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善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班级师生、生生之间的孤立与隔阂,促进家校交流之间的通畅度,极大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營造亲密融洽、互促互励、彼此激发、合作探究又不乏竞争精神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生生 师生 家校合作
学习共同体是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我校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完全中学,在新课改不断推动的大背景下,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也在逐步推进,但囿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上,时常是尾随而不是引领,改革的动力不足。针对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经过3轮9个批次的调研,就如何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寻找新型的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和课改特点的课堂教学形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课堂等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农村中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竞争的共同体,形成合理搭配,形成互动,有激励评价机制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内围的学生和外围的教师甚至家长其实又可以形成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协作进步。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进行提升,逐渐构建符合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施,发现了一些学习共同体带来的优势。
一、学习共同体能体现学生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为主,依据教师的讲解为主线,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需求。学生也很少真正考虑到哪些方面是自己需要加强的,不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来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组内提出,而小组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团体,组员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问题,而经过讨论后问题的解决必然能让他们记忆深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组内帮助其他组员解决问题也是一个思维的锻炼,能对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一个提升。
二、学习共同体的产生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是听课,不能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不可能去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通过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知道自己在组内的任务是什么,知道自己每堂课应该干什么。比如:组长负责问题的统一,组员分配学习的不同环节,同时有同学负责问题的归总,有的同学负责问题的解决等。这样的细化,能让每个同学知道自己具体的任务,也能更加细致认真地去完成。而且强调每个人都是组内的一部分,强化了组内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不好意思拉后腿,不好意思不努力去完成任务,这样也就逐渐培养出了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三、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完善的评价机制
组内细致的分工是远远不够的,完善的评价机制能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太过于笼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评价机制分为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作为一种竞争性评价是为了体现小组的动力,有明确的评价方案,特别要针对组内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奖励方案。比如在组内将学生按基础分成A、B、C三类,尽量鼓励B、C类学生回答问题,得分翻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A类同学的作用就是去帮助B、C类的同学,在帮助的过程中,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巩固。而组内评分就是为了让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意识,组长的得分,组员的得分,各方面的数据统计,作为为本组贡献的参考,调动每个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学习共同体也包括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由主体转变为引导,老师提出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主持学习的大体走向。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淡化老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讨问题的能力。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大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但能从学习上,还能从生活上、精神上真正地做到和学生融洽相处。
五、家校互动
教育是一个大的环境,学校、家庭都不能缺少。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我们地处农村,可以选择电话等方式和家长沟通。不是有问题才找家长,而是在平常就应该积极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邀请家长在方便的时间随时来班上听课,这样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对老师也是一种监督,进而创设新型生生、师生、家校关系。
贯彻一种理念,不仅需要有热情,还需要有合理的机制和运作的平台。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创设,力图通过一系列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平台设置,如课堂小组合作量化机制、班级自主管理平台机制、家校交流平台机制等,将学生以合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创建奖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合作探究能力和勇争卓越精神。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2005(9).
[2]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广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生生 师生 家校合作
学习共同体是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我校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完全中学,在新课改不断推动的大背景下,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也在逐步推进,但囿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上,时常是尾随而不是引领,改革的动力不足。针对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经过3轮9个批次的调研,就如何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寻找新型的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和课改特点的课堂教学形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课堂等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农村中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竞争的共同体,形成合理搭配,形成互动,有激励评价机制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内围的学生和外围的教师甚至家长其实又可以形成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协作进步。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进行提升,逐渐构建符合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施,发现了一些学习共同体带来的优势。
一、学习共同体能体现学生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为主,依据教师的讲解为主线,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需求。学生也很少真正考虑到哪些方面是自己需要加强的,不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来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组内提出,而小组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团体,组员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问题,而经过讨论后问题的解决必然能让他们记忆深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组内帮助其他组员解决问题也是一个思维的锻炼,能对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一个提升。
二、学习共同体的产生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是听课,不能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不可能去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通过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知道自己在组内的任务是什么,知道自己每堂课应该干什么。比如:组长负责问题的统一,组员分配学习的不同环节,同时有同学负责问题的归总,有的同学负责问题的解决等。这样的细化,能让每个同学知道自己具体的任务,也能更加细致认真地去完成。而且强调每个人都是组内的一部分,强化了组内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不好意思拉后腿,不好意思不努力去完成任务,这样也就逐渐培养出了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三、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完善的评价机制
组内细致的分工是远远不够的,完善的评价机制能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太过于笼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评价机制分为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作为一种竞争性评价是为了体现小组的动力,有明确的评价方案,特别要针对组内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奖励方案。比如在组内将学生按基础分成A、B、C三类,尽量鼓励B、C类学生回答问题,得分翻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A类同学的作用就是去帮助B、C类的同学,在帮助的过程中,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巩固。而组内评分就是为了让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意识,组长的得分,组员的得分,各方面的数据统计,作为为本组贡献的参考,调动每个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学习共同体也包括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由主体转变为引导,老师提出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主持学习的大体走向。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淡化老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讨问题的能力。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大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但能从学习上,还能从生活上、精神上真正地做到和学生融洽相处。
五、家校互动
教育是一个大的环境,学校、家庭都不能缺少。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我们地处农村,可以选择电话等方式和家长沟通。不是有问题才找家长,而是在平常就应该积极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邀请家长在方便的时间随时来班上听课,这样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对老师也是一种监督,进而创设新型生生、师生、家校关系。
贯彻一种理念,不仅需要有热情,还需要有合理的机制和运作的平台。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创设,力图通过一系列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平台设置,如课堂小组合作量化机制、班级自主管理平台机制、家校交流平台机制等,将学生以合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创建奖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合作探究能力和勇争卓越精神。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2005(9).
[2]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广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