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穿潭底水无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间,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指导和规约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教学目标、教者意图尽可能地隐藏,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羚羊挂角般的在“不露痕迹”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渐次提升和精神人格的循序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执著追求。那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让教学目标无痕达成有无捷径可行呢?今笔者不揣浅陋,刍议一二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以涵泳为起始,融情感于无迹
  散文因其文质兼美、情理兼顾而备受众人青睐。字词句章中,甚或是标点符号里,弥散着丰沛的人文情怀,凸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笔者认为,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务必从文本的涵泳出发,从整体上牢牢把握蕴涵于“形”中的“神”,因为“形”仅仅是外显的情态,“神”才是内在的情感品质。
  1教师的情感自由漫步于文本场域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优秀的散文总以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活读者心灵深处的“休眠”情愫,使读者不知不觉产生共鸣,感情得到升华。毋庸讳言,整体感知美文是散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石,但仅有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是不够的,因为没有深度的教学是走不远的,故而就需要教师能透过文本领悟涵泳不尽的真义、浓情与哲思,进入到深层次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在全身心地研读文本的同时,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所营造的场域之中,有所触动,有所启迪,并为之震撼,真正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荡涤心灵的艺术感染力。唯有如此,教学中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体验,并使这一切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资源,使文本、生本、教师三方面有机统一。欲想达成以上理想境界,我们教师需要有相当扎实的的文学(化)素养,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多元解读文本,才能厚积而薄发、深入而浅出,才能融自己的情感态度于文本中,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和文本一起自由漫步,达成育人以无痕的教学目标。
  例如,史铁生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在特殊境遇下生发出的特殊情感体验。作者处于瘫痪时的人生经历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共鸣过程,如果我们不触摸到史铁生瘫痪后那种自卑、痛苦、绝望的心情,就无法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不到特有的感人话语和特殊的情感。我们的经历或情感只有与主人公存在对应或关联时,才能引起情感体验,使学生随着主人公一起快乐或悲伤、欢笑或哭泣,并引起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悟。体验史铁生瘫痪时的心理状态是产生情感且生成领悟或意义的基础,只有内在的积累和经历切实存在时才有情感的触发点,才会很容易引发课堂上学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2学生情感自然融入散文意境
  钟嵘在《诗品序》中曾这样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就散文而言,它往往是作者的随感而发,因此,散文所抒发的情感往往就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者当努力引导学生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动情点,体会散文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美,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散文阅读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要让学生情感自然融入散文意境中,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领悟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得出自己的审美感受。一位老师在教授《寻梦瘦西湖》时,由形到神,沿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美丽缥缈、精妙绝伦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散文唯美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漫步于徐园水光盈盈的小径、穿过烟水迷蒙的风亭、走过凌波而卧的小虹桥、驶近五亭桥的月色中,细细品味着作品飘逸婉丽的情境,慢慢体味千年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艺术之链。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这样可以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最终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完美的结合。
  二、以发展为旨归,化策略于无形
  化有形为无形,老师如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追求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潇洒与随意,一直是无痕教学的追求。一节好的散文教学课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好的教学实施策略一定隐藏无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自然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文本的深处,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例如,李凤老师在执教《散步》之“自由品读”时,只要求学生从“妙词、佳句、情感、意蕴”角度体悟。二十几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发言的激情,积蓄着表现的欲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思想,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彼此合作、交流、享受成功的乐园。教师恰到好处地作点拨、延伸,与学生展开高效“对话”,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学生的动态生成自然恰切,顺理成章地达到教学的无痕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李镇西说:“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自由精神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但没有自由精神就没有语文教育。”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学生一旦获得思想的解放,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意料。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自由心灵的绽放,他们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如果老师释放“善意”,把教学策略“相机”地实施,不是把预设的内容生硬地亮出来,学生们的思维就会有智慧的火花,发言就会丰富多彩。
  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固然是一个曼妙的境界,但是致力于无痕教学的语文教师还应注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和师生双向活动的主体,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彰显学生能学的能力,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放飞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并使学生完成无声而无穷的发展。
其他文献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题型多,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文字表述题,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扣住题目,组织语言作答,难度更大,因此在考试中学生屡屡丢分。对此,本文将这些题型大致分为表达题与内容题两类,分别作教学方法指导上的论述。  初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在学生的印象中,它是不可能拿到满分的,即使这一观点不绝对,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人今天或曾经的初中语文!展开分析
期刊
命题作文题目的层次解读,即指作文题目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不同含义或可从多角度理解把握文章的题目。准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目,对拓展作文的构思深化文章的立意大有好处。反之,若没有对作文题目的核心词进行内涵的辨析与外延的界定,就有可能望题生义,至使文章构思偏差,立意浅化。  笔者就近年中考语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做了简单的分类归纳,并以实例分析命题作文题目,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与构思立意的探讨。  一、文题清晰,
期刊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本文从语言、意境、情感、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对郭沫若的《白鹭》进行鉴赏。  一、语言清新、自然、简洁  郭沫若说过“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我觉得在郭沫若众多写景写
期刊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边读边讲”的模式,让学生思路跟着自己走,为了改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微课,借助其形象、有趣的特点创设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自主理解、感悟、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文本,加强理解  教材内容本身丰富多元,加之在设计排版上较为感性,不经意地会增添文本的丰富性。初中生认知有限,文化素养不高,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疑难。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借助微课
期刊
课堂氛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融洽,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使命
期刊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发问,提问的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教学,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被称之为“主问题”。主问题不但有助于集中力量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合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着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刻领悟。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主问题”避免了以往问题设计中琐碎、杂乱和学生走马观花、点到
期刊
语文备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年年备课年年无新意,无非就是今年抄写去年的,去年抄写前年的,用这样的方式备课不但老师失却了热情,而且还深感备课的累赘。久而久之,备课这一环节变得无足轻重,教师备课形同虚设。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困境呢?首先要从当下存在的备课弊端说起。在当前语文备课中,有这样几个显著的问题:第一,备课多备的是学习的内容,缺少的就是怎么学的设计;第二,备课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
期刊
在突出“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开放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能力,这是一种适应当代学生认知心理与情感诉求的学习模式。开放教学是使初中语文教学由知识传播向思维方式训练转化的关键。  一、激发探索兴趣  用发现者的眼光去阅读一篇课文,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因
期刊
语文板书是教师将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的一种书面语言。语文教师一般会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整理好的课件以书面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疑点在黑板上勾画出来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板书虽然只是一种书面形式,但这种形式往往可通过文字、线条、表格、字母等多种方式将教师的思路和要阐述的观念表现出来。  语文板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整
期刊
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显眼的标题—“我读文章我做主”,感触很深。无形之中,开始反思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行为,学生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一直在被动地阅读,学生一直是在接受“灌输式”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阅读策略的微调,以促使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优化材料,让学生喜欢阅读  学生主体性阅读兴趣的激发,首先要从阅读材料开始,如果学生对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