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规模扩张背景下的本科专业规范探折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正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准确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专业规范是适应社会需求、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文章结合上海电力学院专业建设的实践对本科专业规范的意义、内容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业规范;管理
  作者简介:周小力(1957-),女,湖北武汉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学、教学管理;沈坤全(1963-),男,浙江桐乡人,上海電力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热能动力、教学管理。(上海 200090)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原来基础上增设了许多新专业来应对招生规模的扩张。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采取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分制改革、就业模式改革、实施质量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本科专业规范综合研究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1]为了有序地开展这一工作,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8年初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基于原则性指导性专业规范研究的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工程,本文旨在对这一工作的意义、作用、内容、目标及管理等方面作些探究性研究。
  一、本科专业规范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专业规范是指对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参考指标和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质量标准等所给出的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专业建设就是为了达到专业规范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和标准而进行的各项建设工作。学校之所以在本科教育开启了二十多年以后,要把本科专业规范制订和专业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提出,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本科教育内涵质量的必然要求。
  与同类高校相比,我校专业数偏少。2006年以前,我校专业数不足20个,相对于每年2500多名的招生量而言,这个专业数目显然不足。我校努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每年至少2个新专业的发展速度迅速申办了9个新专业,并在原有优势专业基础上拓展出了5个独立招生的专业方向。预计在2010年的招生计划中,我校本科专业数将增加到28个,独立招生的专业方向数将达到36个。届时,我校的专业数与招生数不相适应的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短短几年迅速增加的新专业相关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等急待深入研究与完善。即使是原有的老专业,随着专业内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也需重新审视、构建符合时代需求、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因此,专业规范制订、专业建设是一项伴随学校发展的长期任务。
  二、本科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规范研究》[2]文集中可看到,专业规范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进行规范,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在专业规范中明确,它是制定专业规范的基础。
  2.专业培养规格
  提出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3.专业的教育内容
  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3个教育类别和15个教学模块组成。通识教育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外语、体育、实践训练7个教学模块组成;专业教育由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实践训练4个教学模块组成;综合教育由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自选活动4个教学模块组成。并且要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4.专业教学条件
  主要包括师资力量、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6个方面。
  5.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
  主要包括本科学制、在校总周数、通识教育总学分、专业教育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课内总学时、平均周学时、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等。
  从以上五个部分内容来看,制定专业规范是一项十分严密、系统的研究工程,尤其是在专业的教育内容中需要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我校专业建设的实践表明,其中最基础性的、也是最易被忽视的内容是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内容的有机统一体,是该专业所依托的学科中有关知识领域的集合。知识体系给出了本专业的知识框架,而这些知识是通过课程教学来传授给学生,因此,从研究知识体系入手,在构建知识体系基础上组成课程,构建课程模块,形成课程体系。但在近年来我校新办专业中,由于缺少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这一基础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因人设课、理论课与相应实践课安排倒置、教学计划朝令夕改等随意性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为本专业设计一个内部结构完整、系统性强、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知识网络。例如:2009年有首届毕业生专业的学生跑到2008年的人才招聘会上试水,对考官提到的某个问题一无所知,开始以为大三学生还没学到这类知识,回校才发现专业培养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知识领域的相关课程。学生与本专业的一个资深的老师谈起这件事,引起这位责任心强、业务功底深厚的教师的高度重视,马上与本专业负责人重新审定专业培养计划,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制定出新年级学生的培养计划,同时对第一届学生大四的培养计划作了重要修订与调整。2009年,这批学生成为这个专业的首批毕业生,那名曾经试水的学生高兴地告诉那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他们在一家知名企业招聘面试的成绩超越了同时去应聘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并受到考官的称赞。
  由此可见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在偶然事件的促进下,这个专业的教师不经意中做了件重审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事情,在重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重新设计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果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本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由构建本专业知识体系入手构建课程体系。在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作整体设计,对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校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管理,多方位促进专业规范建设有序开展
  凡有资格授予学生本科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的不同类型高校,都应达到统一的教学基本要求或达到统一的基本质量标准,这体现在制定专业规范的统一性上。但由于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不同,应达到的教学要求或教学质量标准也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制定专业规范的多样性。为有效提高专业规范的可操作性,让专业规范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全方位的管理尤为重要。
  1.准确定位,精心制定实用有效的管理制度
  首先,在专业建设初期,学校教务处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管理文件,如:《上海电力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上海电力学院主干课程建设规划要求》,并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规范研究》文集取其精华,制成册子,发给每个专业负责人与主干课程负责人进行参考和学习。同时,参与本项目的教务管理人员也通过广泛调研,与同类兄弟院校比较、交流,对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规范研究》文集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结合我校各专业的自身特色,制定出符合我校校情的《本科专业规范参考格式》。
  在专业规范中,我们强调专业规范应遵循规范性与多样化相统一的原则,在层次性、模块化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扬长避短,构建多样化的课程和课程体系,以满足各类学校、各类不同水平专业的需要。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这是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的新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软件工程专业,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由于各学校层次不同、定位不同,因此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例如,复旦大学,其毕业生近50%在国内外高等学府继续研究生学习,其余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独资或合资等单位就业,显然,他们培养的是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而言,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学生基础,都不可能和复旦这样的名校相比。因此,根据我校“优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方针以及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提出以JAVA程序设计为主线,构建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打造熟练掌握编程技术的软件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增强学生将来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高校办学定位必须对自己各方面的条件与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理性的思考,准确地进行规划和定位,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恰如其分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设定自己的发展空间。
  2.专业规范,力求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引导教师走出校门,走进电厂,深入企业,直面用人市场。学校教务处甚至将“上海电力学院专业建设工作会议”放在电厂举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校各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養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等诸多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广泛研讨,让各专业负责人切实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促进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的紧密联系,而且对学校的专业发展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现实意义。
  3.与时俱进,积极完善大学生创新体系
  根据我校“优基础、重应用、强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应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获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因此需要将大学生创新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提高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的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
  此外,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结合基础课进行基础训练,结合专业课进行专业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训练与灵活应用能力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社交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学习理解和思维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学为本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4.指标量化,实现专业规范的方式途径多样化
  专业规范中主要量化指标是统一的,实现的方式途径是多样的。例如:在专业规范建设中,我们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规范。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纲,近年来,根据既定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和特色要求,对本科培养方案作了不断修订,继制定了注重通识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的2006版培养方案后,2007年、2008年又对课程设置作了进一步优化;2009年将英文课名进行了全面梳理、校对,并录入课程教学管理系统;2010年,在“教学计划不变、学分不变”的前提下,由原来的课内教学1学分17学时缩为16学时,将原来的理论教学周数由17周缩短至16周,17、18周为考试周,为强化实践教学留下空间,为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留下空间。所有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的规范化。
  对重要指标量化,目的是明确各相关指标可操作的基本标准。没有量化的指标,就不可能成为规范。但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上过分地限制,刻意地强化,未必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也很难达到管理优化的效果。
  例如,为保证我校各专业学生每学期最后两周的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进行,学校规定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中,每学期的集中实践课程不能超过2学分(每周折算1学分)。为达到这一指标,各专业经几年来的课程结构调整,基本做到本科四年除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环节外,每学期安排两个学分的实践课程。结果是培养计划看起来是规范有序,实践中却出现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人人必学的金工实习课程修课人数不均衡现象:每年秋季学期金工实习课程学生人数约为700人,春季学期学生人数为1140余人,而我校金工实习基地承受学生的极限是900人左右,显然,春季学期学生人数大大超出了实习工厂的承受能力,学生实习受训的质量无疑大打折扣。管理方再三呼吁将金工实习与专业实践课作学期调整,无奈专业实践课是跟其理论课程配套,有其特定学期,不能随意变动。于是金工实习教学资源紧张成为多年困扰教学管理部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在今年新生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我们突破定势思维,将每年级有200余名学生的三个专业的金工实习课程从原来的春季学期指定布局到秋季学期,由于因工厂条件所限,每学期金工实习并非全是在最后两周进行,而是大部分学生在学期中的平时周末完成实习任务,所以我们又规定被调整的三个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一律安排在平时周末进行,不与原有的专业实践课冲突,如此一来,既均衡了春秋两学期的金工实习学生人数,缓解了金工实习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不影响这三个专业学生在最后两周的专业实践课程。虽说从培养计划上看量化指标超出了规定范围,但通过灵活多样的管理却能达到更优化的效果。
  从以上诸如此类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专业教学规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种教学资源都能得到最有效利用,有利于师生的知识、能力、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管理机制。
  总之,本科专业规范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各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才有希望获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健儿,罗金明,韩占生.普通高等院校工科本科人才培养专业规范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8-10.
  [2]胡恩明,周健儿.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提供培训机会是企业送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培训带给企业的长期效益已经越来越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培训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培训意识正在建立和形成,能够参加培训学习已经成为员工的期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规划》的要求,各网省公司、各区县供电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三级培训网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以吉林省公司为例,已经建设完成了输、
期刊
2009年度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名单    (共24个)  1、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3、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4、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5、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7、北京市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8、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9
期刊
技能鉴定工作是企业“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释放人才能量、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中电联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湖南省电力公司的正确指导下,湖南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鉴定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指导中心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以造就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规范鉴定流程,强化资源配置,创新鉴定模式,优化鉴定服务,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至20
期刊
3月的长春依旧是一片白皑皑冰雪世界,头天的一场大雪将这座老城彻底地银装素裹,但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却是春潮涌动,暖风劲吹: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建设“功能齐全、团队卓越、管理科学、服务规范、方法先进、考核严格、效果显著、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培训中心,奋斗成果大检阅、建设成果大展示的一年;国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评比”在即……对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
期刊
自2007年以来,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根据大唐集团公司信息总体规划、人资管理体系、省公司所属电厂推行绩效专项工作的要求,试点建设以绩效管理为核心,集成其他系统,促进企业员工双赢的和谐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开展绩效考核3年来,公司将绩效考核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依托完善的现代化信息载体和先进的人资管理理念,开拓出了一条高新信息技术与绩效管理手段完美结合的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之路。在2009年度国资委
期刊
摘要: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班主任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班主任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探索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实践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人难管,书难教”的现象,刚性的制度管理已不完全适应中职学校的管理,根据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应在中职学校实行班级的“柔性管理”,以平等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自主管理,巧用激励感化,采用正确评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和创新精神,便于促进中职学校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柔性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  作者简介:曾小苑(1974
期刊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理念、教学与管理方法、专业与课程,加快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但由于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异,双方合作办学兴趣点的不同,在合作办学项目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合作办学的类型、成效、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问题探究  作者简介:涂和平(1953-),男,江西南昌人,上海
期刊
摘要:风力发电是目前发展最快、商业化最广泛、经济适用的新能源之一,本文结合风力发电的现状及电力类高职院校专业的开设情况,阐述了电力类高职院校中开设风力发电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风力发电;专业开发;必要性  作者简介:王亚青(1977-),女,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曲卫冬(1978-),女,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试验阶段,学校的创业理念不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