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沟通 赢得好感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能缩短人与人的距离,沟通能搭起心与心的桥梁,沟通能跨越年龄的障碍,沟通能使生活变得温暖。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了解,朋友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感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情绪使我们得以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比如通过微笑表达友好,通过热忱表达关切。大家知道:表现快乐会使人感觉愉快,表现稳重会使人感到放心,表现体贴会使人感到亲近,表现幽默会使人感觉放松。然而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沟通是困难的,因为有“沟”,所以不通。要在“沟”上架起桥梁才能够通。要架设桥梁,应该掌握什么技巧、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沟通要注意传情达意
  (一)首先要确定信息内容,清晰、简洁地发送信息。人们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古人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同时还应该形象生动、幽默而含蓄,交谈中不要说尽道破,应该留有余地,用生动的比喻,轻松幽默的语言来化解人际交往时的拘束、尴尬气氛。另外还要注意委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讳”,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使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东西。这时说话人要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它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
  (二)重视感情表达。沟通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应是一种感情的传递。应敞开心扉,开诚布公,交真心、谈真话、以心换心,这样才能增进相互感情,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使沟通成为增强团结的粘合剂。为此,我们要小心说话,在话说出口之前先思考思考,不要莽莽撞撞的脱口而出。事情再怎么急迫,也要清楚地让大家知道问题以及来龙去脉,但往往是越急越说不清楚,反而耽误了时间。所以请记住以下“说”的忠告: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說;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二、积极倾听,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赢得好感的关键。英国管理学家威尔德说:“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没有积极的倾听,就没有有效的沟通。戴尔·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滔滔不绝的雄辩能力、察言观色的洞察力以及擅长写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倾听能力重要。
  三、做到双向沟通,积极反馈
  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信息的发生者通过“表达”发出信息,其次是信息的接收者通过“倾听”接收信息。对于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沟通来说,仅仅这两个环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反馈,即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或过程后,及时地回应对方,以便澄清“表达”和“倾听”过程中可能的误解和失真。反馈有两种好的做法:一种是正面的反馈,另一种叫做建设性的反馈。正面的反馈就是对对方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表扬,希望好的行为再次出现。建设性的反馈就是在对方做得不足的地方,给他提出改进的意见。注意,建设性反馈是一种建议,而不是批评,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沟通要把握好时机
  (一)寻找沟通的时机很重要。人一般在心情愉快时比较乐于和他人交流,也相对容易接受外界信息。选择这个时机找其谈心,就容易使沟通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有经验的思想工作者,大都善于寻找沟通的“突破口”,比如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地域或心理上的接近性以及平和的态度与语气等打开谈话的“突破口”,从而使沟通交流顺利进行下去,最终达到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开动脑筋进行愉快的谈话。当一个人愁眉苦脸地、絮絮叨叨地向你诉说自己生病住进医院后动过哪些手术,动手术时吃过什么样的苦头时,你多半是不会打心眼里表示同情的。另外,当一个人在讲述自己的不幸和破产等不愉快的事情时,尽管详尽到了足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程度,可是也只会叫人感到厌烦,而根本不可能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苦恼。那些令人伤感、郁闷和丧气的话,虽然别人偶尔会听一下,可是如果翻来覆去还是这一套,就没有人要听了。因为一个人出于礼节,有时候虽然会暂时忍受一下由牢骚和怨言所造成的悲剧气氛,但是他毕竟希望摆脱这种气氛,而追求令人心情舒畅的快乐氛围。
  (三)使对方向自己靠拢。在谈话中若能将自己投入进去,谈谈与对方相同的意见和经验,比如说,“我赞成你的观点”、“那个我也喜欢”等。那么,对方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你感兴趣,而且产生好感。对于赞同自己意见的人,谁都会把他看作是一个提审自己价值和增强自己自信的人,因而自然会对他产生好感,那么良好的气氛就出来了。无论谁,也不喜欢接受别人强加在自己头上的观点;即使明确知道对方的话是正确的,也不喜欢自己的观点遭到全面否定的交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你非得反对某个人的观点时,一定得找出某些可以赞同的部分,来为进行对话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重庆巴蜀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事业有效运转之必需,只有坚持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出效益、创品牌,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管理学的发展已经经过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系统管理等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管理的高级阶段——文化管理。因此,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更为科学的文化管理。  有人说学校需要大师和大树,这里的所谓“大”,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引领,即一种“高山仰止
期刊
我们经常能听见一些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其实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个习惯问题,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没有从学习习惯上找原因,而是从表面、客观上找,其实,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一、树立通力合作,教育
期刊
看过一则故事: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什么?”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没有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当然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去思考,完全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维、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作为班主任,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抓好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长,这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就尤其显得重要了。那么又怎样抓思想素质教育呢?  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学校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提高农村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做大量工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
期刊
如果一个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就会终生受益。不仅在学习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事业中、家庭生活中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作为中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要注重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在新期造就新型人才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语文自主学习呢?  一、教师转换角度  就是说做老师的设身自己也是
期刊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的一些教育管理学家和学校组织的研究者,比如马科斯·阿伯特、查尔斯·比德威尔、罗纳德·科文等,把科层组织理论逐步应用到学校的组织管理中来,给学校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虽然韦伯的科层制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也会有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寻求一种适合学校组织的管理模式,既要发挥科层管理的优势,改革和完善其不足之处。  一、管理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当前初等
期刊
转眼间,我已从教十五载。一位哲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当然,我不是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记得那年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一位叫梁燕的女同学,她家住三合,离学校较远。一遇到下雨天,她中午吃饭就不能回去,来校时带些馒头、方便面之类的食物欲充饥。我知道后就常常把她叫到我的宿舍来,在教师灶上买饭给她吃,给她倒杯热水喝。在与她闲聊时,
期刊
从我国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开始恢复重建以来,督导队伍逐步壮大,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初步建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教育督导工作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眼睛”,教育督导工作越深入、越真实,教育决策就越科学、越准确,工作推进就越扎实、越有效。近年来,区域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创新教育督导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