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是指在正常智力范围内,正常教育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缺乏上进心,对知识的掌握、行为的管理产生一定障碍,达不到义务教育大纲基本要求,需要针对性实施教育措施能够及时矫治的学生。笔者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在班级管理中发现,中学阶段的学困生数目逐年增多,因此,“学困生”成为了学校一个无法回避但又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对学困生感到厌倦又无能为力;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感到失望和不关心;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和上进心。如何转变学困生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困生总是扮演“旁听者”角色,难以融入课堂,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一头雾水,这也使得他们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表现为无聊和无助。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便成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愿。当下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教师更应尊重并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学困生的独特表现,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了解学困生心理,找到学习困难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一)自卑表现
在中学,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困生的成绩差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被戴上“差生”的帽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轻视,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暗示,怀疑自己的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忧虑、紧张。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几次考试、测试的失败,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一遇到难题便想回避,上课更是消极、沉默。请看下面的案例:
女同学兰兰性格内向。课堂上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她却低着头,低缩着身体,唯恐被老师叫到;老师叫到了她,她就用低低的声音、快速的节奏急忙读完课文,害怕因读错字、读得不流畅、感情不充分受到老师的责怪、同学的嘲笑;在小组成员积极踊跃地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她却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倾听别人的想法;小组推荐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时,她总是把发言机会让给同组其他同学。经老师多次调查发现,虽然兰兰在主观上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再加上考试时严重紧张焦虑,使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让她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的优点,缺乏战胜挫折的勇气,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自卑、焦虑。
(二)逆反表现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倡导终身学习,但一些学困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不足、目的不明确,厌烦、排斥学习。再加上学生思想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加强,他们开始不轻信也不盲从老师、家长的教导,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渴望独立。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以及常规约束产生逆反行为,以“反其道而行之”为标准。还有一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困生施行“独裁专断式”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总是想挑战老师的“权威”,由此导致一些学困生在学校表现出了逆反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甚至影响授课的效率。以下面同学为例:
男同学明明学习成绩很差,上学迟到,经常找各种借口。课堂上不听讲,喜欢与其他同学攀谈,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插话捣乱,对于老师的批评,他置若罔闻,而且时常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他自身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更影响教学秩序,耽误其他同学。经老师多次调查发现,明明认为是家长和老师逼迫他学习,没有人理解自己,他讨厌父母的压迫行为,十分不满老师的严厉要求,对老师的批评也怀恨在心,这样的想法致使他的行为更加叛逆。
由上述学困生的表现可知,他们消极的学习心理主要是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合理的学习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其次,消极的心理情绪、不良的学习习惯,自卑、逆反等情绪无不显著持续地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要想转化这些学困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障碍,必须针对他们“困”的根源,对其因材施教,寻求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班级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热情鼓励,培养信心
赏识、尊重学困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学困生的自卑表现往往是由于学习上的几次失败,主观片面地扩大自己的缺点,忽略自己的优点,将失败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差、思维迟缓等消极的内部因素,所以要想转化这类学生,一定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成就期待,多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对于其进步和“闪光点”多给予鼓励。
1.给予积极的成就期待
学困生的情感脆弱,情绪敏感,十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对待这类学困生要多些关注和关爱。首先,班主任应该主动找他们进行谈话,引导他们正视失败,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同时给出改进策略和方法指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展望未来。不能生活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最后,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
2.多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获得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受到表扬的学生,并且有长期的效应。班主任经常性的鼓励,对学困生来说就是一缕曙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让学困生感到温暖。在学习中、生活中,对于他们取得的小小进步,要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关怀,让他们能从中获得喜悦和自信。平时,要多注意学困生的反应,适当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对他们的表现多做鼓励性评价,适当放大学困生的的进步,时间久了,才能慢慢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二)正确对待,感化心灵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初中学困生叛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加上初中生特定心理发展特点,使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要想转化这类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不能采取压制、强制的手段,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对于学生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其合理成分,让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抓住有利的教育机会,因势利导,以情感人,使学生转变态度;对于不合理的成分,要耐心地解释劝说,说明其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以及不良影响,并教育学生要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学会为他人、为大局着想,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2.充分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高效能教师不会采纳那种操控式的、独裁式的、作威作福式的方法。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学生的一切。
(1)尊重想法,因材施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阅历的增多,他们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教师要试着和他们沟通,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困生。
(2)摆正观念,公平对待。教师需时刻谨记:受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教师要以公平教育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面对学优生眉开眼笑,以冷眼对待学困生,更应该鼓励学困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多关心指导他们,不可随便地给其戴上“坏学生”的帽子。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要抱着满腔热情,对学生的普遍表现、个别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全面分析、细致研究、正确归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寻求转化策略,因材施教,做到不妥协不放弃,用实际与爱心感动学困生,用坚持与努力感染学困生,用执着与毅力感化学困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了解、多分析,及时帮助学困生克服障碍,恰当地指导其健康成长。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
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困生总是扮演“旁听者”角色,难以融入课堂,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一头雾水,这也使得他们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表现为无聊和无助。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便成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愿。当下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教师更应尊重并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学困生的独特表现,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了解学困生心理,找到学习困难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一)自卑表现
在中学,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困生的成绩差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被戴上“差生”的帽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轻视,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暗示,怀疑自己的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忧虑、紧张。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几次考试、测试的失败,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一遇到难题便想回避,上课更是消极、沉默。请看下面的案例:
女同学兰兰性格内向。课堂上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她却低着头,低缩着身体,唯恐被老师叫到;老师叫到了她,她就用低低的声音、快速的节奏急忙读完课文,害怕因读错字、读得不流畅、感情不充分受到老师的责怪、同学的嘲笑;在小组成员积极踊跃地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她却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倾听别人的想法;小组推荐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时,她总是把发言机会让给同组其他同学。经老师多次调查发现,虽然兰兰在主观上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再加上考试时严重紧张焦虑,使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让她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的优点,缺乏战胜挫折的勇气,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自卑、焦虑。
(二)逆反表现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倡导终身学习,但一些学困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不足、目的不明确,厌烦、排斥学习。再加上学生思想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加强,他们开始不轻信也不盲从老师、家长的教导,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渴望独立。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以及常规约束产生逆反行为,以“反其道而行之”为标准。还有一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困生施行“独裁专断式”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总是想挑战老师的“权威”,由此导致一些学困生在学校表现出了逆反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甚至影响授课的效率。以下面同学为例:
男同学明明学习成绩很差,上学迟到,经常找各种借口。课堂上不听讲,喜欢与其他同学攀谈,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插话捣乱,对于老师的批评,他置若罔闻,而且时常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他自身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更影响教学秩序,耽误其他同学。经老师多次调查发现,明明认为是家长和老师逼迫他学习,没有人理解自己,他讨厌父母的压迫行为,十分不满老师的严厉要求,对老师的批评也怀恨在心,这样的想法致使他的行为更加叛逆。
由上述学困生的表现可知,他们消极的学习心理主要是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合理的学习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其次,消极的心理情绪、不良的学习习惯,自卑、逆反等情绪无不显著持续地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要想转化这些学困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障碍,必须针对他们“困”的根源,对其因材施教,寻求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班级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热情鼓励,培养信心
赏识、尊重学困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学困生的自卑表现往往是由于学习上的几次失败,主观片面地扩大自己的缺点,忽略自己的优点,将失败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差、思维迟缓等消极的内部因素,所以要想转化这类学生,一定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成就期待,多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对于其进步和“闪光点”多给予鼓励。
1.给予积极的成就期待
学困生的情感脆弱,情绪敏感,十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对待这类学困生要多些关注和关爱。首先,班主任应该主动找他们进行谈话,引导他们正视失败,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同时给出改进策略和方法指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展望未来。不能生活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最后,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
2.多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获得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受到表扬的学生,并且有长期的效应。班主任经常性的鼓励,对学困生来说就是一缕曙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让学困生感到温暖。在学习中、生活中,对于他们取得的小小进步,要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关怀,让他们能从中获得喜悦和自信。平时,要多注意学困生的反应,适当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对他们的表现多做鼓励性评价,适当放大学困生的的进步,时间久了,才能慢慢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二)正确对待,感化心灵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初中学困生叛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加上初中生特定心理发展特点,使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要想转化这类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不能采取压制、强制的手段,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对于学生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其合理成分,让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抓住有利的教育机会,因势利导,以情感人,使学生转变态度;对于不合理的成分,要耐心地解释劝说,说明其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以及不良影响,并教育学生要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学会为他人、为大局着想,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2.充分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高效能教师不会采纳那种操控式的、独裁式的、作威作福式的方法。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学生的一切。
(1)尊重想法,因材施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阅历的增多,他们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教师要试着和他们沟通,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困生。
(2)摆正观念,公平对待。教师需时刻谨记:受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教师要以公平教育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面对学优生眉开眼笑,以冷眼对待学困生,更应该鼓励学困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多关心指导他们,不可随便地给其戴上“坏学生”的帽子。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要抱着满腔热情,对学生的普遍表现、个别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全面分析、细致研究、正确归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寻求转化策略,因材施教,做到不妥协不放弃,用实际与爱心感动学困生,用坚持与努力感染学困生,用执着与毅力感化学困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了解、多分析,及时帮助学困生克服障碍,恰当地指导其健康成长。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