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所以需要对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基础课程的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着,在新课程标准中,图形和几何仍然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概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形象的概念,图形就是一种形象的东西。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形的学习,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解。另外,对图形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身心不成熟、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描绘图形、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采用恰当的手段、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情感的升华。
二、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对数学图形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直观感知阶段—描述分析阶段—抽象关系阶段。学生在最初学习图形的时候是通过图形的外表认识图形的,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可以将图形的形状区分出来,但是对于性质只有感性的认识,所以不能将图形和性质联系在一起。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性质对图形进行确认,将性质和图形联系起来,形成概念化的图形。在第三个阶段,小学生才能形成抽象的定义,产生逻辑推理,进入高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三个阶段的过渡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图形进行感知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比较差的,并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很多学生会死记硬背,但并不会运用。另外,学生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
2.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方面,逻辑推理并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应该将学生对图形的学习建立在日常活动的经验和基础之上,让学生感知空间的概念,发展推理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为了节省时间,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活动,这样不符合学生的空间思维习惯,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味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存在,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具体策略
1.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到生活实际。空间和图形应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要注意将生活中的例子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意识到生活中也是存在数学的,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冰箱的容量;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切蛋糕的情景;学到圆的周长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呼啦圈的情景;学到比例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地图,产生为什么那么大的土地可以呈现在一张纸上的疑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存在,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拥有更强的探究动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动手实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念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图形进行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习和感知图形,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是必备环节。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节就是有趣的图形,其中“动手做”就是实践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图形意识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推出体积公式,增强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和对比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测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定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工具对课桌进行测量和验证,使学生认识到厘米和米的区别,认清厘米和米的概念。
3.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知图形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物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而且可以使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角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标注,将抽象的角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形象向抽象过渡。
四、结语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遵循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产生学习兴趣,通过自身积极实践,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观察,2012,01:143-145.
[2]张明超.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J].华夏教师,2012,12:95.
[3]杜昕静,伍军.小学数学实物教学与图形教学刍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86-87.
[4]罗代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18.
[5]袁洪宇.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89.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基础课程的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着,在新课程标准中,图形和几何仍然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概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形象的概念,图形就是一种形象的东西。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形的学习,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解。另外,对图形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身心不成熟、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描绘图形、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采用恰当的手段、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情感的升华。
二、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对数学图形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直观感知阶段—描述分析阶段—抽象关系阶段。学生在最初学习图形的时候是通过图形的外表认识图形的,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可以将图形的形状区分出来,但是对于性质只有感性的认识,所以不能将图形和性质联系在一起。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性质对图形进行确认,将性质和图形联系起来,形成概念化的图形。在第三个阶段,小学生才能形成抽象的定义,产生逻辑推理,进入高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三个阶段的过渡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图形进行感知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比较差的,并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很多学生会死记硬背,但并不会运用。另外,学生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
2.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方面,逻辑推理并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应该将学生对图形的学习建立在日常活动的经验和基础之上,让学生感知空间的概念,发展推理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为了节省时间,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活动,这样不符合学生的空间思维习惯,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味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存在,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具体策略
1.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到生活实际。空间和图形应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要注意将生活中的例子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意识到生活中也是存在数学的,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冰箱的容量;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切蛋糕的情景;学到圆的周长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呼啦圈的情景;学到比例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地图,产生为什么那么大的土地可以呈现在一张纸上的疑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存在,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拥有更强的探究动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动手实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念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图形进行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习和感知图形,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是必备环节。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节就是有趣的图形,其中“动手做”就是实践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图形意识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推出体积公式,增强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和对比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测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定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工具对课桌进行测量和验证,使学生认识到厘米和米的区别,认清厘米和米的概念。
3.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知图形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物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而且可以使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角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标注,将抽象的角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形象向抽象过渡。
四、结语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遵循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产生学习兴趣,通过自身积极实践,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观察,2012,01:143-145.
[2]张明超.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J].华夏教师,2012,12:95.
[3]杜昕静,伍军.小学数学实物教学与图形教学刍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86-87.
[4]罗代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18.
[5]袁洪宇.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