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影响至深,正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给德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又给德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通过道德引导与教育、法制等手段来填补现时网络中无规范的真空,构建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文化 德育 对策 忧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都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而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因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它的道德观念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是有所差异的。
  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大踏步地、快节奏地来到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网络对社会正反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丰富性、信息传播的快捷化以及信息文化的可复制性和共享性,不仅能够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广泛的信息,同时,也传播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而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网络转黄以及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道德观、法制观的影响等,都让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也处一种“两难”的境地中。
  
  一、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学生带来的激励与震撼
  
  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网络及与之相关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创新者和主要享用者。据2008年7月24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网民的年龄分布参看下表:
  
  从网民的年龄分布表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了68.6%,是中国网民的绝对多数群体。
  现今的网络世界可谓是精彩至极,通过网络,人们既可饱览国内知名学院的教育风采,又可享受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等国际大学的精髓教育,它为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教育与受教育方式都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和强力震撼。网络时代拓宽了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教育的方式,提供了最优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了教育资源无处不有、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教育内容充实多样的资源共享。而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一方面充分享受着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游戏规则不太完善的情势下,关注青少年在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对网络时代模塑他们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道德现状
  
  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存在着明显弊端:从德育的价值取向看,表现为重社会政治功能,轻人文的发展功能;从德育的对象来看,学生被视为受动体、“美德袋”,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建构主体;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看,讲究让学生顺从既定的、预设的条文规范。而这些规范大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品德需求;再从德育的途径看,理性说教、灌输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德育的评价方面,衡量学生的准绳是社会标准和统一标准。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情感生命的成长被压抑、忽视;其生活被扭曲、被异化。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抑下的青少年。网络通道的畅通即给青少年学生的视觉、内心以强大冲击力,一些学生对网络教育产生了一种盲目推崇的心态,甚至认为教育的现代化就是网络的教育化。
  据天津市《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青少年》和天津教科院有关研究数据综合来看:天津市11—18岁的中小学生六成经常上网,其中的三成去网吧(而大部分为黑吧)。上网浏览信息占70%,聊天交友近50%,打游戏占三成。而据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三大地区调查来看,学生们把学电脑上网作为第二课堂学习内容的共占63.32%。可见,青少年学生对信息科技青睐的同时,学校和家庭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网上教育的问题。
  
  三、构建新型的网络德育平台
  
  在网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冲浪”“游戏”,大量有害、有毒的、充满诱惑的信息垃圾和色情信息充斥着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年小稚嫩、涉世未深、充满幻想、好奇心强和精神困惑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和吸引。由于青少年认知的缺失、鉴别力差、猎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念,极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及引诱。同时,青少年意志力薄弱、情感自控能力差,很难驾驭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容易受到不良言行的诱导而误入歧途,导致青少年道德意志的消解,引发其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堕落。
  要进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培养网络道德情感,养成网络道德人格。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道德人格的培植特别需要借助道德自律来实现,因些,培养网络主体特别是中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使他们树立互相尊重、互信互利、勇于承担责任的网络形象,从而实现网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网络道德建设与法纪教育相结合。在现实的社会中法律对道德起着保护和促进的作用,而在互联网世界,黑客的袭击、病毒侵权、黄色信息的传播等,目前还难以有效制止且受到惩罚。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才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正确地利用好网络。
  3、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德育阵地,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德育阵地,通过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健康与腐朽文化,认清落后与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使用网络和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地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从而自觉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健康文化的发展,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
  
  四、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创新举措
    网络的开放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互动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便捷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网络的这些特点是传统德育手段不具备的。因此,要紧紧把握网络这个重要工具,对青少年因势利导,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探索网络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才能真正融入信息时代。
  1、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构建网络德育新模式。学校德育可以通过网络为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成为德育的主要手段。建设网上德育学校、网上团校、网上少先大队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网络摄影评比、网络作文评比、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等具有网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从而增强学校德育的及时性与实效性,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全面、更及时地关注学校建设,了解校园动态,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学校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看法与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对学生加强信息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信息网具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信息与法制教育、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获取信息;加强信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密切联系;面对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失密的-威胁,让学生了解不正当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和自身带来极大危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责任。
  3、利用网上即时交流进行德育教育。网上交流丰富多样,包括有电子邮件(e-mail)、BBS、腾讯QQ、语音对话、可视电话等。众所周知,德育教育少不了交流,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况,必须有双方深入的交流,但有些学生不愿意面对面地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电子邮件(e-mail)、腾讯QO上的交流,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即时对话,也可以双方互留话题。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尽情地倾诉的天地,那么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会是如虎添翼。新型的交流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给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小学网络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时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设想通过一次整治、一次会议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的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结合网络道德的特点,富于人性,富于个性,才能是最富有成效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要想学生喜欢自己,教师首先要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吸引他们,其次要做到时时事事尊重他们;用爱呵护他们;要随时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要适时的引导,耐心教诲;教育他们扬长避短,积极向上,正确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个性化 尊重 欣赏 呵护    学生通常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往往喜欢她所教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学科的实践性、交际性特征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课堂语言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学习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
【摘要】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变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减少由于绝对化思维而出现的思维僵化、思维惰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使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变式教学激发兴趣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必将贯穿于数学教学实践中。课堂教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到历史教学中,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中历史科目模块化特点的解读,浅析模块化的作用、价值。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模块化实施带来的新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 模块化 教学  一、现行课程标准特点与不足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更加突出了模块化的设计,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现行的历史教学以教学任务为主,针对每个学习阶段,以时间为学习主线,具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应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笔者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中勇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前,我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你身边的花,收集一些文中涉及到的花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花的兴趣。根据义务
【摘要】职业教育的新课程改革需要对现有的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文对上海几所中职校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在教学基础、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教材特色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校本课程及教材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中职 英语口语 现状    无论是普教还是职教,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数学观认为,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不是包办课堂教学的一切,不能是教师的一味的讲和学生认真的听,教师的神采飞扬的说和学生的坚持不懈的写……在教学中,教师应起“助燃”和“导响”的作用,让学生按照数学规律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掌握必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数学课堂,就应该让学生来唱主角。  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自我认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他们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况,面临许多诱惑,也面临着许多选择,也在进行不断的自我思想斗争。自我教育。如果我们教师引导得好,会让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行为习惯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和提高。这就得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去作大量的细致的创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现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正确、科学、智慧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和反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导向的作用,便能使音乐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目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