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周恩来一句话救了邱会作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邱会作担任红军总供给部机要统计员和政治指导员、机关党支部书记,掌握红军全部人员、兵力、枪支、马匹、军械、弹药、粮秣的统计数字,上级是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叶季壮。
  1934年6月的一天早上,叶季壮通知邱会作去接受一项特殊任务,周恩来要亲自交代。周恩来见到邱会作第一句话就说:“啊,你就是邱会作,名字我早知道了。在我们家乡,不满20岁的人还叫小孩。你现在就参加处理红军战略上的大事,这叫‘小人办大事呀’!”
  当年邱会作20岁。周恩来交代任务说:“我们可能同国民党军队在苏区的中心打仗,事先得有必要的准备。你去完成一项特殊任务,把几处兵工厂、药品材料厂和几个仓库一律炸毁。另外,要把大量的浮财埋掉。几个仓库里的东西,可以迅速分散,分散不了就毁了。东西要处理得干干净净。你们要绝对保密,无论如何不能让当地人和厂里的工人察觉我们的意图。要是知道了,传出去了,就会动摇根据地军民的士气,于当前的斗争十分不利。你们对兵工厂的处理可能会比较困难,最好夜间采取行动。这是一项苏维埃国家最高机密的工作,如有泄密,军法不容。”
  邱会作按照命令,迅速处理了水头寨的仓库物资、桥头镇的大型弹药库和江面镇的红军兵工厂,和叶季壮一起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赞扬:“你说得很好,简明,要点也突出。这么一项复杂的事,被你这么顺利地完成了,不容易呀!你这样年轻,思维能力很强,大有前途!今后你要下功夫学习,让你的文化与你的思维能力成正比例发展就好了。我今天算是给你下了一个学习文化的任务,下次再见面我就要考你了。”当时,邱会作把自己钉的本子送到周恩来面前,请他写几句话。周恩来拿起笔写了:“诚实、勤奋。周恩来,一九三四年八月。”
  邱会作完成特殊任务之后,过了一个多月,没想到一场大祸就要临头。1934年10月初,长征就要开始了。他发现国家保卫局派来的特派员表情很蹊跷,一直死死地盯着他,上厕所也一步不离。因为邱知道红军的全部实力和红军准备退出中央苏区的机密,特派员怕他开小差,于是决定将他彻底“保密”,只要保卫局的死刑命令一到,行刑队就动手。
  一天黄昏,突然冲进来几个人,把邱会作绑了,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张炎和展示了时任中央红军军委2纵队副司令兼副政委邓发签署的处决手令。邱会作连喊冤枉,但没有用。在押解执行的路上,凑巧遇到周恩来、邓发、叶季壮三人,叶季壮见状大吃一惊,立即问周恩来是怎么回事。周恩来也有些惊愕,但没有说话,只是面向邓发。
  邱会作则死死地盯着周恩来。周恩来略加思考,对邓发说:“他还是个孩子!交给叶季壮带回去吧。”邱会作被松了绑,跟在叶季壮马后,跑回供给部。一会儿周恩来打来电话,要叶季壮和邱会作立即到他那里去。到了周恩来那里,看见张炎和也在,邱会作没有进去。过了一小会儿,叶季壮和张炎和出来了。周恩来看见邱会作,握了握他的手说,决定免他一死,还要特别保护,带着一起长征。并交代,对曾要被处决的事绝对保密。
  1936年,军委总供给部驻在延川县永坪,邱会作任粮秣处长,同周恩来住在一个大院里,李克农、邓发等人也在一起。几个人在周恩来办公的大炕上看报聊天,一次无意中谈到了瑞金的生活,李克农问邓发:“长征临出发之前,你为什么要把邱会作抓住杀掉,难道就因为他多知道了些机密吗?要不是周副主席,阎王那里就多了一个鬼。”邓发略有羞愧地说:“那件事的起因你都知道,幸好没有造成千古之恨!”周恩来为邓发开脱:“离开江西之前,杀了一些不应该杀的人,当时我们都有责任。没有杀了他,是叶季壮坚决不同意,否则要等到杀掉之后才汇报上来,那就晚了。现在大家对乱杀人的事很痛恨,这是我们党一个最为惨痛的教训。”后来在延安,周恩来对邱会作提起这件事:“你当时直盯盯的眼睛望着我,给我的印象很深!”
  邱会作晚年完成的回忆录记载了此事。他感慨:叶季壮一个争辩,周恩来一道命令,把我的脑袋保留下来了!让我多活了70年。
  (摘自《文史博览》,丁东/文)
其他文献
【1909- 1995,河南信阳人,黄埔第6期学员】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克复武汉后,国民党为进一步培养北伐的军事、政治人才,决定在武汉招收黄埔军校学生,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张瑞华欣喜若狂,即请饶辉南介绍,到武汉投考。12月,经过初试和复试,张瑞华被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录取。  在黄埔军校中成长  张瑞华,1909年2月11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农村。幼时在乡间上小学,后在表叔父高警
期刊
【1909- 2007,湖北江陵人,黄埔第6期学员】  1924年,年仅15岁的黄杰决定冲破封建旧家庭的束缚,离开家乡,出走武汉。她漂泊了一段时间后,听说了一个决定她一生命运的消息———北伐军攻下武汉后为培养北伐骨干,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武汉招收学员。之后黄杰如愿以偿,顺利地考入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的女生队。  为逃婚考上“黄埔六期”  黄杰,1909年出生在湖北
期刊
【1906- 2000,湖南新化人,黄埔第6期学员】  到了晚年,虽然有视力衰退、两耳重听、记忆力不好、牙疼等老年病折磨着,但谢冰莹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写作,因此被人称为“不老的女兵”。她说:“我只希望做一个平凡的渺小的人,只愿用整个的心力贡献给文学。读者的眼泪便是我的收获,读者的同情就是我的财产、我的无价之宝!”  从小就有浓厚的文学兴趣  1906年9月5日,谢冰莹在湖南新化县大同镇谢铎山(今
期刊
【1910- 1989,湖南湘乡人,黄埔第6期学员】  她是曾国藩九弟、任过两江总督的曾国荃的玄孙女;她是将半生心血倾注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精英。她是谁?她就是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曾宪植。  名门之后进黄埔  曾宪植,湖南省湘乡荷叶镇(今属双峰县)人,1910年1月23日出生在长沙府后街曾昭正家,是曾国藩九弟、任过两江总督的曾国荃的玄孙女。她6岁进入长沙著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师附小,13岁升入湖南省立
期刊
【1908- 2010,安徽芜湖人,黄埔第6期教导员】  与其他进入黄埔军校的女学员不同,彭猗兰的身份显得更为特殊。她不仅是被邓演达亲点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筹建者,更是黄埔第六期女生队的教导员。  参加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筹建工作  1926年9月初,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0月初,我(即本文口述者彭猗兰)随蔡畅同志等人一起从广州乘船经上海到达武汉。在武汉,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热情
期刊
【1905- 1936,四川宜宾人,黄埔第6期学员】  在全面抗战的前一年,有一位生于蜀中,却血溅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日女英雄,她殉国时年仅31岁。当年,她身边的战友和群众,都亲切地称她“瘦李”,日伪军则称她是“红妆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的共匪女头领”。她,就是赵一曼。  立志做女界革命先锋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一个富裕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赵一曼是她到东北后取的化名。  1926年1月
期刊
【1901- 1994,四川成都人,黄埔第6期学员】  她叱咤风云,曾被宋庆龄、鲁迅挽救出纳粹德国的女牢;她写出过影响世界的报告文学,曾被斯大林亲定为“高尔基的灵柩执绋人”;她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却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她婚姻生活曲折不幸,却与陈毅有过一段“互等3年”的恋情……她叫胡兰畦,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杰出女性。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一批女兵  1901年6月22日,胡兰畦出
期刊
【1898- 1934,湖南平江人,黄埔第6期学员】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赵一曼的名字可说响彻神州大地,家喻户晓。人们却很少知道与赵一曼性格极其相似的胡筠,她俩一度是同窗挚友,具有‘北赵南胡”的美称。不同的是,赵一曼牺牲在敌人的刑场上,胡筠却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令嫒非女儿之装,乃巾帼之才也”  胡筠,1898年生于平江县天岳乡大坪屋场的一户殷实人家。其父胡竹安系耕读之士,善经营,思想开明。母
期刊
在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同时具有黄埔军校和留苏经历的并不多,许光达大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还是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当时年仅47岁。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遇险,却从未被这些危险吓倒。相反,他时刻想到的都是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逃脱了敌特第一次追捕,秘密回故乡遵父命完婚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生于1908年,湖南省长沙县萝卜冲人,自幼家贫而兄弟姊妹多,又过早丧母。但是懂事
期刊
【1919-,湖南长沙人,黄埔第16期学员】  说起当年的从军经历,周玉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虽然给我在以后的岁月里带来了不小的磨难,却让我获得了美好的姻缘,也磨砺了我的性格,更是让我这个中国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担当责任。”  周玉云祖籍湖南长沙,1919年1月16日出生。当年,周家在长沙也算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家境殷实。“祖父是清廷的官员,到了父辈,也有一些产业,家中6个子女,我是老幺。”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