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者的世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士兵突击》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军人的形象。这些军人的气质形象打动了观众。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被视为社会的“他者”,相对而言男性则成为与他者相对的“此者”。在描述此者的世界中,编者不是用男人看男人的视角,而是女人看男人,这就是他者的此者世界。在这部只有男人的电视剧中,男人之所以真男人,是具备了社会人的所有特质,包括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他者的视角讲述了此者的世界。
  [关键词] 《士兵突击》 此者 他者
  
  2007年的暑假,有一部军旅题材的影片引起了犹如“超女”般的追捧——《士兵突击》是一部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构造出一个纯“爷们”的感情世界。这边没有美女(甚至连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没有爱情、没有明星的“三无”电视剧一下子冲进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观众所热爱的电视剧,多少有点出人意外。更有这样的评论:男人看了折服,这才是真汉子;女人看了失色,这才是完美男人。这部电视剧热播之后,很多观众成为了这部片子的忠实“粉丝”,并称自己为“兵迷”,其中不乏众多年轻的“女兵迷”。在日韩剧流行、港台剧泛滥的言情电视世界中,为什么一部关于士兵的电视剧会引起这么大的效应呢?本文尝试用女性主义的他者视角来分析。
  “此者”是相对于“他者”而言,更多的研究者所思考的是相对性的研究。且学界对于“此者”的研究很多,但是这种提法却很少,主要是基于女性主义的“他者”视角。对于他者内涵的探讨,较早出之波伏娃的《第二性》“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此后的研究中认可了女性作为他者是相对男性作为此者而言,两者之间虽有相互性,但并不是他者在把本身界定为此者的过程中树立了他者。这也就是说,他者是被此者界定的。而《士兵突击》这部影视作品所构造出来了一个纯“此者”的世界,而在众多“他者”眼中,“此者”又是被“他者”所建构。也这是这样一种两者互相建构的过程中,《士兵突击》取得了成功。两种气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常会相提并论,而且具有内涵往往也是两者相对而言。女性气质指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形象特质(如:被动、依赖、柔弱等),这些特质包括了对男性的性吸引力。而男性气质则指社会文化中男性被界定应有的生理和行为特质(如:强壮、勇猛、刚强等)。这二元观不但是社会关系的结构,也会影响个人心理的发展(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并非永恒不变和各地皆然,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时间,有不同的内容。《士兵突击》在剧情上,又紧紧扣住一个最为关键的因子——气质,剧中都为男性,男性所具有的刚毅和坚强等气质特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不乏柔弱和敏感等女性气质因素的一面。正是这种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碰击,并且被赋予在传统的强者——士兵身上则更是一种升华。
  剧中所描述的是“此者”的军旅生活《士兵突击》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叫许三多的农村“傻”孩子被父亲逼迫参军,成了一位“钢七连”的兵,然后在魔鬼般的残酷艰苦训练中出尽洋相,逐渐磨练成全团的尖子兵,并成为兵梦寐以求的“老A”。但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失手杀了人,他迷失了方向,此后又在连队里找回了自我。其实故事不仅仅就是许三多一个人故事,而是在他周围一群兵的故事。在许三多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位曾经给予他帮助的兵,都展示出“此者的女性气质”一面。
  整个电视剧一直以部队为场景,描述了一群当兵人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中国阿甘”式的人物,但是所展示出来的却是柔情似水的战友情。特别是在钢七连解散、善良的史班长、真男人伍六一以及硬汉袁朗的身上,看出的是那种本不该是男性所具有,但是却又着实让人感动的气质——阴性气质。
  如果说钢七连解散时,和别的连搭伙的连长和三多执着的吼着钢七连的歌时是将男人的阳刚与无奈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史班长对许三多父亲般的教导则是一种真挚的善良,他所代表的是军营里最温情最善良的部分。善良到面对许三多这样一个呆头呆脑死不开窍的家伙,他生生的得罪了全连的人:善良到为了一个承诺,他能陪上自己的前途。他是一个永远都会为别人着想,可却将微笑之后的苦楚独自扛下的人。复员前长安街的车里,他在连长的怀里放声大哭,像个孩子一样,哭出了他所有的苦楚和对军营的眷恋,也哭痛了所有人的心。这似乎本不该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所应该展示出来的,可是《士兵突击》却真实地展示了那份柔情,并且博得了众多观众的心。
  伍六一和袁朗在剧中所要体现的正是男性所具备的完美气质,刚毅、硬朗、坚强、勇敢,似乎他们都是男人中完美的典范。伍六一的感动在为了帮许三多劝他爹回家,无悔的背负起军旅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记过处分:在于老A选拔的最后关头达到高潮,瘸了一条腿的伍六一不愿被同情,不愿成为负累,在挣脱不了许三多的时候,毅然拉开了求救弹,在弥漫的黄烟里,竟如胜利般狂笑:“跑不动了!弃权了!”摔倒在地的他将求救弹扔向已经惊呆了的许三多:“跑!你看我已经被你逼成什么样子了!跑啊!”当许三多顺利到达,躺在担架上被抬走的伍班副向许三多招着手,脸上的笑却是那样纯那样美。
  袁朗的角色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不同的品质,并帮助他们成长为一名名绝佳的战士。特别是在狙击成才时的乍现锋芒、面对许木木的穷追猛打却放弃出枪机会时的惺惺相惜、即使成为俘虏也仍然保有的淡定从容以及卸去伪装后的英气逼人,让你立刻便被吸引。对许三多,他是唯一一个坚定地相信许三多的人,并且始终如父兄般关爱帮助许三多,使许三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对吴哲,面对其指责,他真诚宽容,且由衷的赞赏;对高城,棋逢对手的他说:“我酒量二两,跟你喝,舍命。”这是一种为知己两肋插刀的气概。这里流露的是一份新老A们尚无法体味的战友情浓。在塑造硬汉的时候,袁朗也展示了柔情的一面,特别在夕阳下,谈到自己那份罗曼史的时候,又让你觉得这男人是真性情。
  《士兵突击》表述的不仅仅是这些内容,那是对于这样一部填满了男性,没有明星和美女的电视剧里,取得观众的认可。足以说明是内容让观众动容。在描述此者的世界中,编者用了他者的眼光,他不是用男人看男人的视角,而是女人看男人,这就是他者的此者世界。纵观众多影片资料,很多都是以男人的视角来描写男人,所要讲述的都是男人之所以男人的故事,对于男性其中的女性气质描述较少。而这部只有男人的电视剧中,男人之所以真男人,是具备了社会人的所有特质,包括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他者的视角讲述了此者的世界。
其他文献
[嘉宾]是枝裕和  [整理]刘夏璇 李昱霄  一、在创作中保持发现的意识  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您在拍电影之前作为テレビマンユニオン(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员工制作了很多电视节目、纪录片,这些制作对您此后拍摄电影有怎样的影响?  是枝裕和(以下简称是枝):就那些年的经验而言,一边看已经拍摄到的素材,一边有新的发现,重写剧本,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拍摄,不知道结果会走向何处,在这过程中感受
摘要 《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娜塔莎对外表美孜孜追求,在思想和行为上自觉地以男权观念为准绳,历来备受人们的称赞,被视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贤妻良母形象。然而,在女权主义理论的观照下,娜塔莎并非像传统评论所认为的那样完美。相反,其肉体被人为制造,其精神被刻意塑造,她只不过是一个在肉体和精神上均被阉割过的躯体而已,是一个丧失自我和个性的、缺乏灵魂的木偶。  关键词 娜塔莎 女权理论 贤妻良母 被阉割的女
[摘要]2006年“金基德事件”引发人们对金基德《呼吸》的关注,媒体纷纷认为这是金基德向公众妥协、投其所好的一部影片,实际并非如此。将《呼吸》与金基德之前导演作品相比较,我们发现《呼吸》依然体现出金基德的一贯风格。金基德还是金基德。  [关键词]金基德 《呼吸》 暴力 失语 救赎    2007年的韩国电影继续沉沦,在影院票房冠军位置多被欧美影片占据、制作费泡沫满天飞的季节,“曲线救国”的金基德还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他的十四行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坛上最优秀的篇章。  十四行诗(sonnet),又被译为“商籁体”诗。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完整、格律严谨、以歌咏爱情为主的小诗,十三、四世纪盛行于意大利,起最主要代表者为彼得拉克。16世纪传人英国,
一、 黄梅戏电影发展阶段概述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片,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延续至今已有111年历史。1955年,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问世,瞬间如一缕山野的风,带着泥土的清香,吹遍了海内外,香满四溢。时至今日,黄梅戏电影先后问世了19部作品,不仅成为“中国戏曲电影”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还为中国电影贡献了独特的清新质朴的美学风格。  回首黄梅戏电影的发
[摘要]本文通过对金庸小说中反面人物慕容博形象的分析,表明金庸的悲剧人物创作成就不仅在于塑造了众多的古典悲剧人物形象,还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悲剧性的反面人物,证明了方面人物也可以具有悲剧性,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充实了悲剧理论,为文学人物画廊增加了一个新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悲剧 反面人物    一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金庸小说的读者。此话绝非夸张。作为新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创作的小说无疑
摘要 青年导演王超在电影中描绘生活现实,揭示。灵真实,他对底层民众生存处境及生存状态有着忧心与关注,企图在电影中救赎人生救赎人性,显示了其人文反思和理性观照。  关键词 王超电影 底层 救赎    “底层写作”是近年文坛上的热点,影坛上近年来也有着为数不少的“底层电影”,像《泥鳅也是鱼》、《落叶归根》、《耳朵大有福》、《一年到头》等等。青年导演王超迄今已执导三部影片,也均立足底层,叩问生存,焕发出
[摘要]冯小刚的新作《集结号》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人想到了诸多的社会人生问题,如名与实、残酷与柔情、战争与和平等,从而使影片超越了一般的战争片范式,更偏向于哲学的思辨。  [关键词]冯小刚 《集结号》 正名    有人说,冯小刚是创作战争题材电影的大腕,但我只看过他的这部《集结号》。我感觉冯小刚所追求的并不是“再现”战争,也不是“表现”,他更注重“发现”,力图挖掘和发现战争留给人们的一些
[摘要]美国当代作家Cormac McCarthy是当代美国文坛的先驱,他的电影小说《老无所依》被誉为老龄化社会的悲歌性史诗。影片通过警长贝尔第一人称口吻的哲理性叙述,让观众去感悟传统的死亡——美国文明的哀歌,恐怖的情节和充满寓意的哲理性言行将观众一次次抛入——善良与邪恶,爱与恨,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漩涡中,去经历人性与诱惑的拷问。  [关键词]隐喻 悲歌 上帝 老人 魔鬼    小说电影是在电影传统
[摘要]该片是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作品中艺术价值颇高的一部,其中展现的家的观念与人性的乐观及苦难,展现了其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人的关怀。对现实的神奇表达、场面调度的充分应用以及民族音乐的创造性的运用展现了其作为一个世界级导演的功力与艺术水准。  [关键词]魔幻现实 多层次场面调度 民族化音乐    《流浪者之歌》(茨冈人时代)是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89年的作品。这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以诙谐