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十四岁考入师范院校,这八个沉甸甸的字已经伴随我将近三十年,从少年时期的似懂非懂,到青年时期的自以为懂,再到中年时期的懂而不语,经年的岁月把这八个字的金饰粉雕全都洗刷掉了,呈现出其赤裸裸的本身的模样,如高山般刚正,如流水般柔和,如清风徐来,如暖阳普照,如一场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为人师者的路上行走,却不总是那么怡然自得的。当一片良苦用心没有被学生明了时,当满心的殷切期望破灭时,当理想的丰满遇上现实的骨感时,总免不了有一种灰心丧气,孤掌难鸣的失落。每每此时,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初中时的一位地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我的课能让你们至少有一位同学对地理感兴趣,我就很满足了。”那时的我们对不是主科的地理一点也不上心,我也已经忘记了这位可敬的地理老师的名字,可是他说这句话时的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拗却成了我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影像。
也许为人师者,从来走的就不是一条热闹平坦的康庄大道,传道在于正,授业在于精,解惑在于准,无一不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沉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者需解其自身之惑方能解他人之惑,正如太阳,需保持自身的热度与光芒,方能赐予万物光与热。因此,修身立德是师者要备的一辈子的课,这门课要求师者以一个日益丰满独立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的心灵,师者需以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坚定的信仰、乐观的性格作为滋养心灵的土壤;师者需以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鞭笞来修剪旁枝杂叶;师者需以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虚名浮利的淡泊来培育果实。树未来之栋梁,师者必先修身正气立德,一位师者的生活习惯人生态度与文化修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道德与文化的传承。
所幸在这条为人师者的路上,我们从来不会是独行侠,早在2500年前就有提倡“使天下归仁”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所提出的“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他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他所要求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等,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师者的要求,孔子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着一个优秀师者的职责。
圣人尚且身体力行,以德服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修身立德,不相信滴水穿石呢?记得二十年前刚走上讲台年轻气盛的我,曾因为一个顽皮的男生上课故意搅乱课堂秩序而被气哭,任性离开讲台冲回办公室,置一整班无措的学生而不顾,后来这个男生不安地过来向我道歉,还腼腆地掀起衣角问我要不要擦把眼泪让我一下破涕为笑了。从那一次以后,我再也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发生任何失控的行为,因为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一方讲坛的神圣,一旦站上这方寸之地,我就是一名师者,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着讲台下面的每一位学生。我有责任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期待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每一个的成长周期不一样,花期自然也不同。有的得天独厚,先天禀赋,一点即通,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有的先天不足,或水土不服,或躲在阴暗处逃避阳光。对于前者,师者无需太过惊讶,因为他们就像当年的自己,朝气蓬勃,遇上合适的土壤就一定能绽放;对于后者,师者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师者并非点石成金的神仙,而只是辛勤耕耘的园丁,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并以无限的耐心与爱心去陪伴它的成长,迎接它的收成。今年教师节,二十年前我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届学生联系上了我,并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在群里,那个当初把我气哭的男同学第一个兴奋地和我打招呼,他骄傲地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名电脑工程师,并感谢我当年对他的容忍和耐心,让他不再逃避学英语,这也为他后来转行学电脑编程写程序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听他讲完他的成长历程后,我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想想如果当初的我,仅仅因为这个学生的顽皮而厌恶他轻视他甚至放弃他,势必也会引起他对英语学习更大的不屑,从此躲得远远的,那我手上的这一粒希望的种子又往哪里播呢?我又能用什么去塑造他的心灵呢?
如今的我,从教二十年后的我,由衷地觉得,自己从事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最幸运的一份职业,在这二十年里,我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灵魂优雅的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处在豆蔻年华的年青人,在他们最美好的岁月里陪伴着他们发芽开花结果,若有幸成为他们记忆深处的一缕清风,一阵春雨又或是一轮皎月,一盏明灯,那便是一份无上的荣幸,那是师者坚持修身立德最大的福报,那就是为人师者无与伦比的幸福。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在为人师者的路上行走,却不总是那么怡然自得的。当一片良苦用心没有被学生明了时,当满心的殷切期望破灭时,当理想的丰满遇上现实的骨感时,总免不了有一种灰心丧气,孤掌难鸣的失落。每每此时,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初中时的一位地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我的课能让你们至少有一位同学对地理感兴趣,我就很满足了。”那时的我们对不是主科的地理一点也不上心,我也已经忘记了这位可敬的地理老师的名字,可是他说这句话时的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拗却成了我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影像。
也许为人师者,从来走的就不是一条热闹平坦的康庄大道,传道在于正,授业在于精,解惑在于准,无一不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沉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者需解其自身之惑方能解他人之惑,正如太阳,需保持自身的热度与光芒,方能赐予万物光与热。因此,修身立德是师者要备的一辈子的课,这门课要求师者以一个日益丰满独立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的心灵,师者需以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坚定的信仰、乐观的性格作为滋养心灵的土壤;师者需以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鞭笞来修剪旁枝杂叶;师者需以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虚名浮利的淡泊来培育果实。树未来之栋梁,师者必先修身正气立德,一位师者的生活习惯人生态度与文化修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道德与文化的传承。
所幸在这条为人师者的路上,我们从来不会是独行侠,早在2500年前就有提倡“使天下归仁”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所提出的“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他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他所要求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等,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师者的要求,孔子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着一个优秀师者的职责。
圣人尚且身体力行,以德服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修身立德,不相信滴水穿石呢?记得二十年前刚走上讲台年轻气盛的我,曾因为一个顽皮的男生上课故意搅乱课堂秩序而被气哭,任性离开讲台冲回办公室,置一整班无措的学生而不顾,后来这个男生不安地过来向我道歉,还腼腆地掀起衣角问我要不要擦把眼泪让我一下破涕为笑了。从那一次以后,我再也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发生任何失控的行为,因为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一方讲坛的神圣,一旦站上这方寸之地,我就是一名师者,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着讲台下面的每一位学生。我有责任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期待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每一个的成长周期不一样,花期自然也不同。有的得天独厚,先天禀赋,一点即通,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有的先天不足,或水土不服,或躲在阴暗处逃避阳光。对于前者,师者无需太过惊讶,因为他们就像当年的自己,朝气蓬勃,遇上合适的土壤就一定能绽放;对于后者,师者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师者并非点石成金的神仙,而只是辛勤耕耘的园丁,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并以无限的耐心与爱心去陪伴它的成长,迎接它的收成。今年教师节,二十年前我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届学生联系上了我,并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在群里,那个当初把我气哭的男同学第一个兴奋地和我打招呼,他骄傲地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名电脑工程师,并感谢我当年对他的容忍和耐心,让他不再逃避学英语,这也为他后来转行学电脑编程写程序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听他讲完他的成长历程后,我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想想如果当初的我,仅仅因为这个学生的顽皮而厌恶他轻视他甚至放弃他,势必也会引起他对英语学习更大的不屑,从此躲得远远的,那我手上的这一粒希望的种子又往哪里播呢?我又能用什么去塑造他的心灵呢?
如今的我,从教二十年后的我,由衷地觉得,自己从事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最幸运的一份职业,在这二十年里,我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灵魂优雅的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处在豆蔻年华的年青人,在他们最美好的岁月里陪伴着他们发芽开花结果,若有幸成为他们记忆深处的一缕清风,一阵春雨又或是一轮皎月,一盏明灯,那便是一份无上的荣幸,那是师者坚持修身立德最大的福报,那就是为人师者无与伦比的幸福。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