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课堂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观察《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中不同的教学过程,对比不同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内驱力的影响;不同探究实验的设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对比;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引领学生思维的升华。经过观察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要确保探究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必须真正做到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观察;探究活动;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逆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再上一遍。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学年,我们学校被列为课改基地学校,我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我校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校本培训内容,教研组认真组织观摩和对比了几位老师在执教《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 观察课堂情境的创设,对比学生探究活动的内驱力
  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接受信息,从而能更好的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其次,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一特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对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了观察。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死狗洞”的动画,请学生猜测“死狗洞”中究竟含有什么气体呢?
  情境二:多媒体播放自然风光短片,提出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也离不开一种极其普遍的但却十分奇妙的气体物质,这种气体是什么呢?
  情境三:教师拿出一瓶“雪碧”作为小礼物,想喝“雪碧”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老师倒出一杯后给学生提了一个小要求,先请观察倒出的“雪碧”中有什么现象后再喝。
  情境一以悬念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探索蕴藏的化学知识,学生都惊奇不已,但这一情境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未能产生共鸣。情境二创设了精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到新课学习。情境三中以雪碧饮料作为小礼物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我注意观察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喝饮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聚拢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如何验证它?这一恰到好处的提问直奔主题,又不影响悬念的创设,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这里,这是可以“触摸到的学习”,学生就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 观察探究实验的设计,对比难点突破情况
  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探究,新课程加强了对化学课堂实验的要求,由对照步骤实验向设计实验转变,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每次实验教学时要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引导,让学生明确每次实验探究的目的、内容、所要得出的结论,只有明确了探究目的和任务,探究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探究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任务难度应该由易到难,逐层提高。难度适当的探究任务可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焦虑感,促进探究活动任务的完成。如果探究任务的难度有明显提高,要有低级向高级的任务链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以旧探新的需要设计成一系列渐进的问题体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这样才能保证化学探究实验能顺利有效的进行,学生也能真正体会到任务达成的乐趣,从而实现任务驱动的目的。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是一个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突破这一难点,我观察并记录了以下两位老师教学片段。
  案例一:学生实验1: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取2ml蒸馏水,向其中一支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振荡,另一支中滴加3滴稀盐酸或醋酸,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实验2:向上述紫色石蕊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案例二:学生实验1同案例一,学生实验2:干燥的紫色石蕊做成的纸花和用水润湿过的紫色石蕊做成的纸花分别放入试管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案例一和案例二虽然都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方式来“认识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但是这两个案例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即探究的实质)是不同的。后者采取“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石蕊的存在状态(固态石蕊和石蕊溶液),来探究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同前者相比,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实验探究的程度更加深刻。在课堂上我特别观察学生实验后书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案例一中大多数的同学书写反应物中都将水写成了石蕊试液,而在案例二中大多数的同学把水写入了反应物中。由此可见,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探究实验的教学功能,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必须要多动脑筋,多思考,要有创新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三、 观察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比学生的思维动态
  有效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但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得不到教师适时、必要、有效的指导,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不能产生更深层的飞跃,而只是停留在浅层的认识水平上。特别是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需要我们的教师适当的“点化”,这样才能发挥实验探究的最大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中,关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的教学,两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下:
  案例一:在学生实验探究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观察现象——变浑浊,实验结束,教师直接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求学生记住。
  案例二:同样在完成上述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出示文字提示,石灰水的有效成份是氫氧化钙,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再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分析以上案例,我认为案例一中的教师点拨不够到位,学生们仅依靠现象很难明确这一反应后的白色沉淀名称是碳酸钙,大多数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了;而案例二中的教师出示了文字提示,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意,同学能自主的正确书写这一文字表达式,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但是,案例二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升华有一定欠缺,学生对这一反应的延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引领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呢?为此我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当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了浑浊以后,没有让学生立刻停止实验,而是让学生将整个装置放在一边,先讲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书写文字表达式。等这一环节结束后再让学生摇晃一会雪碧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学生可以看到:浑浊的液体又慢慢变澄清了。这时再把原因稍微解释一下,但不做过多的要求。设计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个化学实验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的化学思维有升华的空间。
  总而言之,有效的化学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只有在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中才能积极主动围绕具体的目标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化学活动中去,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真正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处,确保探究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所处的阶段恰是性生理走向成熟、性意识唤醒、性冲动相对显著的阶段,发生早恋现象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和广泛性。本文基于“草坪教学”课堂上展开的思路,以中学教师的视角,对导致青少年早恋、影响青少年早恋的元素及探讨如何正确了解和看待早恋等问题,抒发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性意识;性罪错  关于“早恋”这一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中央戏剧学院的黄磊老师谈了自己关于“早恋”的看法。他说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外国文学著作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作为西班牙当代女作家卡门·拉夫雷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一无所获》中的巧妙悬念设置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使情节扣人心弦、扑朔迷离,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小说的悬念叙事是对哥特小说悬念叙事的继承,同时也为当时“玫瑰小说”风行的西班牙文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关键词:一无所获;卡门·拉夫雷特;悬念;哥特小说  《一无所获》是西班牙当代
摘要:高中数学目前解题通常采用通性解法,也就是常规思维,通过定理和已知条件的思路进行解题。在学习中训练这种解题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特征值法的应用,两种方法是对立统一的,在很多试题通过常规方法解题受阻的情况下,特殊值法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關键词:特殊值;解法;高中数学  在遇到一些数学难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特殊值,再将特殊值作为已知条件进行研究。也可以将一般问题以特殊化处理,通过在“
摘要:英语课堂表演正是以提高小學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合作能力为目的,被广大教师采用的英语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年级的增长,中低年段时“热闹非凡”英语课堂,变得越发安静起来。到了表演环节,课堂上出现了一大批害怕表演的“低头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翻转表演的方式,改善课堂“低头族”的现象。  关键词:英语课堂表演;翻转表演;低头族  一、 课堂表演“低头族”的形成原因
摘要:《指南》解读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操作方式。因此,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也就成为教师的一项专業基本功。  关键词:自主性;区域活动;支持性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而建构区一直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
摘 要:“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但有些教师的导入语冗长或与中心思想偏离,这就违背了导入语的本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关键词:导入语;本旨;兴趣;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学课程的开端,所以,我们要精心准备课堂导入活动,使学生对所讲内容“相见难忘”。而一个好的导言,就像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是事情发展的开端,可以
摘 要:高职院校在育人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空间的、很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中有良好动能,可以期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讲究梯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经验。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教育;融入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历史性的复兴机遇,举国上下都在思考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掌握提问的主导权,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自主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自主提问;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思维  阅读是学习英语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促进英语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方法。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
摘 要:物理源自生活,又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见物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赋予物理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联系策略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要顺应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内容多与生活进行联系,使课堂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提出突出阅读写作、突出质疑审辩、突出情感体验、突出文化自觉等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与理解  当前,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涵盖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