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变革,社会用人需求进一步提高和细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压力较大。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14年将有727万大学生毕业,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等的准备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不断地细化完善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前瞻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各高校对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视,根据本校情况,结合专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内容不断细化,形成了很多与本校实际情况相恰适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很多学校也形成了一对一或全程式就业指导的系统化模式。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而言,传统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基础的全程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拓展和完善,充实指导力量,强化指导工作的实践性意义和社会化程度,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更具实效性的指导和帮助。
一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是着眼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需要而提出的应用型指导模式。该模式整合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优秀专业教师、朋辈教育导师、校友导师及社会导师等多种力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全程式社会化指导,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及相关职业的生涯发展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积极完善自我。
这一模式在以往应用较多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及残疾大学生四类特殊毕业生群体进行重点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扩充内涵,将一对一帮扶理念扩展延伸,构建社会化、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一对一就业指导新模式,主要实现以下转变:第一,将指导工作时限从单纯的毕业阶段扩展为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就业岗位落实以后;第二,将指导工作面向的群体从就业困难群体扩展至全体在校大学生;第三,将指导工作项目从单纯的就业指导扩展为升学、就业、创业等学涯及生涯规划多领域、全方位指导;第四,将指导工作者从班主任、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扩展为涵盖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和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不同群体;第五,将指导工作从单纯的就业推荐指导扩展为指导、咨询、推荐、跟踪为一体的新模式。
二 基于社会化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实施要点
为了真正达到指导效果与目的,该模式倡导以专业或学科为基础构建以班主任为主体,充分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相关力量,形成专项指导导师及“一对一”指导导师两支队伍,实施具体帮扶工作,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第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领导负责制与班主任联系制、专项导师制与“一对一”导师制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并分专业制定所有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二,各专业要制定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方案的制定、实施、协调及完善工作,如提交队伍建设建议、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帮扶人员的聘请、选拔及使用等具体问题,接受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咨询指导,为学生配备“一对一”指导导师,安排相应的活动、约谈等,并建立、配发、回收帮扶台账,整理留存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为对其进一步的咨询指导提供依据。
第三,为各专业配备专业素质强及工作热情高的优秀专业导师、校友导师各一名,负责通过邮件、讲座、座谈、约谈等方式解答学生相关困惑。在每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就业、升学或创业毕业生作为朋辈教育导师,向低年级学生提供成功求职、升学或创业经验,分享最新的成功资讯。同时,联系在该专业就业过程中发展方向对口且广受学生欢迎的用人单位招聘代表作为社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企业招聘要求、发展需要、入职条件、职业适应及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讲座及指导。综合构建专业导师、优秀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的专项、多维指导模式,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帮扶教育工作,综合使用讲座、咨询及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第四,构建阶段化、个性化、渐进式的帮扶模式,结合专业及不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等成长需要,分阶段设立有针对性的、渐进式的帮扶目标并完善实施。
三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以综合性的师资、全程化的系统指导见长,充分整合多方力量,以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具体指导方式以“一对一”约谈为主线,辅以专项讲座、座谈、分享等形式,通过“了解、引导、解答、帮助、跟踪”,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同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发展与循环。该模式具体指导工作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如下:
1 大一年级(了解及信任建立期)
建立“一对一”指导档案,为每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以班主任为主,其他领域导师力量为辅,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接受并解答学生以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为主的各种咨询,整理专项导师情况简表及学生“一对一”指导扶导师情况表,制作指导台账。
2 大二年级(引导及方向明确期)
在此阶段,结合学生专业及个性发展需要,引导其明确方向,积极完善自身素质,充分认识专业特征及社会发展需要,从而科学规划人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分配精力,努力成长。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分阶段进行专业认识问题、学业规划问题及素质养成问题的专项约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专业、进行学业规划、完善自身素质。同时组织专业导师进行专业介绍讲座、校友导师进行素质养成讲座、朋辈教育导师进行专业学习讲座、社会导师进行专业前沿发展讲座等活动。 3 大三年级(解答及整合准备期)
既要整合学生的共性特征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积极解答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社会,明确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锤炼情商、逆商,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指导其积极进行准备。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就实习实践、毕业准备等问题进行约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引导其制定自主实习实践方案,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并进行准备。组织专业导师讲解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校友导师讲解社会相关要求及情商逆商锤炼、朋辈教育导师结合自身及相关同学的经历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及准备条件、社会导师活动讲解相关专业招聘要求及就业准备要求。
4 大四年级(帮助、解决就业期)
将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有机结合,充分关注毕业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对毕业去向受阻毕业生予以重点帮助,为实现其梦想助航。一方面积极促进毕业生高质量、高满意度地落实毕业去向,一方面积极联系就业、升学及创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发展朋辈导师,积极贮备力量。同时对毕业期间没有就业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离校后继续帮扶做好准备。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毕业选择进行简历设计、升学准备或创业准备的专项约谈,及时针对准备就业的同学进行心理调适、毕业准备及离校入职问题的约谈,帮助同学们设计简历基础模板、确定升学方向并进行准备、评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及风险,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心理调适、明确毕业准备及相关政策和流程、帮助学生做好离校准备。同时,组织优秀校友导师及社会导师从社会化的角度进行就业准备及职业发展准备相关问题的讲解,并进行职业角色转换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答疑。
5 毕业离校后(跟踪及校友关系储备期)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职业适应等相关问题的约谈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维护重点校友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储备资源、积蓄力量。
此外,大学期间,各专业一对一指导导师要全程定时定点接受学生的预约咨询,在帮助学生顺利落实毕业去向、实现梦想成功起航的同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根据现实需要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20世纪末,中国大学生失业现象就已经出现,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今已演化为非常显著的就业困境。经济学家汤敏强调了高校扩招对扩大就业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并坚持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部分是因为就业结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变化,一部分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未及时调整,或是调整力度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否定国家高等教育适度发展的战略。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破冰思路,整合资源,凝心聚力,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易文君,李娜.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2):53-55.
[2]邹小荣.国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27-30.
[3]许金龙,张志丹.关于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1):41-42.
[4]朱小茼,陈晓美,刘楠.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7.
[5]赖理宙,蓝邱勇.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127-129.
[6]汤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8-29.
[7]朱志.当前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34.
目前,各高校对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视,根据本校情况,结合专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内容不断细化,形成了很多与本校实际情况相恰适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很多学校也形成了一对一或全程式就业指导的系统化模式。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而言,传统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基础的全程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拓展和完善,充实指导力量,强化指导工作的实践性意义和社会化程度,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更具实效性的指导和帮助。
一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是着眼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需要而提出的应用型指导模式。该模式整合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优秀专业教师、朋辈教育导师、校友导师及社会导师等多种力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全程式社会化指导,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及相关职业的生涯发展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积极完善自我。
这一模式在以往应用较多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及残疾大学生四类特殊毕业生群体进行重点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扩充内涵,将一对一帮扶理念扩展延伸,构建社会化、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一对一就业指导新模式,主要实现以下转变:第一,将指导工作时限从单纯的毕业阶段扩展为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就业岗位落实以后;第二,将指导工作面向的群体从就业困难群体扩展至全体在校大学生;第三,将指导工作项目从单纯的就业指导扩展为升学、就业、创业等学涯及生涯规划多领域、全方位指导;第四,将指导工作者从班主任、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扩展为涵盖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和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不同群体;第五,将指导工作从单纯的就业推荐指导扩展为指导、咨询、推荐、跟踪为一体的新模式。
二 基于社会化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实施要点
为了真正达到指导效果与目的,该模式倡导以专业或学科为基础构建以班主任为主体,充分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等相关力量,形成专项指导导师及“一对一”指导导师两支队伍,实施具体帮扶工作,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第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领导负责制与班主任联系制、专项导师制与“一对一”导师制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并分专业制定所有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二,各专业要制定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方案的制定、实施、协调及完善工作,如提交队伍建设建议、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帮扶人员的聘请、选拔及使用等具体问题,接受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咨询指导,为学生配备“一对一”指导导师,安排相应的活动、约谈等,并建立、配发、回收帮扶台账,整理留存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为对其进一步的咨询指导提供依据。
第三,为各专业配备专业素质强及工作热情高的优秀专业导师、校友导师各一名,负责通过邮件、讲座、座谈、约谈等方式解答学生相关困惑。在每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就业、升学或创业毕业生作为朋辈教育导师,向低年级学生提供成功求职、升学或创业经验,分享最新的成功资讯。同时,联系在该专业就业过程中发展方向对口且广受学生欢迎的用人单位招聘代表作为社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企业招聘要求、发展需要、入职条件、职业适应及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讲座及指导。综合构建专业导师、优秀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的专项、多维指导模式,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帮扶教育工作,综合使用讲座、咨询及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第四,构建阶段化、个性化、渐进式的帮扶模式,结合专业及不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等成长需要,分阶段设立有针对性的、渐进式的帮扶目标并完善实施。
三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
基于社会化的全程式一对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以综合性的师资、全程化的系统指导见长,充分整合多方力量,以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具体指导方式以“一对一”约谈为主线,辅以专项讲座、座谈、分享等形式,通过“了解、引导、解答、帮助、跟踪”,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同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发展与循环。该模式具体指导工作的阶段划分及实施要求如下:
1 大一年级(了解及信任建立期)
建立“一对一”指导档案,为每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校友导师、朋辈教育导师及社会导师,以班主任为主,其他领域导师力量为辅,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接受并解答学生以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为主的各种咨询,整理专项导师情况简表及学生“一对一”指导扶导师情况表,制作指导台账。
2 大二年级(引导及方向明确期)
在此阶段,结合学生专业及个性发展需要,引导其明确方向,积极完善自身素质,充分认识专业特征及社会发展需要,从而科学规划人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分配精力,努力成长。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分阶段进行专业认识问题、学业规划问题及素质养成问题的专项约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专业、进行学业规划、完善自身素质。同时组织专业导师进行专业介绍讲座、校友导师进行素质养成讲座、朋辈教育导师进行专业学习讲座、社会导师进行专业前沿发展讲座等活动。 3 大三年级(解答及整合准备期)
既要整合学生的共性特征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积极解答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社会,明确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锤炼情商、逆商,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指导其积极进行准备。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就实习实践、毕业准备等问题进行约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引导其制定自主实习实践方案,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并进行准备。组织专业导师讲解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重点、校友导师讲解社会相关要求及情商逆商锤炼、朋辈教育导师结合自身及相关同学的经历帮助学生探索毕业去向及准备条件、社会导师活动讲解相关专业招聘要求及就业准备要求。
4 大四年级(帮助、解决就业期)
将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有机结合,充分关注毕业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对毕业去向受阻毕业生予以重点帮助,为实现其梦想助航。一方面积极促进毕业生高质量、高满意度地落实毕业去向,一方面积极联系就业、升学及创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发展朋辈导师,积极贮备力量。同时对毕业期间没有就业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离校后继续帮扶做好准备。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毕业选择进行简历设计、升学准备或创业准备的专项约谈,及时针对准备就业的同学进行心理调适、毕业准备及离校入职问题的约谈,帮助同学们设计简历基础模板、确定升学方向并进行准备、评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及风险,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心理调适、明确毕业准备及相关政策和流程、帮助学生做好离校准备。同时,组织优秀校友导师及社会导师从社会化的角度进行就业准备及职业发展准备相关问题的讲解,并进行职业角色转换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答疑。
5 毕业离校后(跟踪及校友关系储备期)
组织“一对一”指导导师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职业适应等相关问题的约谈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维护重点校友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储备资源、积蓄力量。
此外,大学期间,各专业一对一指导导师要全程定时定点接受学生的预约咨询,在帮助学生顺利落实毕业去向、实现梦想成功起航的同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根据现实需要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20世纪末,中国大学生失业现象就已经出现,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今已演化为非常显著的就业困境。经济学家汤敏强调了高校扩招对扩大就业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并坚持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部分是因为就业结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变化,一部分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未及时调整,或是调整力度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否定国家高等教育适度发展的战略。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破冰思路,整合资源,凝心聚力,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易文君,李娜.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2):53-55.
[2]邹小荣.国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27-30.
[3]许金龙,张志丹.关于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1):41-42.
[4]朱小茼,陈晓美,刘楠.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7.
[5]赖理宙,蓝邱勇.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127-129.
[6]汤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8-29.
[7]朱志.当前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