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些事物或爱好的某种活动倾向,是良好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人们一旦对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发生兴趣,也就获得了好好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印象,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反之,效果就差。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
关键词:培养音乐欣赏中学生兴趣
曾经看过一则调查,当今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包括了音乐课,作为一位音乐老师我深感震惊。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综合素养。而今的音乐课却完全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我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尝试实践着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动人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兴趣
首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觉兴趣。中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异常敏感。一个动作、一个声音都会激发他们极大兴趣,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音乐课件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具有演示功能、模拟功能、和创新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更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场景,激发他们的听觉兴趣。
其次,引導中学生关注身边的音乐,培养他们的听觉兴趣。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通常是从对音乐现象的感知开始,然后逐渐过度到对音乐和理论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引导中学生关注和分析身边的音乐,例如:自己地方的民谣是怎么样的;农民下地干活时喊的号子等等。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音乐,使他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把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
音乐是一门“传授有关美的学问的学科”,主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培养起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获得美、创造美、提高美。音乐表演是获得这一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音乐表演,让课堂变得生动
选择6-8人的小组进行表演,学生编剧、导演、道具、主角、配角等分工明确。课前要求学生做足准备,选取合适的命题。开始可以设计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的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在台上的表演变得自然了,学生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也随之产生变化。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愉快而热烈。
(二)通过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会千方百计地查找一些音像、文字、节目形式等相关资料,于是,图书馆、音像资料室、音乐办公室等成了学生最常光顾的地方,为了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上网浏览相关的音乐和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且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通过音乐表演,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学生的爱好和音乐感受能力存在区别,有的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学生喜欢欣赏别人表演,而不肯参与到活动中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能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因此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在表演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眼中的音乐世界才会五彩缤纷。
三、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亦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3期.
[2]敢峰;《兴趣·信心·方法》;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3]刘秀辉 刘殿芳;《浅谈学习兴趣的培养——政治课教学心得》;迈向新世纪1999年.
[4]杨政;早期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重庆日报;2000年.
关键词:培养音乐欣赏中学生兴趣
曾经看过一则调查,当今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包括了音乐课,作为一位音乐老师我深感震惊。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综合素养。而今的音乐课却完全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我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尝试实践着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动人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兴趣
首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觉兴趣。中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异常敏感。一个动作、一个声音都会激发他们极大兴趣,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音乐课件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具有演示功能、模拟功能、和创新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更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场景,激发他们的听觉兴趣。
其次,引導中学生关注身边的音乐,培养他们的听觉兴趣。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通常是从对音乐现象的感知开始,然后逐渐过度到对音乐和理论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引导中学生关注和分析身边的音乐,例如:自己地方的民谣是怎么样的;农民下地干活时喊的号子等等。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音乐,使他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把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
音乐是一门“传授有关美的学问的学科”,主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培养起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获得美、创造美、提高美。音乐表演是获得这一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音乐表演,让课堂变得生动
选择6-8人的小组进行表演,学生编剧、导演、道具、主角、配角等分工明确。课前要求学生做足准备,选取合适的命题。开始可以设计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的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在台上的表演变得自然了,学生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也随之产生变化。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愉快而热烈。
(二)通过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会千方百计地查找一些音像、文字、节目形式等相关资料,于是,图书馆、音像资料室、音乐办公室等成了学生最常光顾的地方,为了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上网浏览相关的音乐和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且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通过音乐表演,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学生的爱好和音乐感受能力存在区别,有的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学生喜欢欣赏别人表演,而不肯参与到活动中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能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因此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在表演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眼中的音乐世界才会五彩缤纷。
三、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亦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3期.
[2]敢峰;《兴趣·信心·方法》;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3]刘秀辉 刘殿芳;《浅谈学习兴趣的培养——政治课教学心得》;迈向新世纪1999年.
[4]杨政;早期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重庆日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