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观认为,人即目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谋求人的发展,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一直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能力智力的培养,造成了人的情感世界的荒芜,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不完整,使情感教育一直扮演灰姑娘的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何创造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以独到的见解带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义的感悟,是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与文本进行思维碰撞之后自主生成的。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着力提高自己欣赏文本的水平,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感悟等全部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去,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追求创新,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成长。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体验铺垫出能让学生进入的课文情境基础。让情感力透纸背,让学生占有品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出自己感悟出的道理。
第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可以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多媒体展现情境、以体态模拟情境。
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
以多媒体展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
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
恰当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传统师本定位的惯性作用、有的教师仍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传经布道,常常是学生刚刚进入阅读和交流互动的心理情境,教师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学生的交流活动,每个学生发言之后都要强行插入自己的点评、阐释和讲解。而学生则一次又一次地被迫中断自己的思维过程,去聆听教师所谓“高明”的阐释,待到听完之后,便很难再回到原先的思维起点;好不容易重新思考,刚一起步又被强行中止,听其唠叨。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碰撞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其对文本材料感知感悟的深度更得不到保障。这是导致不少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流于表面、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可以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效果。阅读主体把自我的情感移注于文本世界中的人、事、景、物,而文本中的事物也以其姿态移注于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是物与我的双向交融,充满了生命情怀、富有生命姿态和情调的真实存在,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回还震荡。师生、生生之间一旦发生思维“碰撞”,形成互动,产生效应,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言阅读离不开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想象的参与。由于语文阅读、尤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审美性活动,其情感特征使情感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因素,贯穿于语文阅读的全过程。这样,想象与情感就成为语文阅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相生相随、相互作用、相互统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善于抓取阅读本文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因为作品的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是联结创作意识的桥梁,在保证一定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作品中包含的未定点于空白越多,留给读者的想象天地越广阔。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掘作品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对这些空白和未定点进行填充,使之充实、生动,创造一个前景相生的个性化世界。
善于引发学生的联想。联想与想象是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由此及彼的形象思维方式。联想能连接和打通人的各种记忆和生活经验,极大丰富思维的内容,起到一种散射作用。
个人发言、对话讨论、辩论(也包括朗读和朗诵)等,这些都是解读文本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主要是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认知的成分更浓。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主要是指读者在理解文本之后整体性的情感交流与评述。情感在表达的过程中经过了自我思维的加工,其理性色彩、个性色彩更加浓郁,因而既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性认知,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它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深化学生对认知的理解。
同阅读课堂之内相比,课堂之外的文字写作时空更加自由,思维的加工变得更加细腻、严密,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细腻,更具理性高度,其个性化色彩也更加浓郁。因此,读后感之类的写作应该提倡,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读书条件和机会,给足读书的时间,鼓励创新读书方式,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情感,从而真正体味到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以及由独特发现而产生体验的愉悦。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如何创造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以独到的见解带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义的感悟,是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与文本进行思维碰撞之后自主生成的。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着力提高自己欣赏文本的水平,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感悟等全部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去,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追求创新,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成长。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体验铺垫出能让学生进入的课文情境基础。让情感力透纸背,让学生占有品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出自己感悟出的道理。
第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可以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多媒体展现情境、以体态模拟情境。
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
以多媒体展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
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
恰当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传统师本定位的惯性作用、有的教师仍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传经布道,常常是学生刚刚进入阅读和交流互动的心理情境,教师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学生的交流活动,每个学生发言之后都要强行插入自己的点评、阐释和讲解。而学生则一次又一次地被迫中断自己的思维过程,去聆听教师所谓“高明”的阐释,待到听完之后,便很难再回到原先的思维起点;好不容易重新思考,刚一起步又被强行中止,听其唠叨。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碰撞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其对文本材料感知感悟的深度更得不到保障。这是导致不少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流于表面、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可以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效果。阅读主体把自我的情感移注于文本世界中的人、事、景、物,而文本中的事物也以其姿态移注于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是物与我的双向交融,充满了生命情怀、富有生命姿态和情调的真实存在,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回还震荡。师生、生生之间一旦发生思维“碰撞”,形成互动,产生效应,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言阅读离不开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想象的参与。由于语文阅读、尤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审美性活动,其情感特征使情感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因素,贯穿于语文阅读的全过程。这样,想象与情感就成为语文阅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相生相随、相互作用、相互统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善于抓取阅读本文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因为作品的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是联结创作意识的桥梁,在保证一定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作品中包含的未定点于空白越多,留给读者的想象天地越广阔。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掘作品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对这些空白和未定点进行填充,使之充实、生动,创造一个前景相生的个性化世界。
善于引发学生的联想。联想与想象是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由此及彼的形象思维方式。联想能连接和打通人的各种记忆和生活经验,极大丰富思维的内容,起到一种散射作用。
个人发言、对话讨论、辩论(也包括朗读和朗诵)等,这些都是解读文本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主要是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认知的成分更浓。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主要是指读者在理解文本之后整体性的情感交流与评述。情感在表达的过程中经过了自我思维的加工,其理性色彩、个性色彩更加浓郁,因而既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性认知,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它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深化学生对认知的理解。
同阅读课堂之内相比,课堂之外的文字写作时空更加自由,思维的加工变得更加细腻、严密,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细腻,更具理性高度,其个性化色彩也更加浓郁。因此,读后感之类的写作应该提倡,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读书条件和机会,给足读书的时间,鼓励创新读书方式,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情感,从而真正体味到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以及由独特发现而产生体验的愉悦。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