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职学校藏区“9+3”学生的语文教学,是目前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在实践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内地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分析目前“9+3”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其教学方法的改进,使用语文个性化分层教学的手段,以期促进“9+3”中职语文个性化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提高藏区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校;“9+3”;语文;个性化分层教学
The duty “9+3” the language lamination teaching initially searches
Peng Zhengju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uty school Tibet area “9+3”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new task which faces. The article in practices the Tibet area “9+3” the free education to plan in inland in the dut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foundation, analysis present “9+3” duty languag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explores its teaching method the improvement, the use language personalization l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promotes “9+3” duty language personalization lamination teaching smooth advance by the time. Maximum limit sharpens the Tibet area student’s linguistic skills.
【Key words】 Duty school; “9+3”; Language; Personalized lamination teaching
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为促进藏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州境内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到内地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接受了此项培训任务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叫做“9+3” 中职学校,到内地接受培训的学生叫做“9+3”学生。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川教[2009]202号的要求,2009年“9+3”藏区学生到内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试点工作,在四川省87所学校进行,2009年共安排13690名学生,年龄在15岁-30岁之间。以后每年都将安排1000多名藏区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学习,我校09级有119名“9+3”学生,10级有98名“9+3”学生。面对新形势,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 “9+3”藏区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个性化分层教学改革依据
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年龄悬殊很大,仅以我校10级98名“9+3”藏区学生为例,其学历层次为如下:
这批学生有8个学生来自黑水、红原、若尔盖、壤塘,其中5人未上过小学,3人小学肄业。其中有一个学生已经读完普高,成绩好,语文整体水平较高,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有八个学生分别来自若尔盖、红原、壤塘,交流、听课都需要藏汉翻泽,其中五人未上过小学,三人小学肄业。其余的大部分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在这样强弱能力对比明显的情况下,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第四十四)、“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第四十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等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有差异,学习掌握程度有差异,个体认知水平有差异,学习潜力有差异,发展水平有差异。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教育方针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些现状和理论,只有实行个性化分层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至少要分成四个层次。
2 如何实施个性化分层,使“9+3”中职学生人人有发展空间
2.1 目标个性化分层:根据“9+3”学生的学历层次和汉语语言能力的不同,分成四个层次:A、基础层(未上过小学5人+小学肄业3人=8人),B、“普九”层(小学毕业6人+初中未毕业6人=12人),C、职教层(应届初中毕业生61人),D、发展层(往届初中毕业生16人)。教师按不同层面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出教学目标,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或练习,决不搞一刀切。
2.2 教学个性化分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即使同一个内容教授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侧面等,突出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学。把学历较高、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入发展层次,不仅要完成职高语文的学习,而且要扩大、补充,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加入学校文学社团(如我校加入的鱼凫诗社),组织学生投稿、播音、国学经典诵读、主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把大多数学生分入职教层次,按照中职学校的语文要求完成正常的语文教学任务。把小学毕业、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分入“普九”层次,首先完成和夯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达到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再少量渗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未上过小学、小学肄业,且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入基础层次,只能按照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来实施教学。主要安排拼音、识字,看图说话、听、说汉话的训练,达到自己能读一般汉语短文、不要藏汉翻译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不用比划能进行汉语沟通。
2.3 考评个性化分层:淡化横向差异,提倡将惯用的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转变,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与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不健康竞争。对各层次的学生充分肯定,不歧视。如在一堂《快乐的运动会》说话课上,多吉才让(红原来的基础层学生)很费劲儿地描述他参加30米接力赛:“我拿着小棒往前冲,‘啊、啊、啊’大声吼,就把棒传俄么措。”我及时给以肯定,说他叙述事件清楚,把“跑”换成“冲”进步很大。同学们热烈鼓掌,欢迎多吉才让的进步:他能用汉语叙述事情,用词不再颠三倒四,能与人简单交流。我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分别请“普九”层、职教层、发展层的同学来加修饰词、不断地完善、丰富句子。出现了这些句子:“我拿着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俄么措。”“我拿着红白相间的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嘴里‘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俄么措。”“我兴奋地(高兴地、紧张地)拿着红白相间的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像头狂奔的牦牛,嘴里‘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了俄么措。”每个层次的同学补充完,都会响起阵阵掌声,学生们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不同水平的同学。学生能如此自然地做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我更深地认识到真心实意地欣赏学生,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温情,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也能体会如何去尊重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许他们还没有这种尊重差异的意识),我们教育才真正是人性化的。考试用多套考题,不打分数,只打等级,以平时成绩为主,评定学生等级。根据学生学习进步情况适时微调所分层次,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4作业个性化分层: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如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过万重山漫想》可以设计A、B、C、D四类课后作业:A类偏重于拼音、识字、组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如:[陋]lòu、[篙]gāo、[燧]suì,禹、神往、眺望、彷徨;B类偏重于好词好句运用、句子理解,如:连绵起伏的高山、好像天女腾空飞起、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江水滔滔、一泻千里;C类偏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本文“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但作者在每个思想的“十字路口”都为你留十了“路标”,你能在文中找到它们吗?;D类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意识到:“三峡”,不仅仅是个地理名词,自然界中有“三峡”,人类社会、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三峡”,人类个体成长中也有“三峡”。请你思考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中有“三峡”吗?你成功穿越了吗?建议你读几本名人传记或著名企业的记述,了解他们各自的“穿越历程”,这对创建自己美好的人生很有帮助。由于难度适宜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同学们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尊重个性、彰显个性,使“9+3”中职学生人人有发展后劲
3.1 营造轻松氛围,倡导学生有独特感悟:在教学中,为了不断培养、促进其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上尽量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答案尽量不是唯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发散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因此,我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在教学中更注重为学生创设发挥其真实个性的机会。
3.2 多选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题材,培养共和国的合格人才。教学的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及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不同个性和对文本不同理解的教学环境。《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9+3”中职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强调“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共和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让每个藏区学生真正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得到真正的提高。“个性化分层教学”既适应差异又促进发展。让每个学生真正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适合孩子成才的教育模式”,努力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去学习,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感化,点燃了求知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得到和谐自由地发展,使其快乐活泼地成长。我们坚信只要“9+3”藏区学生在内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有了成功的快乐,就能成为有文化、有职业技能的藏区新型人才,就能成为藏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贡献者。
参考文献
[1]《论语》《雍也》.
[2] 《孟子》《尽心上》.
[3] 《墨子》《大取》第四十四.
[4] 《墨子》《公孟》第四十八.
[5] 《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湘教在线,2006年
[6] 《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年第一期
[7] 张爱华.《个性教育的发现激励原则》,《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
[8] 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9]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育模式》.
【关键词】 中职学校;“9+3”;语文;个性化分层教学
The duty “9+3” the language lamination teaching initially searches
Peng Zhengju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uty school Tibet area “9+3”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new task which faces. The article in practices the Tibet area “9+3” the free education to plan in inland in the dut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foundation, analysis present “9+3” duty languag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explores its teaching method the improvement, the use language personalization l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promotes “9+3” duty language personalization lamination teaching smooth advance by the time. Maximum limit sharpens the Tibet area student’s linguistic skills.
【Key words】 Duty school; “9+3”; Language; Personalized lamination teaching
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为促进藏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州境内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到内地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接受了此项培训任务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叫做“9+3” 中职学校,到内地接受培训的学生叫做“9+3”学生。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川教[2009]202号的要求,2009年“9+3”藏区学生到内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试点工作,在四川省87所学校进行,2009年共安排13690名学生,年龄在15岁-30岁之间。以后每年都将安排1000多名藏区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学习,我校09级有119名“9+3”学生,10级有98名“9+3”学生。面对新形势,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 “9+3”藏区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个性化分层教学改革依据
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年龄悬殊很大,仅以我校10级98名“9+3”藏区学生为例,其学历层次为如下:
这批学生有8个学生来自黑水、红原、若尔盖、壤塘,其中5人未上过小学,3人小学肄业。其中有一个学生已经读完普高,成绩好,语文整体水平较高,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有八个学生分别来自若尔盖、红原、壤塘,交流、听课都需要藏汉翻泽,其中五人未上过小学,三人小学肄业。其余的大部分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在这样强弱能力对比明显的情况下,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第四十四)、“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第四十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等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有差异,学习掌握程度有差异,个体认知水平有差异,学习潜力有差异,发展水平有差异。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教育方针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些现状和理论,只有实行个性化分层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至少要分成四个层次。
2 如何实施个性化分层,使“9+3”中职学生人人有发展空间
2.1 目标个性化分层:根据“9+3”学生的学历层次和汉语语言能力的不同,分成四个层次:A、基础层(未上过小学5人+小学肄业3人=8人),B、“普九”层(小学毕业6人+初中未毕业6人=12人),C、职教层(应届初中毕业生61人),D、发展层(往届初中毕业生16人)。教师按不同层面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出教学目标,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或练习,决不搞一刀切。
2.2 教学个性化分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即使同一个内容教授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侧面等,突出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学。把学历较高、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入发展层次,不仅要完成职高语文的学习,而且要扩大、补充,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加入学校文学社团(如我校加入的鱼凫诗社),组织学生投稿、播音、国学经典诵读、主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把大多数学生分入职教层次,按照中职学校的语文要求完成正常的语文教学任务。把小学毕业、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分入“普九”层次,首先完成和夯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达到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再少量渗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未上过小学、小学肄业,且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入基础层次,只能按照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来实施教学。主要安排拼音、识字,看图说话、听、说汉话的训练,达到自己能读一般汉语短文、不要藏汉翻译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不用比划能进行汉语沟通。
2.3 考评个性化分层:淡化横向差异,提倡将惯用的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转变,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与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不健康竞争。对各层次的学生充分肯定,不歧视。如在一堂《快乐的运动会》说话课上,多吉才让(红原来的基础层学生)很费劲儿地描述他参加30米接力赛:“我拿着小棒往前冲,‘啊、啊、啊’大声吼,就把棒传俄么措。”我及时给以肯定,说他叙述事件清楚,把“跑”换成“冲”进步很大。同学们热烈鼓掌,欢迎多吉才让的进步:他能用汉语叙述事情,用词不再颠三倒四,能与人简单交流。我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分别请“普九”层、职教层、发展层的同学来加修饰词、不断地完善、丰富句子。出现了这些句子:“我拿着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俄么措。”“我拿着红白相间的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嘴里‘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俄么措。”“我兴奋地(高兴地、紧张地)拿着红白相间的小棒没命地往前冲,像头狂奔的牦牛,嘴里‘啊、啊、啊’大声吼着,就把棒传给了俄么措。”每个层次的同学补充完,都会响起阵阵掌声,学生们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不同水平的同学。学生能如此自然地做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我更深地认识到真心实意地欣赏学生,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温情,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也能体会如何去尊重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许他们还没有这种尊重差异的意识),我们教育才真正是人性化的。考试用多套考题,不打分数,只打等级,以平时成绩为主,评定学生等级。根据学生学习进步情况适时微调所分层次,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4作业个性化分层: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如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过万重山漫想》可以设计A、B、C、D四类课后作业:A类偏重于拼音、识字、组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如:[陋]lòu、[篙]gāo、[燧]suì,禹、神往、眺望、彷徨;B类偏重于好词好句运用、句子理解,如:连绵起伏的高山、好像天女腾空飞起、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江水滔滔、一泻千里;C类偏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本文“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但作者在每个思想的“十字路口”都为你留十了“路标”,你能在文中找到它们吗?;D类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意识到:“三峡”,不仅仅是个地理名词,自然界中有“三峡”,人类社会、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三峡”,人类个体成长中也有“三峡”。请你思考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中有“三峡”吗?你成功穿越了吗?建议你读几本名人传记或著名企业的记述,了解他们各自的“穿越历程”,这对创建自己美好的人生很有帮助。由于难度适宜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同学们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尊重个性、彰显个性,使“9+3”中职学生人人有发展后劲
3.1 营造轻松氛围,倡导学生有独特感悟:在教学中,为了不断培养、促进其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上尽量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答案尽量不是唯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发散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因此,我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在教学中更注重为学生创设发挥其真实个性的机会。
3.2 多选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题材,培养共和国的合格人才。教学的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及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不同个性和对文本不同理解的教学环境。《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9+3”中职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强调“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共和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让每个藏区学生真正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得到真正的提高。“个性化分层教学”既适应差异又促进发展。让每个学生真正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适合孩子成才的教育模式”,努力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去学习,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感化,点燃了求知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得到和谐自由地发展,使其快乐活泼地成长。我们坚信只要“9+3”藏区学生在内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有了成功的快乐,就能成为有文化、有职业技能的藏区新型人才,就能成为藏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贡献者。
参考文献
[1]《论语》《雍也》.
[2] 《孟子》《尽心上》.
[3] 《墨子》《大取》第四十四.
[4] 《墨子》《公孟》第四十八.
[5] 《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湘教在线,2006年
[6] 《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9年第一期
[7] 张爱华.《个性教育的发现激励原则》,《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
[8] 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9]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