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例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开设美术课,是为了有机地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一方面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且要带动学生能独立地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
  一、欣赏模式的探究
  一幅美术作品,直面的鉴赏很难细致地体现作者的思想,而运用感悟式鉴赏切入思维和激情投入画面的观看方式,使思维不断翻滚,融合诗的意境、音乐的美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不仅能冲破单纯美术学科的视觉欣赏,而且能糅合语文学科诗词的意境思维体验,以及音乐学科乐律的听觉激情。经过这三者的分层体会和融汇感受后,一幅美术作品会变得景随人迁,人随意动。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如中国画等。
  以南宋马麟的中国画绢本《静听松风图》鉴赏课为例。首先,展开画卷,印入眼帘的是苍松、青石、远山、暮霭、小溪、流水、文士、童子……不一而足,两株青黛的苍松古韵虬曲、姿势苍劲、枝叶潇洒。画家绘画其树并不写顶、脚,更显松针和枝上蔓藤随风向一个方向拂动。深山溪流间,四野空旷,针藤的摇曳愈发瑟瑟。松底青石采用了大斧劈皴法绘制,突兀嶙峋。斜倚在松根大石上的文士,他的衣襟微开,翘着左腿,姿态非常随意而悠闲。文士轻便的服装,书僮手中的扇子,以及青翠的松针,都提醒我们这是炎炎夏日,他们正在松林里乘凉。文士看上去似乎是在望着侍立一旁的童子,但仔细再看,那种神情淡漠的样子显露着视而不见的神色,虽然将脸侧向左边,但眼睛却瞟往风所吹来的右边,耳朵也被特别强调,他似乎正在凝神倾听风拂过松针的飒飒声响。这时一种静定闲适观察自然最细腻幽微的变化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能感受到画卷清凉而安详的气息。
  从上节美术的角度欣赏后,思维开始被画卷激发,与画意相关的声音缓缓进入欣赏者的大脑,小溪流水的潺潺,风吹松动的絮絮,自然界的声音如一首乐曲悄然而至,乐声初发,远山暮霭,徐徐微风,但听小溪流水,微风拂动松枝的声音,宛如置身于飘渺幽远的妙曲缭绕之中,感情的潮水,不禁随着弦音的颤动而起伏激荡。突然风骤大,松枝应而乱颤,风吹松声压盖了小溪流水,此时乐声忽变,一变而为气宇轩昂的骑士,在填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其音色的雄壮磅礴可想而见。接着风忽大忽小,炎炎的暮夏中振颤着婉转错杂的啁晣之声,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向上;瞬息间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壁中,手登脚攀,步履维艰;瞬息间音声徒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身体在画境中感受着乐的韵律,心潮澎湃,思绪开始飘动,古时文人骚客的灵感这一刻在我们身上复活闪现。“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炫”。山川流水,时光转换,林壑优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然《静听松风图》却将此绝妙美色,美妙乐曲留之绢面,如果不是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感受,无论如何也不能臻于此景。
  如此一节课,横向引用了美术、诗歌、音乐的教学内容,从画而乐,画乐而诗,一堂鉴赏课横贯画乐诗的境界,不仅使学生陶醉在画的优美中,更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
  二、欣赏扩展到思想深化
  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我们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画家思想和社会意义方面展开欣赏。
  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融入画家的思想,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察其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小结时告诉学生毕加索正是通过作品中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嘶鸣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通过这样的欣赏,学生不但会对立体派有新的认识,而且能运用立体派欣赏方法去欣赏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其次,在进行鉴赏教育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提高民族荣誉感。只有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学生才能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因此,教师应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成功的欣赏会激发学生自我的表达
  学生通过对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从各个角度、各种方法去鉴赏,对作品、画家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学生既会自觉地接受美术知识,又会接受思想教育。最终学生也会以各种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愿望。
  以上是我对上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探索,目的是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我们应携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浙江省矾山明矾石矿素有我国矾都之称。明矾石除生产明矾外,还可以制取钾肥、硫酸和氢氧化铝等产品。温州化工厂要求原矿含明矾石>42%。为合理利用水尾山矿段的低品位矾矿,我
c-fos基因是即早基因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之一,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表达水平很低,难以检测,多种刺激因素可诱导该基因迅速的一过性表达,由此可以描绘出一个参与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靠的是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唯一的、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合理策划课堂40分钟,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有效课堂。文章提出以“目标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为基础,通过构建目标教学有效课堂教学课时模式来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 目标教学 有效课堂模式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课
通讯员是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或各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经常为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采写新闻稿或提供报道线索、反映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及信息的专职或
52层新华大厦暨江苏新闻中心1997年12月19日封顶,这座现代化智能大厦是目前中国报业最高、最雄伟的建筑。 52 floor Xinhua Building and Jiangsu News Center December 1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与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关键能力”,诸如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相照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基础教育中,传统的教育、管理、
云锡松树脚矿1—1矿体六十年代投产,采空区上部山头因开采影响发生岩移,威胁着山头下方人员与设施的安全。1980年云南锡业公司与北京钢铁学院组成协作组,对“1—1矿体开采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酸甜苦辣,也包括喜怒哀乐,儿童接受社会锤炼、奠定成长基础的第一步就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家长对此应重视,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接受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而不能包办他们的一切,设计他们的一切。开明的家长总是珍惜甚至创造机会让孩子接受各种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体验。  一、孩子的劳动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于钢琴练习,同时在这些学生之中,绝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从未学过钢琴,所以针对他们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只能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起步。  学前教育专业常见学制为中专三年、大专五年、本科四年三种,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为三年、五年和三年。对
摘 要: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引起本文作者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注重形式还是注重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少数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是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随意进行还是要把握好学习的时机?作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实质,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把握好学习的时机。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反思    时下,凡公开课,小组合作学习就如餐厅的特色佳肴必点不可,百点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