依然乐于做过去喜欢事情、2.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3.感到高兴、4.感觉到精疲力竭、5.对自身外表失去兴趣、6.怀着欣喜心情期待事情、7.能了解广播的电视各项节目。量表判定评分:若得分在7分以内,表示情绪正常、若得分在7分-17分之间,则表示可能有焦虑和抑郁症、若得分在17分-24分之间,则表示肯定有焦虑症或抑郁症,若得分大于24分,则表示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将P<0.05作为检验标准,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行为能力评分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行为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比较2组心理状态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焦虑(6.55±1.12)分、抑郁(6.22±1.5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以老年人最为常见,若护理不当,易导致其预后受到影响[4]。研究认为,在加强患者相关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其有关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但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存在较多弊端,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5]。健康教育核心为教育人们改善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使患者对健康行为进行充分了解,并自觉采纳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了解,明确科学饮食、运动锻炼、饮食干预等在促进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6]。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还能弥补常规教育的盲目性,能够促进患者提高配合度,实现健康教育的作用。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行为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焦虑(6.55±1.12)分、抑郁(6.22±1.5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海莲.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65-1066.
[2]周会珍,车丽萍.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15-1017.
[3]周永蓉,周建松.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中对血糖指标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3):430-432.
[4]甘亚平,陈玲,韦晓丹, 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1026-1029.
[5]李甦雁,刘海洋,刘亚鲁, 等.徐州市和平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19(4):242-248.
[6]郭龙,黄昭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2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