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有一种文化叫故事,故事具有精彩的情节,富有神秘感。故事对幼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启迪智慧。若故事与数学相遇,将会摩擦出耀眼的火花。数学教学故事化,可以趣化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降低思维坡度,让复杂深邃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助于支持学生思考,提升学习质效。
一、巧借故事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前提,许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关键因素是数学的抽象性太强,数学材料枯燥乏味。若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必须将数学内容进行趣化,改变数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使数学内容产生强劲的吸引力。
学生几乎是听故事长大的,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对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融数学内容于故事之中,用娓娓道来的故事展现数学内容,能捕获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一课中,以《西游记》故事为素材,利用游记中的一些数字作为教学内容:“唐僧的三个徒弟中最厉害的是孙悟空,他有七十二变,他的一个跟头能够飞出十万八千里,他的兵器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经典的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故事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生出疑问:十万八千里到底有多远,一万三千五百斤究竟有多重?故事引发了学生对其中的多位数的探究欲望。再譬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中,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改编为猪八戒分西瓜:猪八戒捡回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师徒四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个西瓜?有趣的故事情境既活跃了学生情绪,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故事激趣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激趣的策略之一,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故事资源,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拓展故事的数学教学功效。
二、灵用故事教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種反映形式。”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思维能力尚若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有效剖析本质特征自主建构概念,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深入指导,为学生助一臂之力。如果让概念教学披上故事色彩,或许会给学生以启发,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特征的把握。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时常灵活应用故事助力学生认识概念。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懂得分数有真假,给学生讲“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或“真假李逵”的故事,在简短而有趣的故事中导入数学概念。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又能给学生一定启示。“真假美猴王”与“真假分数”的碰撞,此真假非彼真假,有助于学生的概念认知,使真分数与假分数这两个概念很快进入他们的脑海,融入原有的分数知识框架。再譬如,在教学《倒数》一课时,通过讲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边讲解边表演“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的动作。学生通过观察左、右手的上、下位置变换,在直观的动作启示下,对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是“倒数”有了形象的认识,学生根据“倒树”来理解“倒数”,印象更加深刻难忘。故事与概念教学的融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事倍功半。
三、妙用故事点化思维
故事不仅具有娱乐价值,且具有启智价值,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能够点化人的思维,促进思考。数学故事具有极强的启思效果,睿智的教师善于借用故事去点化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策略的移植,借助故事点化学生可以达到一种不教之教的效果。
策略意识是一种重要素养,教学需要策略,解决问题需要策略。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善于思维者拥有丰富的策略,我们要注重策略教学,培养学生故事点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学路径,用故事去点化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触类旁通,获得新策略。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许多学生一脸茫然,找不出头绪,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把大杯替换成小杯的方法,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孙悟空借金箍棒”的故事,“老师为什么现在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一些学生听后若有所悟,“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奇妙?”稍作点拨,“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变化,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学生甲说道:“我们也可以把大杯变成小杯,或者把小杯变成大杯。”学生乙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真有悟性!像你所说的把大杯变成小杯或者把小杯变成大杯的方法叫作替换,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边表扬边板书“替换”,相机把替换策略抛给学生。“下面就请你们也学孙悟空变一变,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吧。”就这样,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触类旁通,理解并掌握了替换的策略。(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巧借故事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前提,许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关键因素是数学的抽象性太强,数学材料枯燥乏味。若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必须将数学内容进行趣化,改变数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使数学内容产生强劲的吸引力。
学生几乎是听故事长大的,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对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融数学内容于故事之中,用娓娓道来的故事展现数学内容,能捕获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一课中,以《西游记》故事为素材,利用游记中的一些数字作为教学内容:“唐僧的三个徒弟中最厉害的是孙悟空,他有七十二变,他的一个跟头能够飞出十万八千里,他的兵器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经典的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故事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生出疑问:十万八千里到底有多远,一万三千五百斤究竟有多重?故事引发了学生对其中的多位数的探究欲望。再譬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中,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改编为猪八戒分西瓜:猪八戒捡回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师徒四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个西瓜?有趣的故事情境既活跃了学生情绪,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故事激趣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激趣的策略之一,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故事资源,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拓展故事的数学教学功效。
二、灵用故事教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種反映形式。”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思维能力尚若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有效剖析本质特征自主建构概念,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深入指导,为学生助一臂之力。如果让概念教学披上故事色彩,或许会给学生以启发,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特征的把握。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时常灵活应用故事助力学生认识概念。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懂得分数有真假,给学生讲“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或“真假李逵”的故事,在简短而有趣的故事中导入数学概念。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又能给学生一定启示。“真假美猴王”与“真假分数”的碰撞,此真假非彼真假,有助于学生的概念认知,使真分数与假分数这两个概念很快进入他们的脑海,融入原有的分数知识框架。再譬如,在教学《倒数》一课时,通过讲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边讲解边表演“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的动作。学生通过观察左、右手的上、下位置变换,在直观的动作启示下,对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是“倒数”有了形象的认识,学生根据“倒树”来理解“倒数”,印象更加深刻难忘。故事与概念教学的融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事倍功半。
三、妙用故事点化思维
故事不仅具有娱乐价值,且具有启智价值,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能够点化人的思维,促进思考。数学故事具有极强的启思效果,睿智的教师善于借用故事去点化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策略的移植,借助故事点化学生可以达到一种不教之教的效果。
策略意识是一种重要素养,教学需要策略,解决问题需要策略。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善于思维者拥有丰富的策略,我们要注重策略教学,培养学生故事点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学路径,用故事去点化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触类旁通,获得新策略。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中,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许多学生一脸茫然,找不出头绪,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把大杯替换成小杯的方法,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孙悟空借金箍棒”的故事,“老师为什么现在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一些学生听后若有所悟,“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奇妙?”稍作点拨,“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变化,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学生甲说道:“我们也可以把大杯变成小杯,或者把小杯变成大杯。”学生乙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真有悟性!像你所说的把大杯变成小杯或者把小杯变成大杯的方法叫作替换,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边表扬边板书“替换”,相机把替换策略抛给学生。“下面就请你们也学孙悟空变一变,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吧。”就这样,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触类旁通,理解并掌握了替换的策略。(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