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整合是指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关联学科特点,借助关联学科优势,促进本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科整合区别于以往从无到有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从有到有的教学转换,具有关联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知识,更好吸收知识。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应用面广的学科,几乎所有学科都与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科整合潜力巨大。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的教师还是比较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策略支持。笔者正是基于此,展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策略探析,提出如下三点意见:
一、课前引入整合学科,丰富教学趣味
好的序幕,能为一场演出带来更多观众。同样,好的课堂引入,能帮助教师有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程内容的教学和传输。有效课前引入的关键是知识呈现的趣味性,引入内容契合学生趣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便能带来极佳的课前引入。学科整合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和融会贯通,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前引入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呈现形式,能极大提升课前引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在课前引入进行学科整合时,一般是采用其它学科的旧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新内容进行整合,既带给学生熟悉度和亲切感,又兼具新鲜度和好奇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引入,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复制和粘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复制黏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这一技术的欲望,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学科整合:“同学们,我们刚刚开始学汉字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汉字,语文老师都会布置的一个作业是什么呢?”笔者首先问学生,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练字,不停地写同一个字。”“一个汉字写五遍写十遍,写得都快累死了。”另一名学生补充道。笔者笑着说:“你们当时心里一定在想,如果有一个工具能够将同一个字迅速地呈现出来,那该多好呀。”学生听了都乐,笔者继续说:“你们别笑,还真有这样一个工具,就在我们的计算机里,叫做复制粘贴,大家想不想学呀?”学生听了就来劲,能够破解曾经学习困惑的东西,学生很感兴趣,都集中注意力投入课堂。通过这样的学科整合,课前引入效果良好。
二、知识讲解整合学科,促进类比延伸
我们知道知识是千联万系的,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在某个节点上是共通的,把握住这份共通,并将之加以整合放大,将有利于学生将其它学科所掌握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掌握,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我们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讲解时,要进行学科整合,一般采用类比延伸这一方法,具体点说就是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概念置换到其它学科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情境中更好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概念的特点、性质和应用条件。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相关术语,笔者通过整合数学学科,进行类比延伸,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要帮助学生区分“硬件和软件”,笔者跟学生解释:“同学们,我们在进行数学算式的时候,用来写的纸和笔就是我们的硬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而用来帮助计算的公式啊、定理啊就是软件,不是具体的物品,但却是硬件要发挥作用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像这样通过学科整合,将硬件和软件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切身体会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在脑中进行认知转化,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
三、课外实践整合学科,利于知识应用
应用性强、实践要求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必须在课后进行充分实践运用才能真正掌握。但是当前中国小学教育现状是学生被太多其它学科的学习任务所挤占,他们拥有很少的时间可以用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基于此,利用学科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的实践内容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练习进行有机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在进行课外时间学科整合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课外实践的整合要讲求有机融合,不可强制捆绑,给学生造成过于沉重的额外负担;二是课外实践的学科整合要谋求其它学科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实现共赢。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word》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课程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掌握word的输入、页面的设置、字体和段落的调整以及图片插入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充足的课后训练,于是笔者与学生的语文老师沟通,将word训练和学生的作用练习进行整合,共同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科整合之后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 ”,习作的要求为:运用word进行写作,要图文并茂,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段落间距为24磅,如果有小标题为楷体四号加粗。像这样,通过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后实践与学生其它学科内容进行有机串联,既保证了学生进行充分的计算机运用训练,又确保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练习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总之,学科整合将大大地扩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纵深空间,丰富教师教学的选择性、学生学习的丰富性、知识实践的多样性,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应用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拿捏好分寸,不可过分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抑或是英语课,要巧借力,真助力,切实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升。
一、课前引入整合学科,丰富教学趣味
好的序幕,能为一场演出带来更多观众。同样,好的课堂引入,能帮助教师有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程内容的教学和传输。有效课前引入的关键是知识呈现的趣味性,引入内容契合学生趣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便能带来极佳的课前引入。学科整合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和融会贯通,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前引入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呈现形式,能极大提升课前引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在课前引入进行学科整合时,一般是采用其它学科的旧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新内容进行整合,既带给学生熟悉度和亲切感,又兼具新鲜度和好奇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引入,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复制和粘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复制黏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这一技术的欲望,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学科整合:“同学们,我们刚刚开始学汉字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汉字,语文老师都会布置的一个作业是什么呢?”笔者首先问学生,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练字,不停地写同一个字。”“一个汉字写五遍写十遍,写得都快累死了。”另一名学生补充道。笔者笑着说:“你们当时心里一定在想,如果有一个工具能够将同一个字迅速地呈现出来,那该多好呀。”学生听了都乐,笔者继续说:“你们别笑,还真有这样一个工具,就在我们的计算机里,叫做复制粘贴,大家想不想学呀?”学生听了就来劲,能够破解曾经学习困惑的东西,学生很感兴趣,都集中注意力投入课堂。通过这样的学科整合,课前引入效果良好。
二、知识讲解整合学科,促进类比延伸
我们知道知识是千联万系的,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在某个节点上是共通的,把握住这份共通,并将之加以整合放大,将有利于学生将其它学科所掌握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掌握,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我们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讲解时,要进行学科整合,一般采用类比延伸这一方法,具体点说就是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概念置换到其它学科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情境中更好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概念的特点、性质和应用条件。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相关术语,笔者通过整合数学学科,进行类比延伸,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要帮助学生区分“硬件和软件”,笔者跟学生解释:“同学们,我们在进行数学算式的时候,用来写的纸和笔就是我们的硬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而用来帮助计算的公式啊、定理啊就是软件,不是具体的物品,但却是硬件要发挥作用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像这样通过学科整合,将硬件和软件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切身体会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在脑中进行认知转化,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
三、课外实践整合学科,利于知识应用
应用性强、实践要求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必须在课后进行充分实践运用才能真正掌握。但是当前中国小学教育现状是学生被太多其它学科的学习任务所挤占,他们拥有很少的时间可以用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基于此,利用学科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的实践内容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练习进行有机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在进行课外时间学科整合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课外实践的整合要讲求有机融合,不可强制捆绑,给学生造成过于沉重的额外负担;二是课外实践的学科整合要谋求其它学科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实现共赢。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word》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课程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掌握word的输入、页面的设置、字体和段落的调整以及图片插入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充足的课后训练,于是笔者与学生的语文老师沟通,将word训练和学生的作用练习进行整合,共同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科整合之后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 ”,习作的要求为:运用word进行写作,要图文并茂,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段落间距为24磅,如果有小标题为楷体四号加粗。像这样,通过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后实践与学生其它学科内容进行有机串联,既保证了学生进行充分的计算机运用训练,又确保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练习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总之,学科整合将大大地扩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纵深空间,丰富教师教学的选择性、学生学习的丰富性、知识实践的多样性,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应用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拿捏好分寸,不可过分整合,将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抑或是英语课,要巧借力,真助力,切实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